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英特爾老總是這樣挖到第一桶金的

英特爾老總是這樣挖到第一桶金的

導 讀

戈登·摩爾,全球最大CPU生產商英特爾(Intel)公司創始人之一。1965年,他提出著名的「摩爾定律」,預見了電子計算機產業的「瘋狂發展」。他1968年創辦英特爾公司,1990年被布希總統授予「國家技術獎」,2000年創辦擁有50億美元資產的基金會。

戈登·摩爾

一通改變世界的電話

事後證明,那次通話意義重大,但在當時看來只是有些不同尋常。在1956 年2 月,即使是科學名流也不經常打長途電話,尤其是只為了聯繫一個籍籍無名的年輕書獃子。這位名流是威廉·肖克利,大名鼎鼎的研究員兼五角大樓顧問,而書獃子名叫戈登·摩爾,是個正在做博士後的化學家,住在馬里蘭州的銀泉市。戈登供職於一個由政府資助的、為冷戰服務的實驗室,電話打來時,他剛剛下班回到家。

電話鈴聲響了。當時電話應答機還不太為人所知,所以戈登必須接電話:「喂?」對方的回應深沉而自信:「我是肖克利。」戈登立刻知道他是誰了。威廉·肖克利是公認的科學之神,被譽為世界上頂級固態物理學家之一,是當時電子學最有前途的突破性發明——晶體管的共同發明人,不久以後他就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晶體管是一種全新的開關、一種「半導體」,為軍事應用提供了極為誘人的可能性。戈登最近在華盛頓特區附近的宇宙俱樂部聽過肖克利的講座,當他意識到一個大明星在給自己打電話時,他驚呆了。

威廉·肖克利(被譽為世界上頂級固態物理學家之一)

肖克利毫不掩飾地誇口說,他正在招募最優秀、最聰明的年輕博士,跟他一起到名不見經傳的加州小鎮山景城進行冒險。目標是什麼?是為了完善並大規模生產一種新穎的基於硅材料的晶體管。這種微小的固體器件還沒有一個指甲蓋大,由經過複雜化學處理的硅組成。它會讓電子設備的可靠性達到前所未有的水準。

戈登有興趣。在華盛頓特區待了兩年之後,他對自己的職業方向以及為之苦幹的政府實驗室工作明顯感覺不適。肖克利的來電暗示戈登可以加入他羽翼未豐的企業,這提供了一種令人心馳神往的可能性。他馬上就同意飛過去跟肖克利會面。

戈登·摩爾不是那種喜歡炫耀才華的人。當時他的人生中沒有任何徵兆表明他註定要成就大事。他於1929 年1 月3 日出生在偏遠的佩斯卡德羅,他是家中的次子,沉靜少言,父母是在當地過著安穩日子的兩口子。

在接到那個電話18個月之後,他和7位同事,即「八叛逆」開始「造反」,沒有人因為肖克利拿了諾貝爾獎而心懷畏懼,他們離開老闆成立了仙童半導體公司,此舉的直接後果就是,這家創業公司的所在地變成了日後的矽谷。

「Intel inside」

在仙童半導體公司戈登·摩爾的實驗室里,一個團隊進行了一項令人矚目的發明:硅集成電路,也被稱作「晶元」。這是一個完整的電子電路,它是用化學方法把許多晶體管印刷到一小塊矽片上而製成的。從晶元上,戈登·摩爾開始意識到某種驚人的未來情景:幾十年里它們將無休止地倍增再倍增——在不斷湧現的大量產品中用途越來越廣,而其成本卻不斷下降。這種數量翻番而價格驟降的現象被稱為「摩爾定律」。

他和7位同事一起創立了仙童半導體公司

當20 世紀60 年代的喧囂趨於平靜時,戈登本人發出的更深層次的宣言則大膽至極:「在人類歷史上,我們正在引導下一場偉大革命——向電子時代過渡。」當時幾乎沒有人注意到這句話。然而,隨著英特爾的首席戰略家和最大股東戈登從擔任研發負責人開始,到成為任期最長的首席執行官,再到董事會主席並最終擔任名譽主席,英特爾成了世界上最卓越的半導體製造商。1997 年,當他卸任董事會主席時,英特爾位居《財富》500強的前50 名。作為矽谷的理論家、沉默寡言的架構師、關鍵推動者,戈登本人的財富輕鬆超過了200 億美元。

