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丹陽專欄|此人堪稱西漢最大權臣,結果被漢宣帝連根拔起?

丹陽專欄|此人堪稱西漢最大權臣,結果被漢宣帝連根拔起?

原標題:丹陽專欄|此人堪稱西漢最大權臣,結果被漢宣帝連根拔起?


文:趙丹陽(作者精擅諸子百家理論研究及品論歷代風物,四大門戶專欄作家,微信公眾號「丹陽時評」)


《反經》中的大智慧(大私)篇:小利不去,大利不來


【導讀】


從前,晉獻公派荀息用垂棘產的美玉和屈邑產的良馬作為禮物賄賂虞公,來向虞國借路去攻打虢國。虞公貪圖寶玉和駿馬想要答應荀息。宮之奇勸諫說:「不可以答應啊。古人有句話說:『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虢國不被滅亡,靠的是有虞國;虞國不被滅亡,靠的是有虢國啊。如果借路給晉國,那麼虢國早晨滅亡,虞國晚上也就會跟著滅亡了。怎麼能借路給晉國呢?」虞公不聽,把路借給了晉國。荀息帶兵攻打虢國,戰勝了虢國。返回的時候攻打虞國,又戰勝了虞國。荀息拿著玉壁牽著駿馬回來向晉獻公稟報。晉獻公高興地說:「玉璧還是原來的樣子,只是馬的牙齒稍微長了一點。」由這則故事我們可以看出:醉心於眼前的蠅頭小利,會對長遠之益造成禍患。

《論語·子路》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的確,利不可兩得,故而不拋棄小利,大利就不能得到,智者應該懂得舍小取大。



【反經原典】


《管子》曰:「知與之為取,政之寶也。」《周書》曰:「將欲取之,必故與之。」何以征其然耶?黃石公曰:「得而勿有,立而勿取,為者則已,有者則士,焉知利之所在?」[人多務功,鮮有讓者。唯天子不與下爭功名耳。故曰:有則士,焉知利之所在乎?天子不收功於萬物,故能成其高;不競名於眾庶,故能成其大也。]


《屍子》曰:「堯養無告,禹愛辜人,此先王之所以安危而懷遠也。」聖人於大私之中也為無私。湯曰:「朕身有罪,無及萬方;萬方有罪,朕身受之。」


湯不私其身而私萬方,文王不私其親而私萬國。先王非無私也,所私者與人不同,此知大私者也。由是言之,夫唯不私故能成其私;不利而利之,乃利之大者矣。


【譯文】


《管子》上說:「明白給予就是獲取的道理,那是為政的法寶啊。」《周書》上說:「將要從哪裡求取,所以才一定要先行給予。」怎樣才能證明這個道理是對的呢?黃石公說:「得到的東西卻不要佔有它。即使是君主建立的功業,也不要佔取功名。只要儘力而為就是了,佔取功名是士大夫的事,君主何必要了解功名利祿在哪裡可以得到呢?」[人們往往追求功名,很少有謙讓的,只有皇帝不和臣下爭功名。所以說佔有功名的是士大夫的事,天子何必要了解功名利祿從哪裡可以得到這種事呢?皇帝不從萬民那裡收取功名,所以才成就了自己至高無上的地位;國君不和百姓爭奪名位,所以才成就了自己的廣大寬宏的名聲。]


屍佼說:「堯盡心撫養那些孤獨無靠的窮人,禹即使對待罪人也懂得愛憐。這是說古代的聖君能夠使處在危難中的人安居樂業,對邊遠地方的人也同樣給予關懷,使之臣服順從。」聖明的皇帝在最大的私情里表現出的卻是無私。商湯向上天禱告說:「我一個人有罪,不要對天下百姓進行報復;天下百姓有了罪惡,請讓我一個人來承擔。」商湯不偏愛一己之身而愛天下百姓,周文王不偏愛他的親族而愛萬國的人民。古代的聖王不是無私的,只是他的私心與一般人不同,這才是明白大私的道理。由此說來,只有不存小私之心,才能成就最大的私;只有以不貪圖小利為利,才會獲取大利啊。


【史海沉鉤】

本篇是《反經》中的第三十章,講的是「將欲取之,必姑與之」的道理。說白了,就是「吃小虧,佔大便宜」,或者叫「放長線釣大魚」。這並不是陰謀手段,而是講如果沒有投入,便不會有回報的道理。「簞豆見色」之徒只能「為小妨大」,而要想獲得大利就必須忍痛割愛、放棄「小私」。漢宣帝戒急用忍,不爭一時之長短,終將張揚跋扈的霍氏一族連根拔起,是為明證。



漢宣帝如何將霍光一族連根拔起?


