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生命中最不重要的一件事

生命中最不重要的一件事

GIF

【蘑菇心理 第427天】

在與人交往的時候,我們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同,這是很正常的一種心理需求。但是對有些人來說,他們不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同,而是要求自己必須得到別人的認同。

比如有位來訪者,她應邀去參加一位老同學舉辦的聚會。在聚會上,那位同學當著別人的面不斷的講她以前各種糗事,讓她有一種被羞辱的感覺。她很生氣,但是又覺得兩個人是多年的同學,發火的話會破壞兩個人的關係,所以只能尷尬的陪笑。

她說,她也不喜歡自己這麼軟弱的做法,但是在當時的情境下,總感覺有內心有一個聲音不斷對自己說:

「你不可以讓別人生氣!」

「千萬別把關係搞砸了!」

在明知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害的情況下,還強迫自己保持關係上的和諧和融洽,這就是認同上癮症的表現。

有認同上癮症的人,在和別人相處的時候會習慣性的認為自己必須得到別人的認可,否則就會像戒掉酒癮和煙癮一樣難受和痛苦。

認同上癮症的人有兩個典型的特點:

順應性行為

人們會克制自己不以憤怒來應對別人的憤怒。具有順應性的人能容忍別人對自己的敵意行為而不還擊;他們在別人對自己嘲笑、甚至侮辱的時候也不會以牙還牙的報復。

因為這樣做,他們就避免了和別人發生爭吵和口角,他們擔心事情如果變的更糟的話就更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所以會竭力的避免衝突的產生。

自我犧牲

認同上癮的人還會表現出更大程度的自我犧牲意願,為了關係的融洽,他們會儘可能的消除與別人的不一致,比如兩個人的觀點不同的時,他們會放棄自己的想法;當兩個人有利益上的衝突時,他們會輕易的放棄自己的利益。

不管是順應性行為還是自我犧牲,我們都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這對自己是一種不利的行為,但是既然如此,為什麼我們很多人還是渴望別人的認同,戒不掉這種癮呢?

從心理學的角度說,當我們不斷的重複一種行為時,一定是因為我們能從這種行為當中獲得某種獎賞。

那麼,當別人認同我們時,我們可以得到哪些獎賞呢?

歸屬感

人都是群體的動物,每一個人都生活在關係當中,假如與周圍的人隔絕,缺少情感上的連接,我們就會感到強烈的孤獨,並質疑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所以,歸屬感對每一個人都很重要。在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中,人在滿足了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後,緊接著的就是對歸屬感的渴求。因此,在我們的最核心的信念當中,就有「我是否是受歡迎的」這樣一種信念。

歸屬感很重要,每一個人都需要它。但是對多數人來說,他們只需要從身邊幾個重要他人身上獲取歸屬感就可以了,比如自己的家人,要好朋友等等。而認同上癮症的人則不同,他們希望從所有認識的人身上獲得歸屬感。

這看似沒有必要,也很不合理,但為什麼很多人還這麼做呢?

原因就在於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歸屬感的匱乏。有的人是在家庭當中,經常被自己的父母忽視,所以一直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同;有的人雖然父母對自己照料的比較周全,但是父母經常拿別人和自己比較,經常在批評自己,導致他們誤以為父母不接納和認同自己。

這些成長中的因素都會造成一個人歸屬感的匱乏,當內心有虧欠的時候,就總想著去補足。所以,小時候從父母身上得不到的,成人以後就會不自覺的從其他人身上索取。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會想從所有人身上獲取認同和歸屬感的原因。

過度的渴求背後往往隱藏著一個過度的欠缺。

被別人喜歡

對認同上癮症的人來說,最大的錯覺莫過於把別人對自己的接受和認同誤以為是喜歡。

當我們順從別人,時刻與別人把持一致的時候,別人確實可能會喜歡我們。從吸引力的角度來說,人們對順從自己,喜歡自己的人會有更多的好感。

但問題是,對方總是順從自己時,我們又很容易感到乏味甚至是厭倦。這也是總是對別人好的人反而更容易被別人忽視的原因。

相反,對那些與我們不同,有自己想法,個性獨立的人,我們更容易產生興趣。因為對方的不同恰恰證明了他們身上有我們缺少的東西。

所以,最吸引人的並不是順從,而是獨特的個性和稀缺的價值。卑微的討好別人,只會換來別人的無視,只有平等的對待,才能換來他人真正的尊重。

最後,對於認同成癮者實用菌想說的是,當我們成長到一定階段後就會發現,生命中其實有很多東西不必看得太重,比如他人怎樣看你,無關緊要的人是否喜歡你。越成熟的人越懂得,一個人最大的魅力不是你應該是誰,而是你本身是誰。

好好愛自己,自然會有人視你如珍寶。

假如認同上癮症滿分10分的話

你給自己打幾分呢?

歡迎在留言區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實用心理學 的精彩文章:

錢與人性,句句戳心!

TAG:實用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