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生兒易患的四種常見病,媽媽早發現早治療,寶寶少受罪

新生兒易患的四種常見病,媽媽早發現早治療,寶寶少受罪

寶寶出生時可愛又嬌嫩,但卻很容易發生不適。比如:黃疸並不陌生,一位媽媽前幾天留言說「孩子出生3天了,今天醫生查房說寶寶黃疸深,要照藍光不給出院,可當時大寶也有黃疸,我以為多餵奶就好了,家裡老人也都說沒事的,這到底要不要緊呢?」

其實,黃疸是大部分寶寶都會經歷的一種常見病,往往很多家長卻不重視,我們應該多了解一些新生兒常見疾病的知識,這樣在寶寶患病時能從容應付。

常見1、黃疸

寶寶出生的2-3天後,臉會慢慢變黃了,而且有越來越黃的趨勢,這就是生理性黃疸,10天之內即可消退,不用照光,就可與媽媽一起出院。但如果黃疸持續的時間過長,而且有逐漸加深的跡象,或消退之後有再次複發,即為病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除了皮膚、黏膜、鞏膜發黃外,還伴有吸允力弱,不願吃奶,精神不佳,嘔吐腹瀉,發燒或體溫低等情況,媽媽要帶寶寶儘快就醫。

建議:

適量喝水,多曬太陽就會慢慢退黃的。也可以試試暫時不喂母乳,因為母乳性黃疸雖然情況不多,但是也會存在的,如果停母乳後就退黃,可以先暫停2-3天,等黃值下降了再喂母乳。

常見2、肺炎

多見於冬春季節,發病以出生後最初10天較多。當新生兒突然出現一般狀況不好,比如反應低下,哭聲微弱,不吃奶,吃奶少,口吐白沫等情況,媽媽就應該考慮肺炎發生的可能,這時除了注意寶寶保暖,應立即抱孩子去醫院檢查,病情不嚴重的,只要住院七到十天就可以治癒了。如果病情嚴重,則需要至少1個月左右的時間才能治癒。

該病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引起呼吸窘迫,甚至窒息,嚴重的會因為缺氧引起寶寶大腦損傷,留下永久的後遺症。

建議:

多母乳餵養。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可起到保護寶寶呼吸道粘膜免遭病原體的侵襲。

卧室要經常開窗通風換氣,盡量減少親戚朋友的探視,尤其是患感冒等人員不宜接觸新生兒。

家庭人員接觸新生兒應認真洗手,以防將病原體傳給新生兒而患病。

常見3、腸絞痛

常發生在3個月以內的新生兒,在出生4-6星期達到高峰。最常見的癥狀是有時無緣無故會聲嘶力竭的大哭,甚至哭到臉紅脖子粗。有的小寶寶還會有頭部搖晃、全身拱直、呼吸略顯急促的現象。同時,腹部往往會有些鼓脹、兩手掌會握拳,兩腳則會伸直或彎曲,四肢末端則常會呈現冰冷。

以上這些表現可以持續數10分鐘至數小時之久,無論媽媽如何搖、抱、哄,往往都不太有用,直到寶寶筋疲力竭方才罷休。

建議:

父母首先是不要心慌,然後可以盡量的安撫寶寶,比如輕搖、輕拍、用推車、安撫奶嘴等。

媽媽可以坐著,讓寶寶趴在大人的手上或大腿上,輕輕壓迫按摩他的腹部和背部安撫。

或用薄荷油塗抹他的腹部,做適度按摩,有助腸道排氣。還可以使用溫毛巾熱敷寶寶腹部,緩和腸痙攣的情形。

注意:在寶寶哭鬧期間不要吃得太飽。

常見4、尿布疹

寶寶的皮膚長時間浸泡在濕潤或被污染的尿片中,尿液中的氨會刺激皮膚,大便中的消化酶會損傷皮膚,再加上過度摩擦,就會導致出現尿布疹。特別是夜間不換尿布,或用一次性尿不濕一夜到天亮,長時間不換尿布,尿液對臀部皮膚引起刺激。

建議:

媽媽要勤換尿片,建議每2-3小時就更換一次。

每次更換尿片時,用溫水清洗寶寶的小屁屁,然後用柔軟的棉布輕輕吸干,皮膚乾燥後,塗抹含氧化鋅或凡士林成分的防護霜,也可以塗茶油、橄欖油等,可幫助保護寶寶皮膚,隔離刺激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寶 的精彩文章:

TAG: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