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視神經炎小常識

視神經炎小常識

視神經炎定義

累及視神經的炎症, 視神經是把視覺信息從眼傳送到腦的神經束, 疼痛與暫時性視力喪失是常見癥狀。

大部分單次發病者的視力最終都能恢復。類固醇激素治療可以加速視力恢復。

視神經炎癥狀

視神經炎通常累及單眼,癥狀包括:

眼痛:轉眼時加重,有時為眼球後鈍痛。

視力下降:大多表現為暫時的,有輕有重,數小時到數天內發生,部分患者永久性視力下降。

色覺異常:經常與正常顏色相比不夠鮮艷。

光閃爍:有些病人訴眼前有閃光。

病因

確切病因仍然不清楚,一般認為是免疫系統錯誤地把包裹視神經的一種物質(髓鞘)當成了攻擊靶。

經常與自身免疫相關的疾病狀態:

l多發性硬化:經常累及腦與脊髓,有腦病灶者風險更高。

l視神經脊髓炎:炎症主要侵犯視神經及脊髓,與多發性硬化有相似之處,但腦內病灶更少,病情更重。

l還有其他自身免疫相關的情況,如系統性紅斑狼瘡、乾燥綜合征、白塞氏病、結節病等,也可以出現視神經炎發作。

其他可能與視神經炎發作相關的因素包括:

l感染:細菌如梅毒、萊姆病、貓抓熱等,病毒如麻疹,腮腺炎和皰疹等。

l藥物:如治療肺結核的乙胺丁醇。

危險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視神經炎的風險因素包括:

l年齡:視神經炎好發年齡為20到40歲。

l性別: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發病(比例3:1)。

l種族:白人視神經炎發病比黑人多。

l基因突變:某些基因突變可能增加發病風險。

併發症

l視神經損傷:大多有視神經損害。

l視力下降:數月後大多恢復正常或接近正常;部分有色覺障礙;炎症控制後視力下降可能依然不恢復。

l治療的副作用:類固醇藥物導致身體更容易感染。長期使用可能導致骨質疏鬆症、股骨頭壞死等。

檢查及診斷

l常規檢查:包括視力和色覺。

l檢眼鏡檢查:1/3的患者有視盤水腫。

l視覺誘發電位:大腦對視覺刺激的反應。可檢出視神經傳導減慢。

l磁共振成像(MRI)掃描:可顯示視神經炎性改變,注射增強劑可能更清楚顯示視神經和腦內病灶。

lMRI觀察腦病灶可幫助預測患多發性硬化的風險;同時,排除視力下降的其他原因,如腫瘤。

l血液測試:可查AQP4抗體,特別是重症患者。與全身系統性疾病相關血清學檢查有助於鑒別其他病因。

治療方法和藥物

可以自行恢復,類固醇激素有助於緩解炎症(來自歐美研究)。

靜脈注射類固醇激素,可加速視力恢復,但與最終自行恢復無差別;也被用於減少或減緩多發性硬化發生的風險。

類固醇激素無效的重症患者,血漿置換療法可能有助於視力恢復。

預防多發性硬化

在腦磁共振腦有病灶的患者中應用藥物治療,可能預防多發性硬化轉化,如干擾素(interferon beta-1a 和 interferon beta-1b)等。

預防視神經脊髓炎發作

免疫抑製劑或利妥昔單抗等,根據病情選擇有減少或預防發作風險作用

預後

大部分患者在12月內恢復得正常或接近正常。

病因為多發性硬化或視神經脊髓炎的患者有複發高風險,病因不明者也可複發但長期預後相對更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豬豬俠 的精彩文章:

視神經萎縮是什麼樣的疾病?

TAG:健康豬豬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