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退學18年後的韓寒終於說了大實話:年輕時的我就是個大傻逼!

退學18年後的韓寒終於說了大實話:年輕時的我就是個大傻逼!

一提起韓寒,很多人就會給他貼上「叛逆」的標籤。

在那個信奉「讀書至上」的年代,「讀書無用論」似乎被年輕人視為一種很「潮」的思想,他們熱衷於追捧那些學歷不高但卻頗有成就的行業大咖,來為自己提不上去的學習成績、與父母家長論戰提供一種理論支撐。

而韓寒,無疑是他們的精神領袖。

他沒有參加高考也能「成材」,還曾明確的告訴他的追捧者「上學根本沒有用」,他炮轟教育體制,放話「不靠讀書,用稿費就可以養活我自己」,一度引發了年輕人自由思考的狂歡。

哪怕在十年後面對媒體採訪時,他仍堅持:

「慶幸當年自己沒有上大學」。

而如今,韓寒卻後悔了,他說,

當年退學是一件失敗的事,說明我在一項挑戰里不能勝任,只能退出,這不值得學習」。

過去的韓寒「已死」

1月8日晚上,一直熱衷於宣傳電影與曬孩子的韓寒發表了一篇久違的長文,在微博榜單上熱度始終不減,韓寒在長文中感慨,

「值得學習的永遠是學習兩個字本身」。

這還是當初大罵高考的韓寒嗎?如今的韓寒竟會在微博中如此低姿態地坦言,曾經的自己做得很不好,「退學是一件很失敗的事情」。

眾所周知,韓寒初中就讀於上海市朱涇鎮羅星中學,後以長跑項目體育特長生升入上海市松江二中。而在高一期末考試中曾因七門科目不及格而留級,一年後,韓寒再次掛科七門,最終在高一退學。

「韓寒退學」,在當時那個年代,被當成應試教育的特例。

成名後的韓寒更加「囂張」,他在媒體採訪時,稱學好語文的秘訣有兩個,一是不看語文書,二是不看作文書,他還曾在多個平台公開調侃學校的課程,他說,

「思想品德不及格,總比沒思想來得好」。

他炮轟「高考作文很蠢」,「現行的教育很無語」,還聲稱即使是復旦請他去做教授,還得看自己有沒有時間。

如今的他發出這樣的言論,著實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有人說,韓寒終於也向現實妥協了,在過去的歲月里,他似乎也被風浪拍得頹廢失意。也有人說,那個輕狂叛逆的韓寒已經不見了,他變成了自己曾經最討厭的人。更有人直言,我喜歡的那個韓寒「已死」。

主頁君的朋友轉發了韓寒的這條微博,說道:

「他是想明白了,也是可憐了當年那些被韓寒的毒雞湯忽悠了的同學們」。

其實,倒也不怪韓寒,只不過讀書無用論本就不應該存在。

他們成功並非因為「退學」

除了韓寒,為讀書無用論佐證的還有不少在某個領域頗有成就的名人。

比爾蓋茨從大學輟學,創辦了微軟,成為世界首富

扎克伯格從大學輟學,創辦了Facebook,成為世界上最年輕的億萬富翁

馬雲畢業於名不見經傳的杭州師範學院,創辦阿里巴巴,成為世界聞名的商業領袖

當然還有一些奇奇怪怪但卻真實存在的例子,

「Amy花了百萬出國留學,回國後月薪只有三千」

「畢業於985的阿華去公司面試,發現老闆是自己輟學多年的小學同學」...

「讀書無用論」一時間甚囂塵上。

而宣揚讀書無用論的人,多半是看到讀過書的人依然生活不易,在理想和現實的漩渦中掙扎,便心安理得地寬慰自己,讀了書也不過如此,那我就更沒有必要奮力向上了。

其實這種心態存在著兩個誤區,一個是倖存者偏差,另一個則是他們把「輟學」想當然地與「成功」畫了等號。

「倖存者偏差」這個概念駁斥的是一種常見的邏輯謬誤,指的是只能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

