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現在還有幾人會熬中藥

現在還有幾人會熬中藥



    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是由若干臟器和組織、器官所組成的。各個組織、器官都有著各自不同的功能,決定了機體的整體統一性。此外,中醫也注重人與自然的統一性,自然界存在著人類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自然界的變化可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人體,而機體則相應地產生反應。因此中醫治病從診斷,開方,炮製,煎藥這幾個環節來說也是環環相扣,極其重要的。 在這幾個環節中,熬藥的學問也不小,所用的器具、火候、時間等都要考慮。煎藥方法不同,中藥藥效不同。中醫對中藥的煎法是非常考究的,同樣一張藥方,因為藥物的煎法、服法不同,治療的適應證和效果就不一樣,一個病即便辨證再準確,用藥再恰當,如果煎、服方法不當,就不可能發揮應有的療效。
    用心才能熬好葯

熬藥是門技術活,一旦時間、火候沒把握好,再好的的葯也是白費;熬藥也是個辛苦活,需要有人在邊邊守著,時刻注意著葯的動向。每當王瑞五老先生給患者看了藥方需回家自己熬制時,他都會在最後仔細給來者講解怎樣熬藥,他總會對來客說:「為了你的親人,熬好葯最關鍵的就是用心」。




掌握好熬藥的三個基本步驟

①先將藥物用冷水浸泡30-60分鐘,浸泡的水量以淹沒藥面3~5cm為宜 ②將葯放在火上,用武火(即大火)熬開,沸騰後改用文火(小火)保持微沸狀態 ③將第一次煎出的藥液倒出,加入適量的熱水(水不要太多,以剛淹沒藥材2-3cm為宜)進行第二次煎煮,(qq754500650)煎煮的時間約20-30分鐘左右即可。 王老解釋道,先用大火後用小火有利於減慢水分蒸發,有利於有效成分的溶出。改用文火後開始計時,解表葯(多為治感冒的葯)煎15-20分鐘左右,其他葯一般煎40~50分鐘。


把握好煎藥時間


煎藥的時間從水開後算起,分為三種情況: ①.用於治療急性熱病、四季外感風寒、風熱類疾病的清熱發散性藥物。頭煎從沸後用中火偏大煎煮15~20分鐘,第二煎沸後再煎10~15分鐘左右。 ②.用於治療一般常見的慢性病,如:脾胃病、臟腑功能失調、高血壓病、心血管類疾病的調理性藥物。頭煎從沸後中火煎煮20~30分鐘,(微信公眾號zyjsdt)第二煎沸後再煎15~20分鐘左右。 ③.用於治療虛損性疾病的補益葯,如:氣虛、血虛、腎虛等各類虛損病症的藥物。頭煎從沸後小火(文火)煎煮30~40分鐘左右,第二煎藥沸後再煎20~30分鐘。王瑞五老先生認為,不同的藥材有它們不同的特性,因此,其熬制的時間,方法也各有不同,只有掌握藥材的特性,才能更好發揮藥材的作用。



注意好煎藥的次數

一般一付中藥煎煮2次為宜,煎煮次數太少,提取不完全,藥材損失大;煎煮次數太多,有效成分含量將減少,達不到療效。解表葯煎煮一次即可。如一付葯的量較少,可以在多放些水煎煮一次。一付葯的量很大也可以煎煮三次。要注意的是:不論煎煮幾次都應該將每次煎好的藥液混兌在一起後再分開服用,這樣可以使得每次服用的藥力均勻。 真正會熬藥的人必定像王瑞五老先生這樣特別懂藥材,但普通人熬藥必定要掌握基本的方法步驟,要謹遵醫囑,不要瞎搞一通,不僅浪費了藥材,還浪費了醫生的配方。正如王瑞五老先生所說;「為人看病需用心,熬藥亦需用心」。


王瑞五其人:王老中醫少時聰穎12歲從醫於清末名醫李可辛。李可辛乃醫學世家,以擅長中醫內、兒科著稱於世。王瑞五後又投師張思堯,張專攻傷寒,善用經方。王瑞五從學數年,盡得其傳。自立為業,於京、滬、鄭州行醫,創兒科二十六劑,自成一家,名聲漸噪。清末民初被譽為「豫北兒科王」的王瑞五,安陽縣回龍人,曾任安陽市中醫學會會長;1964年被河南省衛生廳批准為省名老中醫。


理論來源:《王瑞五經方》、《王瑞五經方考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技術殿堂 的精彩文章:

TAG:中醫技術殿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