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場烏龍,竟引發市場劇烈波動!

一場烏龍,竟引發市場劇烈波動!

一場烏龍,竟引發市場劇烈波動!

昨天(1月10日)晚上,部分主流媒體爆出一則消息,說「中國部分官員建議減緩或暫停增持美國國債」,隨後金融市場嚴重受挫:

隨即美元指數下跌逼近92關口;美元對歐元、日元等主要貨幣均有不同程度的貶值;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漲觸及10個月的高點;避險資產黃金大幅上漲至1.1%。

在各類消息滿天飛之際,今天(1月11日)外管局出面澄清說:

關於中國考慮減緩或暫停增持美債的媒體報道「有可能引用了錯誤的信息來源,也有可能是一條假消息」。

同時還說:與其它投資一樣,外匯儲備對美國國債的投資是市場行為,根據市場狀況和投資需要進行專業化管理。

也就是說這實際上就是一場烏龍,消息過後,美元指數盤中走高;美國10年期國債價格止跌反彈,收益率下調。

短短的一句話(中國暫停增持美國國債與否),竟引發美國市場的劇烈動蕩,過後有朋友跟我開玩笑說:過去是美國一打噴嚏,全世界都會感冒。現在風水輪流轉,中國一小句話,美國人徹夜難眠!

哈哈,雖然這句話有點誇張,不過起碼也能反映出一個問題:現階段美國人確實非常害怕中國減持美國國債!

注意我說的就現階段,不要誤會哦,我從來不是陰謀論者,為什麼現階段這麼敏感呢?我想有幾個背景是需要大家注意的:

一、全球對日本貨幣政策預期發生變化,我在去年12月27日《當全世界都關起印鈔機的時候,日本卻在撒錢!真實用意曝光!》一文當中說過:日本是唯一個在主要國家普遍收緊貨幣或減少印鈔之時,仍大幅向市場撒錢的國家,用咱們普通人的話說就是:你走你的陽光道,我走我的獨木橋。

不過從最近的跡象來看,日本這條獨木橋似乎難來越難走,星期二日本央行宣布減少25年期國債購買規模至800億日元,減少10-25年期國債購買規模至1900億日元,把這句翻譯過來就是,日央行向市場投放的錢減少了。

當時還有媒體報道,我們都被日本給「騙了」,表面上說繼續量化寬鬆,現在卻來這一手。日本央行的舉動引發了大家對日本可能收緊印鈔機的擔心,如果日本收緊印鈔機最能做的就是減少國債的購買量,這包含美國國債。

一直以來,美國國債在海外最大持有者是中國和日本,數據顯示美國國債當中大約有33%被外國投資者持有,而外國投資者當中中國和日本又佔了38%,如果這兩個國家將持有的美債拋完或者大幅減持,後面會發生什麼不用說你也清楚。

二、美國從今年開始進行大規模減稅,市場預計減稅規模達到1.4萬億美元之多,相當於未來幾年美國政府減少1.4萬億美元的財政收入,而支出方面卻絲毫沒有減少,今年開始美國還可能實施1萬億美元的基建建設,收入的減少加上支出的增加,這個巨大窟窿只能靠借錢來彌補,也就是發行國債。

可是從市場行為來看,美國發國債,實際上扮演的是借錢人的角色,你能借多少錢取決於你的資產、你的財力狀況,你房子市值是100萬、月收入是5K卻向銀行申請500萬的貸款,我想稍有點經濟常識的人都不可能給你借錢。

現在美國同樣面臨這樣的難題,短期來說,債務越做越大,收入(GDP)也沒有明顯上升,如果這時候大規模借錢,到時能不能還上確實是大家擔憂的。

世界著名的評級機構穆迪就出來警告說:

美國稅改會在未來十年間至少造成1.5萬億美元的財政赤字。而由於減稅本身並沒有辦法彌補稅收缺口,近期內也沒有相應的支出削減計劃來抵消財政收入的減少,所以降低美國債務規模的任務將更具挑戰性。此外,由於既沒有財政收入增長,也沒有財政支出削減,美國的債務佔GDP比例將會上升,償債能力也將大打折扣。

如果你的還款能力比較弱,卻仍要執意向別人借錢,能夠做的無非就是兩個:一是折價發行,比如你向別人借錢100塊,到期別人只用還你80塊;二是給別人更多的利息作為風險補償,因為別人每天都在為你到底能不能還上錢而擔驚受怕。