電子化的現實可以讓我們亦實亦虛,通過數十億顆晶體管所支撐的設備徜徉於時空中。2016 年,地球上製造的晶體管已經超過人均1000 億顆,這種令人難以置信的豐裕是矽谷的關鍵所在,也是改變普通人生活維度的關鍵所在,它直接源於戈登·摩爾的思想和工作。然而戈登其人——這位預言了硅晶體管的可用性及其角色的先知,如今已經八十多歲高齡,卻仍然鮮為人知。這是為什麼呢?

從他一生所展現的性格矛盾之處,可以找到一個原因。他是世界上成就最卓越的人之一,但他始終在迴避拋頭露面的機會。當英特爾被評選為年度最佳電子公司,他的得力助手安迪·格魯夫在頒獎典禮上眉開眼笑地出現在攝影師的鏡頭裡時,戈登——英特爾的首席執行官,則在邊上做著「某件高深莫測的事情」,基本上沒有出鏡。

什麼是摩爾定律

1965 年4 月, 更多人知道了戈登·摩爾的遠見, 這就是行業雜誌《電子學》的數萬名訂閱者。在他的文章中,戈登描述了晶元的化學印刷會有怎樣的開放性結果。如果進行投資,技術將會進步,而這種投資將會讓晶元製造商獲得豐厚的回報。這是個雙贏的局面。通過縮小晶體管並把更多的晶體管放進單個晶元里,一切都變得更加美好。

自從1959 年仙童半導體實現技術突破以來,晶元上的晶體管數量每年增加一倍,從而使當時的每顆晶元上包含了超過50 個晶體管。戈登預言這種變化將在未來十年持續下去。通過投資於化學印刷技術,讓晶體管數量每年翻一番,並降低成本——在技術開發和經濟上都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這種趨勢會受阻,製造商到1975 年將製造出包含65 000 個而不是50 個晶體管的晶元。這是摩爾定律的第一個公式,它揭示了事情的本質。在隨後的十年里,當他的家鄉開始被稱作矽谷、世人開始對其產生好奇的時候,戈登在他的行業里所做的研究、管理以及教育努力,使得摩爾定律漸漸為眾人所知。

到1975 年,戈登擔任了英特爾的首席執行官,晶元的確包含了65000 個晶體管。它們不再只是一種小眾的軍用產品,而是統治了正在擴張的大型商用電腦領域。戈登預測,在未來十年,隨著用來開發技術的機械越來越昂貴,「每年翻番法則」將減緩到每十八個月翻一番,到1985 年晶元將具有1600 萬個晶體管,它會是最便宜的電子產品。

「所有出色的指數級增長都會走到盡頭。」戈登指出。他早已預見到,根本性的障礙終將出現。從技術方面來說,不可能用化學方法把一個功能印刷得比原子還小(2015 年,晶元上的晶體管組成的一些功能只有幾十個原子的厚度)。更重要的是,戈登預見到了摩爾定律在經濟方面的斷層。越來越苛刻的製造工藝導致費用日益增長,每種工藝都會在工廠耗資數十億美元,這會侵蝕經濟誘因,使晶元的未來發展減緩到如爬行一般。摩爾定律用了十年時間,從一個專家社群內的新奇事物變成了廣闊世界裡司空見慣的事情。

摩爾定律走向終結的前景,今天還是電子和計算社群內的一個小眾辯論,在未來十年將蛻變成對我們大家未來產生深遠影響的討論。

《摩爾神話:矽谷數字革命先驅的傳奇人生》

[美]阿諾德·薩克雷 [美]戴維·布洛克 [英]雷切爾·瓊斯 著

黃亞昌 譯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7年9月出版

責任編輯:張亞捷

定價:105.00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