韓非子曰:「君臣之利異,故人臣莫忠,故臣利立而主利滅。」老話也講:君臣一日百戰。君臣關係從來都是一對合作和猜忌的特殊矛盾。漢宣帝與霍光家族也不例外。


霍光是西漢權臣、政治家,麒麟閣十一功臣之首,大司馬霍去病異母之弟,同時,他還兼有國丈與太國丈的身份。他常被人和伊尹並提,稱為伊霍,後世往往以行伊霍之事代指權臣攝政廢立皇帝。


後元二年(前87年),漢武帝臨終之時明確指定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和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一同輔佐時年八歲的漢昭帝,並且對霍光尤加禮遇,贈其《周公負箕輔成王朝諸侯圖》,以示寵信。


本來,老謀深算的武帝對身後的這一戰略布局用心頗深,霍光「通識政理,擊搏進取」,可以御強患;金日磾「篤敬寤主,忠信自著」,可以為虎臣;上官桀「思辨疾捷,才力過人」,可以備非常;桑弘羊「摧抑兼并,均濟貧乏」,可以理錢財。他們幾個如果和衷共濟、同心同德,形成一個穩固的領導班子,復興強漢、哺育黎民是沒什麼問題的。


關鍵在於,霍光不甘「與群小同列」,他的夢想是當「王佐」,也就是帝王的專用骨幹。為此,他對輔政大臣中比較硬的兩家——金家與上官家實行了聯姻政策。金日磾次子金賞以及上官桀之子上官安分別迎娶了霍光的兩個女兒。由是,霍光得以暗中借勢,大張己力。可是,這個上官家似乎也想往上爬,這就讓霍光這個親家很頭疼。上官安打算讓時年僅僅六歲的上官氏做皇后,遭到霍光反對,於是轉而走蓋長公主的門路,成功實現目的。上官家族為了回報蓋長公主,想將其情夫丁外人封列侯和光祿大夫,也被霍光駁回。霍光此前又曾多次阻止上官家族其他親戚封官。雙方因而結怨,成為政敵。


於是,上官桀父子聯合蓋長公主、燕王劉旦以及輔政大臣桑弘羊等共同結成反對霍光的同盟,假託燕王名義趁霍光休假的時候向漢昭帝上書誣陷霍光有不臣之心,並內外接應,做好準備打算一舉擒殺霍光。不幸計劃敗露,霍光先下手為強,將上官家族與桑弘羊等人一併族滅。此後霍光成為朝政實際上的決策者,少不經事的漢昭帝幾乎對他「朝中之事,悉以咨之」。


霍光見主少國疑,絲毫不敢懈怠,夙夜在公,生怕變生肘腋。如此十三年,賞善誅逆,國家漸漸充實。然而昭帝二十一歲時,不知道是得了怪病還是被人暗害,突然暴斃。有人認為是霍光害死,因為此時昭帝已經弱冠,到了君臨天下的時候,霍光不想還政於君才出此毒計。此種推測雖然缺乏確鑿證據,但從以後霍光扶立皇帝「立幼不立長」這一風格可以看出,他是難逃嫌疑的。

由於昭帝死前沒有指定皇位繼承人,故霍光趁機力排眾議,提出迎立昌邑王劉賀入繼大統。劉賀(前92年—前59年),漢武帝劉徹之孫,昌邑王劉髆之子,五歲襲父爵。劉賀年少時,不學無術,行為怪誕,是個「在國素狂縱,動作無節」,甚至國葬期間仍「遊獵不止」的紈絝子弟。左右多次對他進行切諫,但劉賀要麼置若罔聞,當耳旁風;要麼當時接受,隨後我行我素。劉賀的為人和惡跡,作為資深政治家的霍光不可能不知曉。霍光之所以堅持立劉賀,據後世學者分析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其一,劉賀是劉弗陵的侄子,由他繼承皇位,既合乎儒家禮法,也不影響漢昭帝遺孀上官皇后(霍光外孫女)的地位;其二,劉賀一直生活在藩國,在朝中沒有根基,沒有勢力,不會對霍光造成威脅;其三,劉賀不識體統,熱衷吃喝遊玩,似乎對政治不感興趣,便於霍光專擅朝政。


劉賀接到任命訊息之後,欣喜若狂,一路急行,從「日中」出發到「晡時至定陶」,三五個小時竟狂奔了「百三十五里」,致使「侍從者馬死相望於道」。行至濟陽時,劉賀還惦記著當地的特產,派人「求長鳴雞,道買積竹杖」;經過弘農時,劉賀淫慾勃發,「使大奴善以衣車載女子」,搞來一車漂亮女子。劉賀一路所作所為,讓人瞠目結舌。


