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人不容我,是我無能;我不容人,是我無量

人不容我,是我無能;我不容人,是我無量

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

東晉時候,桓溫和殷浩都是名士,二人齊名。

桓溫常常把自己與殷浩進行對比。

有一次,桓溫問殷浩:「你和我相比,誰強些?」

殷浩笑著回答:「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

殷浩答語的意思是:我和我自己來往已經很久了,寧願做我自己吧!

其實,人根本不需要和別人攀比,只要保持本色,做好自己就足夠了!

做好了自己,其它問題迎刃而解,所以古人說:

人不敬我,是我無才;我不敬人,是我無德人不容我,是我無能;我不容人,是我無量人不助我,是我無為;我不助人,是我無善。

古人之所以注重修身,就是因為自身有了德行,做好了自己,敬人、容人、助人,與別人的關係自然融洽,為人處世自然順風順水。

對了,世界就對了

明朝時候,有一次王陽明的弟子冀元亨來請教老師,為什麼說「心即理」。

王陽明沒有直接回答他,只是讓書童取來一本《戰國策》,翻開第一頁,是東周天下列國圖。

王陽明把這圖扯下來,撕成碎片,然後讓冀元亨重新恢復原狀。

冀元亨費了半天工夫,恢復了不到一半,然後無奈地望著老師。

王陽明微微一笑,讓書童來做。

書童根本不看這列國圖,而是把紙片翻過來進行拼接,很快把圖恢復原狀。

原來這天下列國圖的背面是《戰國策》的作者劉向的畫像,只要把人像拼對了,這天下圖自然也就恢復原樣。

冀元亨頓時恍然大悟:人對了,世界就對了;人完整了,世界自然恢複本來面貌。

世間所有事情不必外求,都在自己心裡,不是世界如何人便如何,而是人如何,世界便如何。

無論你要改變什麼,都得先改變自己。敬人才能得敬,容人才能得容,助人才能得助!

敬人容人,是忍是讓

《呻吟語》:「惟有道者,智能諒人之愚,巧能容人之拙,知分量不相及而人各有能不能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道德修養高尚的人,能用他的智慧原諒別人的愚蠢,能用他的靈巧容忍別人的笨拙,明白每個人的分量不足,而每個人各有所長所短。

自高自大的人根本就不會懂得敬人容人,有智慧的人知道自己和別人一樣都有不足,尊敬別人其實是莊嚴自己,容忍別人其實是方便自己。

東漢末年,曹操取得官渡之戰的勝利後,曹軍發現袁紹的文件中有大量朝中官員給袁紹的信,全都是討好袁紹,都在為自己謀好退路。

有人建議曹操徹底追查此事,以通敵罪名處罰這些官員。

曹操說:「當時敵強我弱,形勢危急,我自己都覺得不能自保,他們的做法也是人之常情!」

於是曹操看也沒看這些信件,命人全部燒掉。

曹操的寬容為他贏得了人心,很多人對他感激萬分。其實,曹操寬容的不是那些人,他寬容的是人性中自我保存的本能。

有人問一對老壽星夫婦:「二老恩恩愛愛,白頭偕老,有什麼秘訣嗎?」

丈夫說:「一個字,忍。」

妻子說:「我是四個字,一忍再忍。」

忍讓,可以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加和諧。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有容人之量,有忍讓之心,才有和睦,才有和諧。

沈從文先生的墓碑後面有這樣的碑文:「不折不從,星斗其文,亦慈亦讓,赤子其人。」

碑文每句最後一字巧妙地組成了「從文讓人」。

讓人,可以說是沈從文性格的一個重要方面。讓人,使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壽,也使他由作家轉為學者,成就大事業,享譽中外。

讓人,並不是懦弱,而是一種涵養,更是一種膽識,所謂「讓人非我弱,弱者不讓人」。

讓人,也是人生得以發展的重要途徑。

沈從文早年以小說家聞名世界,1949年後不能再繼續寫他鐘愛的小說散文,幾乎被世人遺忘。

沈從文以他的「讓人」之道,將自己的智慧和才華,轉向了中國古代服飾的研究,最終寫成《中國服飾史》,在學術方面又做出了成就。

助人者天助,助人以道

「助人者,天助也」,幫別人其實就是在幫助自己、成全自己,助人方能達己,互利方可共贏。

栽樹給別人乘涼,才有機會到別人樹下乘涼。

高素質的人,人幫人,幫來幫去幫自己,互相成就了彼此;素質一般的人,人比人,比來比去氣不順,心生嫉妒恨;低素質的人,人整人,整來整去整自己,害人更害己。

我們應該做一個為後來者開門的人,而不要試圖使世界成為死巷。

有一個少年流浪到寺廟。每到吃飯的時間,他惆悵地盯著菩薩,像在祈求什麼,方丈便催促徒弟快些給他送去食物。

漸漸地,少年與徒弟熟悉起來,後來餓了就直接找方丈的徒弟要食物。

徒弟匆忙地去找方丈,可是方丈卻總是想出各種理由推遲片刻後才讓徒弟備好食物,還吩咐慢些送去。

如此這般次數多了,徒弟疑惑不解地問方丈,為何以前急著要給少年送食物,如今卻總是在故意拖延呢?

方丈回答說,以前他是需要吃東西,給他送去食物,那是在成全,而如今他是索求東西吃,我們再給他送去,則成了遷就,成全是幫他,所以要快,遷就是害他,所以要慢!

滿足需要是成全,滿足索求則變成了遷就放縱,這就是助人的分寸和尺度。

不要有幫助人的企圖,只是在別人有需求時,你就在那裡。

帶著對生命的敬重,讓助人與自然之道結合,這就是助人以道。

本文系京博國學(ID:jingboguoxue)原創文章

轉載須註明來源出處

圖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博國學 的精彩文章:

TAG:京博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