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故宮館藏看清雍正瓷器的款識及底部特徵-彩瓷篇

從故宮館藏看清雍正瓷器的款識及底部特徵-彩瓷篇

藝術品全產業鏈交易平台

歷史上的雍正皇帝,除開勤勉政事以外,其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審美趣味也令人稱讚。事實上,不僅僅是康雍乾三代,縱觀整個清朝,雍正的品味也是能脫穎而出的。尤其是雍正時期的瓷器,簡直堪稱屹立於審美巔峰的奇蹟。

粉彩過枝桃樹紋盤

粉彩梅花紋碗

粉彩蟠桃紋天球瓶

粉彩人鹿紋梅瓶

雍正皇帝十分喜愛瓷器,有些官窯瓷器的造型、紋飾、品種等都親自審定御批,這在《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雍正記事雜錄》中都有記載。如:「雍正七年八月初七日,郎中海望持出菊花瓣宜興茶壺一件,奉旨:作木樣交年希堯,照此款式作霽紅、霽青釉色燒造。」

粉彩團蝶紋碗

五彩人物紋碗

另外,時唐英從雍正六年任督陶官一直到乾隆二十一年,督理景德鎮御窯廠達27年之久,對雍正、乾隆時期制瓷業鼎盛起到了重要作用。雍正六年戊申八月,唐英「奉差江西」,協助年希堯「監視陶務」。他曾與燒瓷窯工一起勞動,同吃同住共三年,刻苦鑽研陶務,從開始的不懂陶事,最後「雖不敢謂陶之微奧確信深知,然既習且久,其於製造之器皿條目,款釉尺寸、工匠錢糧、暨夫賞勤勸惰之大略,不無一得之愚」。

他大力培育新品種和摹古,把畢生的精力全部獻給了陶瓷業。唐英多才多藝,對書法、繪畫很精通,在文學上也有很高造詣,他所督造帶唐英款的瓷器尤為珍貴,其中除了清雅秀美的粉彩瓷器,最讓人稱讚的莫過於雍正的五彩,鬥彩及青花和單色釉瓷器。

五彩仕女紋罐

五彩人物紋盤

清雍正時期彩瓷通常包括了五彩、粉彩和鬥彩等傳統彩瓷,而我們如今看到的琺琅彩一類在當時則被稱為「洋彩」。不過在雍正時期,五彩並不流行,而粉彩倒是十分鼎盛。同時雍正時期的琺琅彩也十分有名,不過時至今日已存世不多。在雍正時期的彩瓷並未沒落,而是在雍正精益求精的性格中蓬勃發展起來。

珊瑚紅地粉彩牡丹紋貫耳瓶

琺琅彩松竹梅紋瓶

相比於簡潔素淡的單色釉,在富麗堂皇的粉彩瓷器上雍正皇帝自身的特徵就更加明顯。不同於其他時期的絢爛和堆砌,雍正時期的彩瓷圖案明顯有收斂之態,器身上繪製的人景花鳥均有明顯的縮小和聚攏特徵,紋飾繪製的筆觸也更加纖細,這使得瓷面上的圖畫更加緊湊和錯落有致,富於立體感。同時,雍正時期的彩瓷用色也相對比較淡雅,顏色柔和不艷,彩中帶素。

胭脂紅地開光琺琅彩花鳥紋碗

紫紅地白梅琺琅彩小盅

在雍正之前的康熙時期,瓷器的器形往往非常敦厚古拙,有渾厚敦實之感。雍正之後的乾隆時期,瓷器器形往往新奇有趣,風格華麗,但敦厚不如康熙時期的瓷器,秀美不及雍正時期的瓷器。雍正年間,瓷器器形的主流是胎薄體輕,工美嫵媚。甚至連各類常見的生活用瓷的大小也有精緻小巧的特徵。

黃地琺琅彩桃花紋杯

淡黃地琺琅彩蘭石紋碗

琺琅彩梅花牡丹紋碗

鬥彩纏枝花紋梅瓶

雍正時,瓷土選料精細,研粉、澄漿、制坯等工藝要求嚴格,燒結火候適度,因而胎體堅白細潤,成型規整,胎薄體輕,可和明代永樂、成化白瓷釉瓷媲美。

胎體迎光透視,瑩潤無瑕,有的略顯淡青色(明代多顯紅潤)。大器胎體也能均勻一致,不顯厚重;小劍氣輕巧玲瓏。仿古代名窯器的胎體,和宋器那種黑灰色頗為相似,所以稱為「鐵骨大觀」。仿汝器胎體為香灰色或微泛紅褐色,文獻中比之為「銅骨之汝」。無款的民窯器,胎體均細,無釉砂底也都光滑細潤。

鬥彩如意耳蒜頭瓶

鬥彩雲龍紋蓋罐

鬥彩纏枝花紋三足洗

雍正仿成化鬥彩高士杯

這些瓷器大多古而有之,但獨有雍正時期的瓷器,器形往往胎薄體輕,整體雋秀爾雅、小巧玲瓏。這些瓷器形體比例協調觀感柔和,被稱為「曲線美」。雍正瓷器的外觀線條美到什麼程度呢?

有人這樣形容雍正時期的瓷器器形「增一分則拙,減一分則陋」。並且,雍正時期的瓷器器形通常都富於規律性和韻律感,具有幾何形態的審美趣味。例如流行於雍正時期的折腰碗、菊瓣盤等,都非常符合現代的美學構成規律。此中趣味與我們如今的現代主義審美不謀而合。

藍地黃彩折枝花紋盤

綠地紫彩海水雲龍紋碗

礬紅彩魚藻紋瓶

當然,無論是什麼紋樣,真正讓雍正時期瓷器在眾多瓷器中脫穎而出的還是繪製紋樣的手法和技巧。素雅淺淡的紋樣顏色,錯落有致的瓷面構圖,纖細柔美的筆觸線條,都使得雍正瓷器成為清代宮廷瓷器中的審美巔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聯拍 的精彩文章:

外熱內不冷,最有看頭的青銅器年

TAG:今日聯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