原意是取得資訊的渠道僅來自於倖存者時,這個資訊可能存在於實際情況不同的偏差,畢竟死者不能說話。

而這種謬誤在「讀書無用論」例子中的體現是,當大眾只看到幾個數量極少的「輟學且創業成功」者,就看不到那些千千萬萬輟學後誤入人生歧途的人,或者是無數在碰壁中慢慢喪失生活熱情的人。

主頁君的一個初中同學,第一年高考失利,與心儀的大學失之交臂,但是他並沒有選擇繼續復讀而是準備出去闖蕩,打工創業。他堅信,不靠讀書,也依舊可以成就自己的一片天地。

因為學歷受限,他只能從事些簡單的體力勞動。在一次又一次的碰壁中,他開始看些成功學的書籍,寬慰自己終有一天也能成為老闆。但是最終卻在創業浪潮中迷失了自我,淪為炮灰。

只有成功的人聲音才有可能被聽到,而失敗者沒有發言權,自然也不會受到人們的關注。

更讓人感到費解的是,我們似乎只看到了「輟學」與「成功」這幾個字眼,於是便選擇性的忽略成功過程中的其他因素,自然而然的將成功和輟學化為等號,大肆宣揚,「你瞧,只有輟學才能成功」。

比爾蓋茨是輟學了,可是別忘了他是從哈佛大學輟學的。

更不要忘記,比爾蓋茨的母親是當時美國久負盛名的銀行家,並且還是IBM公司的董事,比爾蓋茨的第一桶金更多是來源於他的資源,而不是他的輟學。

退學後成材,坦白講,始終是一個概率事件,況且沒有人能保證這個概率恰好發生在自己身上,不讀書的人也可以成功,只能說明讀書不是成功的唯一途徑,但是只有讀過書和沒讀書的人的未來都是一樣的,才能證明讀書是無用的。

而事實上,這本就是一個不可能存在的事實。

讀書無用論是巨大的陰謀

令主頁君印象深刻的是在韓寒那條微博下@樊錚的評論:

「上大學最大的意義不光是學到了多少知識,而是見識和起點,你未來的發展取決於你在什麼層次上觀察和思考,以及和什麼層次的人共事,而上一流的大學其實是提高這個層次成本最低的途徑,也幾乎是唯一的途徑」。

當你手無任何文憑,「赤裸」地被推搡到社會現實面前,那個時候的你,也許會明白,讀書時候的苦也許不叫苦,為了生存的苦,才叫真正的苦。

教育最大的意義在於讓你學會獨立思考,以至於我們聽到一個新觀點的時候,不會第一時間受到外界的干擾去附和或是反對。

小舀是主頁君在美國讀書時認識的朋友,她曾在聊天的時候談及,出國讀書帶給她最大變化就是開始嘗試批判性思維去想問題。

她說,遇到和我認知相左的事情,我不會第一時間去批駁,反而會靜下心來,從不同角度冷靜的分析和處理,即便再憤怒,也不再選擇對事實發火,而是去思考事件本身的價值。比如看來一些不實報道亦或是「污衊」留學生的言論,我會第一時間思考他們的初衷,無非是吸引眼球、刺激精神,沒必要過於生氣。

其實,我們看待一件事物,往往不是先看見,再去定義,而是先定義後再去看見。而讀書,可以幫助我們先學會看見。

不僅如此,當你努力通過讀書湧上某個未曾涉足的「世界」,你身邊人的優秀程度,或多或少的也會影響著你。曾經看到這樣一段話:

「一個年輕人,進入一所不那麼優秀的高校,對自己的標準會不由自主地降低以適應這個環境,減少自身與環境的衝突,而這種做法對他們的人生也許是致命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每個學校都有保安,但是成群結隊的保安考學行為,在名校發生的概率更大。

讀書一定是有用的,也許不能保你一路順利站上人生巔峰,但至少可以讓你免於跌入谷底。

誠然,如果你在人生最重要的時候選擇無知的存在,去聽信什麼「讀書無用」,那麼未來的自己可能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收拾當年遺留下來的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NSIGHT視界 的精彩文章:

醜化中國女性?搞種族歧視?三個華裔女生導演的新劇被噴慘了

TAG:INSIGHT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