上面的原理就是美國人面臨的尷尬,一方面需要大量的錢作為財政支出,另一方面因為財力有限不得不承擔更多的利息支出。

三、更為要命的是,美聯儲加息和縮表也會推高美國政府的借錢成本,美國加息是讓美元更貴,而縮表則是讓美元更少,兩者的作用都是讓國債利率更高,因為美元貴了,少了買的國債肯定會更少,結果發行人(美國政府)為了順利借錢肯定會提高國債利息從而增加吸引力,美聯儲這一相反的動作無疑讓美國政府難上加難。

四、從中國的角度上說,美國國債對咱們的吸引似乎也起來越弱。上面也提過了,中國和日本都是美債的最主要持有者,中國現在持有1.2萬億美國國債,就最新的數據來說,中國應該是排第一位了。這麼高的美債可能會面臨幾個問題:

1、都說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然而我在去年5月8日《中國3萬億的外匯儲備到底是如何投資的?》一文當中說過(微信公眾號:小白讀財經,可查看):中國在海外3萬億美元資產當中就有三分之一買了美債,另外的投資美元、美股、歐元、英鎊等資產,過於集中的資產配置是不利於規避市場風險的。

2、美聯儲加息、縮表等會讓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而收益率的上升則是意味著價格的下跌:

債券價格的計算公式:P=[c/(1+r)] + [c/(1+r)(1+r)]... + [c/(1+r)...(1+r)] + [F/(1+r)...(1+r)]

C代表的是債券的利息(固定的),F代表的是債券的面值(固定的),r是指必要收益率(市場利率可以作為參考的必要收益率),P是債券的價格。

從上面公式我們可以看出,債券的價格和債券的市場利率是成反比例關係的,也即:r(市場利率)越大,則P越小

所有人都知道買漲不買跌的道理,在明明知道未來美債價格下跌的情況下,誰都沒動力去入手。

所以我啰嗦了那麼多,你應該看懂了吧,現在美國政府面臨著很頭疼的問題,一方面確實需要一大筆錢用來搞基建、用來支付社保、教育、醫療等方面的支出,另一方面又同時面臨著借錢成本越來越高,債權人來越來越不願意借錢的問題。

這種狀況世界其他國家並不是沒有出現過,最快捷的解決方式就是印鈔,我打個比方,現在市場上有10美元,有10部蘋果手機,那麼:

1、10美元=10部蘋果手機

現在美聯儲多印了5美元,在蘋果手機沒有增加的情況下即:

2、15美元=10部蘋果手機

這意味著原來的10美元等於10部蘋果手機,多印了5美元後,10美元只等於6.6部蘋果手機,意味著現在的1塊錢只相當於原來的六七毛錢。這樣的情況下,在沒有印鈔之前我借了你的1塊錢,等到印鈔後還是還你1塊錢,這樣對我是不是有利,而對你來說是不是虧了?

所以從狹義的角度上說,美國政府當然是希望美聯儲多印鈔、多發錢,但是能實現嗎?

我認為除非美國政府債務真到了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否則美聯儲2018年加息與縮表的步伐很難改變,因為美聯儲和美國政府職能是相互獨立的,美聯儲主要官員雖然是由總統提名,但都需要國會的點頭,總統無權干涉美聯儲具體事務,也無權解僱主席、副主席等主要官員,美國這麼做的初心就是增強美聯儲的獨立性。

所以在這個關頭,美國國債市場有一點風吹草動當然會引發市場的恐慌。美國的痛處大家都得見,現在突然市場傳出「減緩或暫停增持美國國債」的傳聞,我的猜測應該是想告訴美國,在對華貿易上不能得寸進尺,中國有敲山震虎的意思。今天商務部發言人也說了:正密切關注美國對華301調查情況!

畢竟如果中國真的大幅減持美債,其影響並不亞於美國加息和縮表,為啥?

一般認為美聯儲縮表比加息威力大數倍,縮表的意思是美聯儲賣出國債和MBS(一種債券),這樣一來完全流動性的美元被美聯儲收回,而國債和MBS等流動性較差的資產進入市場,達到抽水的目的。

假如中國拋售美債,從某種意義上理解就是美元被中國回收,在中國不用來進行投資其他美國資產的情況下,實際上也達到抽水美國市場的目的。

這就是美國的痛,也是為啥一場烏龍,竟引發市場劇烈波動的重要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白讀財經 的精彩文章:

TAG:小白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