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歷史上突然消失的五位名人,其中一位「美色」傾國傾城

歷史上突然消失的五位名人,其中一位「美色」傾國傾城

在中國現代漫長的史書長河中,有一些在時期中大放異彩之人,卻在最昌盛之時悄悄無蹤,今後史書中再也不見他們蹤影,這些人終究去了那裡?至今還是未解之謎,以至有人腦洞大開的提出他們大概穿越了,固然如許假定有些荒唐,但本著存期近公道的準繩,明天就給各人清點一下這些在史書上忽然消逝的名流。

朱允炆

大明王朝的第二位皇帝是建文帝朱允炆。然而,建文帝大肆的削藩之舉,將所有的諸侯得罪殆盡。以至於朱棣反叛之時,毫無還手之力。就這樣輕而易舉的被攻入南京城。也因此,建文帝的生死和下落成為了一個千古的謎團!

一種說法認為,建文帝並沒有死,而是逃出南京,到了貴州的一個寺廟當了和尚。據說,在燕王朱棣圍城之後,建文帝叫天天不靈,叫地地不應,為防被俘受辱,建文帝決定自盡殉國。這時,突然有一個太監跑了過來,他告訴建文帝,太祖皇帝臨終前曾經交給他一個密匣,並叮囑他如果皇上遇到危難,可以打開匣子。

建文帝聽後,急忙命這個老太監取來密匣,打開一看,裡面裝有三套袈裟,三張度牒,一把剃刀,三張度牒上分別寫著應賢、應能、應文三個名字。應文指的是建文帝朱允炆,應賢、應能分別是指建文帝的心腹近臣楊應能、葉希賢。匣中還有一封信,上面寫道「應文從鬼門出,余從水關御溝而行,薄暮,會於神樂觀之西房」。建文帝一看,便明白這是太祖皇帝早就預料到自己會有今天,傳此密匣,告知自己剃髮為僧從密道出逃保命。按照密匣的指示建文剃髮做了和尚,從鬼門逃出宮去開始了浪跡天涯的遊行四方的僧人生活。

西施

素有「沉魚」之美的西施本名施夷光,世人稱其西施,尊稱西子。有著傾國傾城的容顏,也的的確確幫助越國滅掉了吳國。然而這樣一位美人,最終的結局在歷史上卻成為了一個謎。西施的失蹤之謎底大致分為三種。一種是被越國沉江而死。說越國范蠡以及大臣還有王后害怕越王勾踐和吳王一樣沉迷美色,耽誤國政,從而將西施沉於江心,以絕後患。

一種是被吳人沉江而死。說吳國的人把亡國之怒都撒在西施身上,用一塊牛皮包裹著沉入了江心。

還有一種是被范蠡所得。在吳國滅亡之時,范蠡做了兩件事,一件事情是勸文種離開越王勾踐,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去找到西施,然後兩人游於五湖之上。

徐福

徐福東渡一事,最早出現於司馬遷的《史記》。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 219 年),「齊人徐福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於是遣徐福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 210 年),徐福再次求見秦始皇。因為九年前第一次入海求仙藥,花費了巨額錢財未果,這時徐福謊稱由於大魚阻攔所以未能成功,於是請求配備強弩射手再次出海。秦始皇便相信了徐福的謊言,第二次派徐福出海。徐福於是率「童男童女三千人」和「百工」,攜帶「五穀子種」,乘船泛海東渡,成為迄今有史記載的東渡第一人。對於徐福東渡,《史記淮南衡山列傳》也有記載:「(秦始皇)遣振男女三千人,資之五穀種種百工而行。徐福得平原廣澤,止王不來。」迄今為止,仍有眾多有關徐福的疑謎無法作出肯定或否定的結論。大海茫茫,徐福東渡之謎,遂成千古懸案。

老子

他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他著成了千百年來令人百讀不厭的「天數」——《道德經》,聖人孔子曾向他問禮。他,就是主張「無為而治」的聖賢先師老子。他為何名為老子?又為何西出函谷關?出關時為什麼騎牛而非騎馬?牛為何是青牛而非黃牛?出關後又去了哪裡?這一切謎題都有待揭曉。

《莊子》、《韓非子》、《禮記》等古書記載離開周氏後,老子並未西去,而是東去回老家(今河南鹿邑)隱居。很多人認可這種說法,因為炎黃子孫看中的是落葉歸根,而且史料中有「孔子問禮」的記載,老子故鄉與孔子故鄉相隔不遠,這為孔子問禮提供了相對應的交通。不過,現實中沒有切實的證據驗證這種觀點的正確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王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老王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