他即位以後,更是荒唐。據《資治通鑒》載曰:「大行在前殿,發樂府樂器,引內昌邑樂人擊鼓,歌吹,作俳倡;召內泰壹、宗廟樂人,悉奏眾樂。……召皇太后御小馬車,使官奴騎乘,遊戲掖庭中。與孝昭皇帝宮人蒙等淫亂。」皇帝如此不堪,作為擁立者,霍光顏面掃地。這還不打緊,畢竟淫亂縱慾是歷代帝王的通病,最讓霍光忍無可忍的是,這個劉賀不想只做一個傀儡,居然還想把帝位「坐實」。登位後,大批舊屬得到破格提拔,「昌邑官屬皆征至長安,往往超擢拜官」,而且政由己出,徹底打破了自漢昭帝以來「政事一決於光」的局面。


不到一個月,霍光坐不住了,協同滿朝文武向太后彈劾劉賀:「發御府金錢、刀劍、玉器、采繒,賞賜所與遊戲者。與從官、官奴夜飲,湛沔於酒。獨夜設九賓溫室,延見姊夫昌邑關內侯。祖宗廟祠未舉,為璽書,使使者持節以三太牢祠昌邑哀王園廟,稱『嗣子皇帝』。受璽以來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節詔諸官署徵發凡一千一百二十七事。荒淫迷惑,失帝王禮誼,亂漢制度。臣敞等數進諫,不變更,日以益甚。恐危社稷,天下不安。」


就這樣,昌邑王被輕而易舉的廢了。霍光又盯上了武帝的曾孫劉病已(亦即漢宣帝)。之所以看上了他,三個原因,一是這個劉病已看上去老實憨厚,年歲又小;二是這個小夥子讀過一些儒家經典,出口成章,起碼有一副當皇帝的樣子;三是他自幼遭逢巫蠱之禍,一直遊離於市井長街,是個不圖逸樂的人,沒劉賀那麼難伺候。


漢宣帝一即位,就明顯地感覺到了朝廷內部來自霍光集團的政治壓力,在他登基之日謁見高廟時,霍光陪同他乘車前往,他覺得心裡很害怕,如「芒刺在背」。後來車騎將軍張安世代替霍光驂乘,漢宣帝就比較安逸自在,感到非常安全親近。有著豐富生活閱歷的漢宣帝心裡明白,自己初即位,僅憑皇帝之名不能與霍光相抗衡,只有保持最大的剋制,逐漸發展自己的勢力,尋求有利時機,才能奪回屬於自己的最高統治權。所以在即位伊始,當霍光輔政以來首次表示要還政於君時,漢宣帝回絕了,他明確表示非常信任霍光,欣賞霍光的才能。請霍光繼續主持朝政,併當眾宣布,事無大小,先報請霍光,然後再奏知他本人。


事後漢宣帝還專門下詔,褒獎霍光:「夫褒有德,賞元功,古今通誼也。大司馬、大將軍光宿衛忠正,宣德明恩,守節乘誼,以安宗廟。其以河北、東 武陽益封光萬七千戶。」霍光非常滿意,對這位皇帝的所作所為暗中嘉許。他巴不得皇帝一直這麼溫順乖巧、傾心倚重,以便安保「仲父」般的勢位,不致逼迫自己再行廢立或者「取而代之」。


霍光雖然很滿足,但其妻子霍顯卻還想更進一步,因為自己的女兒畢竟還只是一介嬪妃,不能掌控六宮。為此,她買通了御醫淳于衍,在漢宣帝即位三年之後毒死了已經懷孕的許皇后。消息陸續傳出,宣帝強忍失妻之痛,以勾踐的「苦身焦思,終滅彊吳」自我激勵,佯作不知,而且回贈了一發「糖衣炮彈」,冊立霍光之女霍成君為皇后。


有人或許會責罵漢宣帝懦弱無能,因為其「妻子見殺而無匹夫之怒」。實際上並非如此,劉病已按兵不動,是通盤考慮的結果——軍機要職都不在自己手裡。霍光的兒子霍禹以及霍光哥哥的孫子霍雲都是中郎將;霍雲的弟弟霍山任奉車都尉、侍中,掌握胡、越兵權;霍光的兩個女婿分別是長樂、未央宮的衛尉,掌管整個皇宮的警衛。自己就算是想跟三國時期的曹髦一樣,親率甲兵來刺殺霍光,恐怕也是蚍蜉撼樹,白白做了「昌邑王第二」。


正是為了能夠「報仇雪恥」,才更需要現下的「隱忍蓄勢」。

漢宣帝即位後的第六年,也就是地節二年(前68年),霍光去世。漢宣帝與上官太后親臨喪禮,以皇帝規格的待遇厚葬霍光,並加封霍光的侄孫霍山為樂平侯,以奉車都尉的官職領尚書事。與此同時,漢宣帝認為時機已到,開始親理朝政。他重用御史大夫魏相,讓魏相以給事中的身份參與朝中的機密決策,後來又提拔魏相為丞相。繼而任命邴吉為御史大夫,又委以他的岳父平恩侯許廣漢以重任,與霍氏一族分庭抗禮。


