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7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

17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

西晉結束三國分裂局面,統一了全國。但西晉的統治很短暫,這是為什麼?魏晉時期,除漢族外,還有匈奴、鮮卑、羯、氐、羌等民族活躍在歷史舞台上,他們從何而來?又做了些什麼?

西晉的建立

三國後期,魏國實力增強,吳、蜀兩國日益衰落。263年,魏滅蜀。

曹丕死後,太尉司馬懿參與輔佐新即位的小皇帝。不久,司馬懿逐漸控制了魏國的軍政大權。司馬懿死後,他的兩個兒子相繼專權,魏國皇帝形同傀儡。266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自立為帝,改國號為晉,以洛陽為都,史稱西晉。司馬炎就是晉武帝。280年,西晉滅吳,統一了全國。

西晉的皇室及許多大臣是大地主、大貴族出身。西晉王朝制定了一系列優待大地主、大貴族的政策,以保護他們的利益。當時的很多大貴族、大地主在治國方略上往往缺乏雄才大略,而多是處處維護自己家族的權勢,在生活上以豪華奢侈為榮,追求享樂。

相關史事

西晉時的貴族、富豪還用鬥富的方式炫耀自己的財富。大臣石崇和國舅王愷鬥富,王愷用麥糖洗鍋,石崇就用白蠟當柴燒;王愷用紫色絲綢做成長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織錦花鍛做出更華麗的步障50里。

八王之亂

西晉初年,晉武帝認為,曹魏削弱所封諸王的勢力,導致孤立而亡,於是大封同姓諸王。後來,晉武帝又陸續派遣諸王據守州郡重鎮。這些出鎮的宗室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勢力日益強大。

西晉統治腐朽,向內遷各族人民收取重稅,徵兵派役,甚至掠賣少數民族人民為奴婢。這些暴政激起了內遷各族人民的強烈反抗。一些少數民族的首領乘機起兵反晉。

西晉持刀陶俑

晉武帝的兒子晉惠帝昏庸無能。他在位時,手握重兵的八個封王為了爭奪中央政權,先後起兵,相互混戰,史稱「八王之亂」。

八王混戰主要在洛陽一帶展開。這場內亂對社會造成巨大災害,當時米價飛漲,貴到一萬錢一石,人民飽受痛苦。「八王之亂」歷時16年,西晉從此衰落。

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倖存者紛紛逃離,其中逃往南方的即數以十萬計,形成我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高潮。

北方游牧民族的內遷

我國北方廣袤無垠的草原,養育了北方游牧民族。他們在水草豐茂的草原上放養馬、牛、羊等牲畜,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就是他們生活的生動寫照。

敕勒川守獵圖

東漢、魏、晉時期,我國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斷內遷。原來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東遷入陝西關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遷到山西一帶;而鮮卑族有一部分遷到遼寧,有一部分遷到陝西及河套地區。西晉時,山西、陝西內遷的各族人口,已經占當地總人口的一半。

西晉內遷少數民族

相關史事

擅長騎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轉入農耕生活,發展了冶鐵和制陶等手工業。山西南部的羯人,大部分都從事農耕,善於織布,喜歡穿青絳色的衣服。內遷各族領袖,大都仰慕中原文化。內遷各族的文化習俗,也影響了漢族。西晉時,洛陽貴族官僚,爭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傢具。各族雜居地區的漢人,也學習經營畜牧業。

西晉滅亡後,從4世紀初到5世紀前期,北方各族統治者先後建立了許多政權。歷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個政權,連同西南的成漢,總稱為「十六國」。

十六國時期,各國彼此攻戰,經濟遭到嚴重破壞,人民顛沛流離。4世紀後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漸強盛,並統一了黃河流域。氐族貴族深受漢族文明影響,皇帝苻堅漢文化修養很高。苻堅任用漢人王猛為丞相,銳意改革。他們整頓吏治,厲行法治,加強集權,招撫流民,減賦禁奢,還大力興辦學校,提倡儒學。那時候,前秦境內胡漢之間的對立和矛盾也有所緩和。

知識拓展

十六國北朝的政權更替

內遷的各族建立的政權頻繁更替,先後有成漢、前趙、後趙、前燕、前涼、前秦、後燕、後秦、西秦、後涼、北涼、南涼、南燕、西涼、夏、北燕等十六國。

十六國後期,鮮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逐漸統一北方。北魏又分裂為東魏、西魏。後來,北齊取代東魏,北周取代西魏,最後北周又滅掉北齊。對這些王朝,歷史上稱之為「北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