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琅琊榜》看似梁國,說的卻是明朝的事兒

《琅琊榜》看似梁國,說的卻是明朝的事兒

近期《琅琊榜》的續集又風卷熒屏,不禁引人懷念第一部的精彩。原本只是架空小說,不必過分計較。不過,閑來無事,就和大家一起扒扒背後的歷史吧。

《琅琊榜》以梁國為背景展開,許多人便將其原型直指為南北朝時的蕭粱王朝。但在筆者看來,卻只是徒有其名而乏其實。蕭粱沒有三省六部而是三公九卿,貨幣是銅錢而非白銀,更加沒有火藥爆竹,而這些在明朝社會中卻是司空常見,尤其是白銀的流通正是自明而始。但這些只算得邊角料,其中還有許多明朝那些事兒。

一、 雲南穆王府的原型:大明雲南沐王府

以武守邊的雲南穆王府也是威名赫赫。雲南穆王府的霓凰郡主和穆小王爺更是小說中舉足輕重的人物。蕭粱時雲南地區常稱為南中,沒有異姓藩主,直到唐朝封閣羅鳳為「雲南王」,元朝設雲南行中書省後,雲南才正式作為滇域的名稱確定下來。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命沐英征雲南,明軍平定雲南後,沐英留鎮雲南。沐英病逝於雲南任所,朱元璋十分痛心,命歸葬京師,追封黔寧王,謚昭靖,侑享太廟。沐氏子孫世代承襲,鎮守雲南,直至明朝末年。同在雲南,世代戍邊的「穆王」與「沐王」,同音而不同字,若論前者以後者為原型,恐怕也不算太牽強。

二、 懸鏡司的原型:大明錦衣衛、東廠

懸鏡司是《琅琊榜》中虛擬政府部門,作為反派貫穿全劇始終。無論是其職能和結構,都屬於特務機構。歷朝歷代,作為皇權的延伸,特務總是無所不在的。但將之機構化、常態化、專業化卻只有大明王朝的錦衣衛和東廠而已。包括粱國的其他朝代,並無此類機構的明確記載,特務雖有,卻時隱時現,並不敢太過明目張胆。相信遍覽史冊的讀者也舉不出明朝之外的其他類似機構,即使是清朝的粘桿處,不僅存在爭議,時間上也僅在雍正一朝而已,清朝鑒於明朝之亡,建國之處,便厲行裁撤相關的特務機構。

三、 祁王和林燮的原型:大明郕王和于謙

劇情的相似度才是背景探究的王道。忠良蒙冤,歷朝有之,蕭粱自然難免,但有粱一代,武帝獨大,能在生前與粱武帝分庭抗禮的諸侯王,並不存在。而在明朝卻有一位王爺和一位大臣卻真的如《琅琊榜》中的祁王和林燮那樣,有大功於國家,卻下場凄涼,但最後還是在二代君主手中被平反,那便是郕王朱祁鈺和兵部尚書于謙。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俘,蒙古軍大兵壓境,國家危在旦夕,面對險境,郕王朱祁鈺與于謙力拒南遷,堅守京師,贏得北京保衛戰的輝煌勝利,保住了大明江山。而後,明英宗奪門之變,復辟成功,逼死郕王,冤殺于謙,與粱帝殺害祁王和林燮真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前者是殺弟後者是滅子。郕王雖有稱帝之舉,卻是在國君被俘,國家無主的危局下不得已而為之,與宋高宗的情況類似,並不算謀朝篡位。而後迎回英宗哥哥,比起宋高宗為防止父兄徽欽二帝回國爭位,放棄北伐,連中原半壁江山都不要,更是高尚許多。至於于謙之死,慘烈更是在林燮之上。但同祁王和林燮相似,郕王和于謙雖被英宗冤枉,但到其子成化帝憲宗時,冤獄得以被新帝平反。當然,其中的過程沒有小說中的那麼曲折。但成化帝朱見深的上位史,也異常坎坷,背後政治鬥爭比之戲說有過之而無不及。

由上可知,《琅琊榜》雖然掛的是大梁的羊頭,賣的卻是大明的狗肉。但也僅是自成一論而已,小說中也確實有蕭粱王朝的許多影子,如世家大族和王族干政等。所以,總體而言,應是兩者合二為一,但比起大梁的顏色,明王朝的故事仍是主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