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偏遠小縣縣長給日寇的回信,震撼了全中國

一個偏遠小縣縣長給日寇的回信,震撼了全中國

1942年夏天,氣焰囂張的日軍,一路追著中國遠征軍,來到了中緬邊境,有292名追瘋了的日本兵,竟然追到了滇西要道上的名城騰衝。

這座屹立了500年的「極邊第一城」,頓時陷入一片慌亂之中,此時,駐守騰衝一帶的中國地方武裝由龍雲的兒子龍繩武負責。他得到日軍進逼的消息後,沒有具體核實,盡然搶運親眷和財產,逃往昆明。第二天夜晚,縣長邱天培也帶上自衛隊和警察逃走了。

張問德與《答田島書》

群龍無首,兵丁四散,整個騰衝城內只剩下手無寸鐵的百姓。他們在日軍快要進城時,才得到消息,紛紛舍家逃難,整個騰衝幾乎成了一座空城。

三天後,那292名日本兵居然沒費一槍一彈就佔領了騰衝。這是一件多麼恥辱的事情,然而並不能怪那些四散奔逃的老百姓,因為他們不知道日軍有多少人,即便知道他們也不是社會精英,沒有組織能力。

就在這萬分為難之際,一個62歲的老人站了出來,做了抗日縣長。他叫張問德,是個飽讀四書五經的清末秀才,曾為共和革命流過汗,灑過血,因此在騰衝有很高的聲望。

張問德雖然名為縣長,但手上著實沒有什麼資源。他用一台破舊的油印機和拌了鍋灰的煤油重新辦起了《騰越日報》。然後每天派人甚至是親自送到各鄉各村,告訴大家:政府在呢,中國在呢,全中國都在抵抗,我們一定會讓山河重光。

張問德領導的縣政府還辦起了訓練班,吸收各鄉的熱血青年參加培訓,並送他們加入了抗日武裝。騰衝的子弟兵都是愛鄉愛土的熱血青年,他們作戰勇敢,熟悉地形,成為日後克服騰衝的關鍵力量。

就這樣,張問德在沒有任何資源的情況下,把個縣長做得有聲有色,深得當地百姓的擁戴。日軍雖然佔領了騰衝,但是所能管轄的範圍很有限,時刻想勸降張問德,為他們所用。

時間到了1943年,也是騰衝最艱難的一年,百姓流離失所,民不聊生。日軍派駐騰衝的行政長官田島壽祀,是個中國通,而且古文造詣不俗,他用極文雅的文字給張問德寫了一份長信。信中以解決百姓生計問題的名義,約張問德見面。

其實這個田島壽祀十分狡猾,張問德要是不去,田島就可以宣揚說你們敬愛的張縣長不顧你們的死活;要是去了,正好給傀儡政權張目,藉機宣傳張問德也願意合作。

張問德畫像

張問德德才兼備而且忠勇有謀,對於鬼子的陰謀洞若觀火。他一點兒沒耽誤時間,展紙研墨,在一個農村小院里寫下了著名的《答田島書》。信中曆數日寇侵入騰衝所犯下的罪行,最後指出:「余拒絕閣下所要求擇地會晤以作長談,而將從事於人類之尊嚴、生命更為有益之事。痛苦之騰衝人民,將深切明了彼等應如何動作,以解除其自身所遭受之痛苦。故余關切於閣下及其同僚即將到來之悲慘末日命運,特敢要求閣下作縝密之長思。」

在信的末尾,這位抗日縣長堂堂正正地署上了自己的頭銜:大中華民國騰衝縣縣長張問德。

這封回信像旋風一樣刮遍了全國,許多報紙爭相轉載。當時的國民政府軍政部部長陳誠稱讚張問德是:全國淪陷區五百多個縣長中之「人傑楷模」,不愧為富有正氣的讀書人。

騰衝城光復那天,已過六旬的張問德,在縣城裡擺下行刑法場。他親自主持了公審大會。前面的押出來的漢奸,台下騰衝人民都鼓掌叫好,可最後押出一個叫鍾鏡秋的人時,圍觀的人群吵吵起來,有些人甚至為他鋪了紅地毯。只見鍾鏡秋身著長衫,戴禮帽,向圍觀拱手作別,慨然受死,像個革命烈士一樣。

那麼這個鐘鏡秋是何許人呢,原來他是日軍任命的偽縣長,據說他出任偽職時,不像其他人那樣為虎作倀,而且還曾救過遠征軍士兵。就是這麼一個人,當時有許多人要保他不死,在場圍觀的百姓也覺得他不該死,甚至有軍政大員直接威脅張問德,要他釋放鍾鏡秋。

聞名全國的《答田島書》

張問德當時只說了一句話:如果鍾鏡秋可以不殺,每一個人都為了身家性命而投降,都可以不殺,我不同意。任何人都保身家性命,發國難財,俯首敵人鐵蹄之下,那還何必抗戰。

這番鏗鏘之言,說得在場的人啞口無言,只好同意了張問德的意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西中電華神 的精彩文章:

中華第一酒——距今2300多年的兩壺古酒(上)

TAG:山西中電華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