接著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和明升暗降的手法,把霍光兩女婿東宮(長樂宮)、西宮(未央宮)衛尉的職務解除,剝奪了他們掌管的禁衛軍兵權。又把霍光的外甥女婿和孫女婿調離中郎將和騎都尉的位置並收回官印,讓自己的親信的許、史兩家子弟擔任南北軍和羽林郎的統帥,最終把兵權掌握在自己手中。之後,他提拔霍光的兒子霍禹為大司馬,將其虛抬一格,剝奪了他掌握右將軍屯兵的實權。還對上書制度進行了改革,下令吏民上書,直接呈皇帝審閱,不必經過尚書,群臣百官進見皇上可以獨自往來,把霍山、霍雲領尚書事的職務架空起來。通過這一系列步驟,霍家掌握的實權被剝奪殆盡,權力逐漸集中在漢宣帝的手中。


面對漢宣帝全面奪權的行動,霍家集團內部一開始還沒反應過來,等到醒過神來以後,先是驚恐害怕,後來乾脆決定鋌而走險。霍雲之舅李竟的好友張赦見霍雲家族岌岌可危,建議李竟通過霍顯告訴上官太后,先殺死當權的丞相魏相和平恩侯許廣漢,進而罷黜皇帝。長安男子張章告發了這件事,宣帝就把此事交給廷尉處理。執金吾拘捕了張赦、石夏等人,但卻留而不殺,反倒將他們暗中監視起來。宣帝這一招「貓抓耗子」的確厲害。人有的時候經得住明火執仗、真刀真槍的一決生死,可絕對受不了「生死未卜」的感覺與「反覆的恐懼攻心」。


果然,霍山等人更加恐慌,害怕時間久了被追查問罪,決定提前動手。秋七月,霍氏欲圖借上官太后之手殺死宣帝親信、罷除天子而立霍禹為帝,保住他們的既得利益。但叛亂在嚴陣以待的漢宣帝面前很快瓦解了。霍氏相約定的計劃還沒有實施,宣帝就任命霍云為玄菟太守、太中大夫任宣為代郡太守。霍山又因為抄寫宮禁秘書犯法,霍顯為此上書表示願獻出城西宅第和一千匹馬來贖霍山的罪。宣帝在奏書上只批複知道了。就在這時,他們密謀的事被發覺,霍禹被腰斬,與霍氏相連的數千戶人家被誅滅。宣帝隨即下詔公開此事,所有被霍氏所連累的人,如果事情發生在丙申日以前,還沒有發覺或者被抓的,就索性不予追究。八月已酉日,劉病已廢霍皇后。在西漢朝廷中盤踞了十幾年的霍家勢力一朝覆滅,漢宣帝最終確立了他的絕對統治。


這還不算更絕的,他親政之後還做了一件讓大家舌橋不下的事情,那就是替霍光辯誣、平反,並把霍光的名字推到麒麟閣中,位居輔弼重臣之首。這可是一箭雙鵰的妙棋。其一,既然漢宣帝承認霍光的歷史貢獻,把矛頭只對準以「霍禹」為代表的不肖子孫,那麼霍氏一族的門生故舊以及其所培植的民間勢力就再也沒有任何借口以「霍光」的名義尋釁滋事、圖謀不軌了!其二,「以無私成其大私」,再度彰顯自己的公允和雅量。


有的學者或許會說:「荀子曰:『上好權謀,則臣下百吏誕詐之人乘是而後欺。』漢宣帝對於霍氏家族之所作所為,充其量說明了他是一個權謀家!」


但之後的歷史證明,他不僅是一位權謀家,更是一個「術道兼備」的政治家。權柄一朝在手,漢宣帝立即勵精圖治,選賢任能,以致賢臣循吏輩出。此外,他還注意減輕人民負擔,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並重視吏治,認為治國之道應以「霸道」、「王道」雜治,反對專任儒術。在對外關係上,宣帝於本始二年(前72年)聯合烏孫大破匈奴,而後匈奴呼韓邪單于率眾來朝稱臣。神爵二年(前60年)平定西羌,同年設西域都護府監護西域各國,正式將西域納入版圖。

現代著名藏書家、學者盧弼誇讚他說:「漢宣帝即位,年方十八,以久在民間,習知霍氏專恣。然當霍光稽首歸政,猶謙讓委任,迨光歿後,始親政事。禹、雲謀逆,咸服其辜,誠不愧為中興令主。」恰如其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馬晉壹 的精彩文章:

臉譜三國|司馬懿這場戰爭,竟為司馬家最後滅亡埋下伏筆?

TAG:白馬晉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