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保持海的距離

保持海的距離

「保持海的距離」是展覽名,一聽就覺得很有詩意。這是一群(或者只能叫幾個)海南本土藝術家的當代藝術展。然後我就想到了馬驊——這位奔赴西南雪山支教的詩人,最後墜進瀾滄江而亡——我暗自驚奇於這幾位海南本土當代藝術家給我的初印象竟然如此決絕。

展覽地點在一座老舊的職工宿舍樓的某間房間里,屋內狹小,牆壁像是重塗白了一遍。從陽台往外望,低矮的瓦房後方佇立著嶄新的小區高樓。策展人王夢瑤寫道:

「在文化工業化的時代,藝術實踐也被資本鏈條裹挾,藝術品被販賣、消費,並成為刺激慾望,催化生產的重要媒介。爆炸式的視覺文化成為了既存社會制度的廣告,人們在光怪陸離的虛幻敘事中尋求幸福,不覺之中放棄了在真實的社會裡創造改變的可能性。在資本主義之外有沒有其他道路,藝術一定要成為資本的附庸才能在夾縫中生存嗎?」

她說這群海南藝術家在某種程度上給出了答案。我自以為,在這塊文化貧瘠的土地上,這批人的藝術實踐才真正算得上先鋒。他們給出的答案是很先鋒的。離開了這塊土地,去到北上廣,去到資本之地、文化之地,這批人的先鋒性則要大打折扣。「先鋒」一詞對藝術家的真實處境是很不友好的。

我並非藝術的行家,但我很欣賞本批參展藝術家的行動。無論是平民書館、海頭足球隊、綠食計劃還是調皮的行為藝術,他們確實在用自身的行動力影響著這座島嶼的文化生態。這批藝術家大抵不富裕,其中李博身患尿毒症,囿於生活壓力,其裝置作品幾乎只能以圖像的方式展出,就貼在靠近陽台的牆上。我到展覽現場時發現,風經陽台與木門,吹下了他作品的一角。

我喜歡李博的一張觀念攝影相片。一個碗倒扣在草地上,一雙筷子最終相交於一點,插入草地,而草地旁有水,倒映出碗筷的倒影。相片下有文字說明:受壓迫的永遠都是農民。碗的倒扣、筷子相交,意義可頗多揣測。不知是我太過敏感,還是的確如此,我感覺樹林的虛影像是一個意氣風發的青年。青年是在場者,他在遠方觀望碗筷,意義也可頗多揣測。

李博《無題》

參展藝術家唐浩多當天負責接待我,本次展覽他共展出三件作品。《尋找2》是其中參展的作品之一,很難想像的這件作品的創作行動會是如此順利。唐浩多說,之所以選擇呆在島上,有出於想為了保留這一絲寶貴的創作自由的緣故。

唐浩多,《尋找2》

唐浩多,《1千克的律動》

黃學斌,《鏡子在工作中》

正如羅曼·羅蘭說「藝術能使我們每一個人得到滿足,但它對現實卻無濟於事。」我想他們應該也清楚,在這個時代,他們的藝術無法或很難啟蒙民眾。民眾對既定生活的依賴是如此固執,即使在最危險的境遇中,他們都很難作出改變。

藝術家很大程度上做的是自我啟蒙,以達到去蔽效用,澄清個體,追求不被外界所改變,或是偶爾得到本雅明意義上的「靈光」,在無意義中追求意義。島嶼上的這批藝術家理應這樣,保持海的距離,不僅是將大陸看得更明白,也是為了將自身看得更明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為失戀拍的電影,和沙莫的500天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