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上贊成和反對招安都有哪些人,誰又是最為關鍵的人物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對於是否接受朝廷的招安,梁山眾人的態度迥異,這其中大家較為熟悉的是以魯智深、武松、李逵、李俊等人為代表的反對派,而贊成招安的又有多少呢?這個問題歷來很少人談及。本文就來談談這個話題。
梁山上反對招安的好漢究竟有多少呢?從書中的描述來看大概有這麼幾位:魯智深、武松、李逵、劉唐、史進、李俊、三阮、童氏兄弟、張順、張橫。這一點可以從梁山菊花會和陳太尉招安時發生的大鬧忠義堂事件中得到證明。
那麼,明確表態支持招安的又有幾位呢?我們按照小說的先後順序來進行一個排列。首先提出招安的是宋江,這點毋庸置疑,他是在孔家莊與武松交談時提出招安的。
第二位是神行太保戴宗。他在第四十四回與楊雄、石秀的對話時說過:「這般時節認不得真,一者朝廷不明,二乃奸臣閉塞。小可一個薄識,因一口氣去投奔了梁山泊宋公明入伙,如今論秤分金銀,換套穿衣服,只等朝廷招安了,早晚都做個官人。」可見,對於招安,戴宗是嚮往已久。
第三位是蕭讓、裴宣、呂方和郭盛。第七十五回中,宋江安排他們四人前去迎接陳太尉,並跪倒在地請罪道:「自來朝廷不曾有詔到寨,未見真實。宋江與大小頭領都在金沙灘迎接,萬望太尉暫息雷霆之怒,只要與國家成全好事,恕免則個。」如果不是堅定地支持招安,這四人也不可能去跪拜陳宗善。
第四位是神機軍師朱武,在第八十一回中是他指出「兄長昔日打華州時,嘗與宿太尉有恩。此人是個好心的人。若得本官於天子前早晚題奏,亦是順事。」這個建議後來也得到了宋江的採納。
第五位是浪子燕青,在第八十一回燕青面見宋徽宗時,是他先以「新鶯乍囀,清韻悠揚」一曲吸引了趙官家,然後又以一曲哀傷的《減字木蘭花》吐出了真情,討得自身的赦免;又是他向宋徽宗奏出宋江一夥「替天行道」,「單殺贓官污吏讒佞之人,只是早望招安,願與國家出力」的宗旨,順利地打通了招安的關節,勝利地、出色地完成了招安的準備工作,為宋江招安鋪平了道路。
除了這五人之外,梁山上尚有不少願意接受招安的好漢,其人數遠遠超過反對招安的兄弟,這其中的主要成員除了關勝、呼延灼、楊志這樣的原朝廷官吏,還有像盧俊義、李應、柴進這樣的地方豪紳,另外還有一個關鍵人物:吳用。
當初吳用反對招安並暗中安排三阮等人攪亂了陳太尉的招安,原因是他反對宋江的草率招安、「廉價」招安,主張有氣度的招安。他認為宋江這種乞求招安,朝廷「也看得俺們如草芥」,主張「等這廝引將大軍來到,教他們著些毒手,殺得他人亡馬倒,夢裡也怕,那時方受招安,才有些氣度。」故此,他暗中出手進行阻止。
但當兩贏童貫、三敗高俅後,吳用認為「氣度」已經有了,時機也到了,是他主動向宋江提出派人去東京「打探消息,就行鑽刺關節,把衷情達知今上」,出了個走後門的招安上計。
「燕青月夜遇道君」一齣戲,雖說由燕青主演,但編劇、導演卻正是這位智多星吳用。宿太尉上山招安,又是他再拜稱謝。其實,吳用不但盼招安,還是招安活動的積極策劃者、執行者。正是有他出謀劃策,才使得宋江的招安變成了現實。
參考書籍:《水滸傳》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