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滅亡後,愛新覺羅家族為啥能全身而退?多虧了一個窩囊王爺!

清朝滅亡後,愛新覺羅家族為啥能全身而退?多虧了一個窩囊王爺!

中國歷史上,滅亡的王朝貴族能夠全身而退的不多。但是,清朝卻是一個例外,雖然丟了江山,但是滿清皇族卻全身而退。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一個窩囊王爺!

(愛新覺羅.栽灃)

這個窩囊的網頁就是愛新覺羅.栽灃。

在清朝的歷史上,做攝政王位置的人不多。除了多爾袞,就是栽灃。栽灃的血統很正,他是道光皇帝的孫子,光緒皇帝的弟弟,末代皇帝溥儀的生父。

根據資料記載,栽灃資歷平平,為人很摳門,看起來很窩囊。但是,之所以他能夠成為滿清這艘破船的掌舵人,恰恰是他的這種性格。

栽灃生於1883年2月12日,父親是醇親王愛新覺羅·奕譞。光緒十六年(1890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栽灃襲封醇親王。當時,因義和團運動中德國公使克林德在北京被殺,清廷派人去德國為此事「道歉」。關於赴德去「道歉」的親王人選,清政府遲遲沒有定下來。正當親王人選久拖不決時,德國新任駐華公使穆德向清政府的議和大臣李鴻章和奕劻推薦了年僅十八歲的醇親王載灃。

載灃之所以成為赴德道歉的不二人選,德國人看重的是載灃的身份特殊,作為光緒皇帝的胞弟,載灃的地位相比於其他親王更尊貴,更能表現出清政府的「道歉誠意」。

在確定了人選後,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正月,被委派充任頭等專使大臣赴德國道歉謝罪。六月五日,遠在西安的慈禧和光緒帝正式任命載灃為「頭等專使大使」,並任命前內閣侍讀學士張翼,精通德語的副都統蔭昌為參贊,隨同載灃出訪。 載灃圓滿完成了政治任務,讓慈禧甚為滿意,也為其以後仕途的騰達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成為其政治生涯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慈禧太后)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五月,栽灃授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從此成為「掌軍國大政以贊機務」、「軍國大計莫不總攬」的最高機密機關的領導成員之一。

顯然,「學習行走」,慈禧有意讓他進入輔佐自己決策大計的軍機處去鍛煉一個時期。就在載灃二十四歲這一年的秋天,慈禧又給了他西苑門內騎馬的優賞。到了冬天,他又得到了穿嗉貂褂的恩遇。這些本來都是皇帝表示體恤臣下,給與年老體弱的大臣的尊崇,如今卻給了一個年輕人。這實際上是要進一步提升的準備和暗示。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正月,任軍機大臣。十一月,光緒與西太后同時病危。西太后在福昌殿病榻前,召見了軍機大臣載灃、張之洞和世續等人,商議立嗣。慈禧之意是立三歲的溥儀為帝,由其生父載灃為監國攝政王。

慈禧為什麼這麼做?其實主要因為兩點。第一,此前,慈禧把妹妹嫁給栽灃的父親醇親王奕宣,光緒可以說是慈禧的親外甥,而栽灃是奕宣的其他福晉所生,雖然不是親外甥,但是畢竟算是沾親帶故。更主要的是,栽灃自小被慈禧的親妹妹撫養長大。第二,慈禧親手安排了栽灃的婚姻,而女方的父親則是慈禧親信、手握槍杆子的榮祿榮中堂。野史中曾經提到過,榮祿是慈禧的老情人,還有人甚至懷疑嫁給栽灃的女兒,是慈禧和榮祿所生。第三,栽灃很聽話,能夠延續慈禧的旨意。

(栽灃)

古今中外,皇帝這個金領職業莫不伴隨著巨大風險,下崗皇帝的命運一般只有一個默認選項:斬草除根。在高喊進步、自由的共和狂飆中,包括法蘭西、英格蘭等國的君主,其曾經高貴的頭顱都被以人民的名義切下。俄羅斯的羅曼諾夫家族,則更是在紅色恐怖中被滅門焚屍、銼骨揚灰。「最恨生在帝王家」的感慨,超越了種族和國界,而愛新覺羅家族成了一個例外。很多分析人士認為,恰恰是「窩囊王爺」栽灃,救了滿清皇室,成功地實現軟著陸,全身而退,創造了帝王行業中的奇蹟。

為什麼這麼說呢?慈禧死後,當時朝中政爭旗鼓相當的是兩派力量:一方以慶親王與袁世凱為首的一方,核心是袁世凱,另一方則是瞿鴻禨、李鴻章等。而只有載灃能被他們雙方所接受,載灃在相當多的問題上不輕易表態,這一貫被人理解為他的能力比較弱,「不能」表態,但也可以理解為他「不願」表態,以保持一種超然姿態。

能夠籠絡住內部的勢力平衡,栽灃還能籠絡住革命人士。根據資料記載,民國年間,孫中山曾拜訪載灃。一個是表面風光、其實內心相當失意的革命元勛,一個是內心惶恐、卻努力在表面上顯得知足常樂的舊朝王爺,正史野史都說兩人相談甚歡。孫送給載灃的簽名照,被載灃敬奉到終,被一廂情願地解釋成其對革命元勛的景仰,其實這更像是他在新時代請的一張護身符。

載灃的胞弟載濤曾如此評價乃兄:「做一個承平時代的王爵尚可,若仰仗他來主持國政,應付事變,則絕難勝任。」

(孫中山)

正是栽灃的這種「能屈能伸」的軟弱性格,取得了革命派孫中山、袁世凱的好感。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革命派首領沒有提出一定要殺掉滿清貴族,而是提出和平遜位。最開始,革命派對遜位的皇族待遇還不錯,不但發工資,還給供給。最主要,皇族還可以住在紫禁城裡。

1924年,北京政變發生後,馮玉祥雖然把末代皇帝溥儀趕出了紫禁城,但是沒有要他們的命。這種結果的造成,應該說和栽灃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試想,如果當年栽灃很強硬,就如多爾袞一樣,但是當時的滿清大廈將傾,根本無力回天,相反會引起袁世凱和孫中山的不滿,當然這種不滿最後也會殃及自己的皇族。但是,栽灃沒有那麼做,為皇族贏得了中國歷史上唯一的體面而又安全的集體「下崗轉制」。

(栽灃)

1911年,載灃將軍政大權全部拱讓給了被他罷斥回籍的袁世凱。不久,卸任的前監國攝政王載灃,以醇親王的名義退歸藩邸,結束了他短暫且備受煎熬的三年當國生涯,從此退出了歷史舞台。

清帝遜位後,載灃生活很低調。他從不參與復辟活動,只求維持對皇室的清室優待條件和保持現狀不蔓不知足矣。民國六年(1917年),在「張勳復辟」中,載灃表現得極不熱誠,從頭至尾都未參與。日後溥儀潛往東北,載灃獨認「凶多吉少」,持反對態度。

溥儀到東北建立偽滿洲國後,曾多次要他全家搬去,把前景說得一片光明,日方代表也屢次來勸說他遷往長春,而載灃總是憂心忡忡,缺乏信任感,甚至一直把最小的兒子溥任,最小的女兒韞娛、韞歡留在身邊不放。他認為全家去東北是愚蠢的,一旦陷入圈套,必將落得任人宰割的下場。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底,載灃從兒女們口中得知,解放軍包圍了北平城,隨時可能打進來,城內一片亂象。為了彼此有個照應,載灃讓家人們都搬進西側花園的益壽堂。1949年1月,傅作義在北平和平起義,迎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城。之後載灃每天都要打開收音機,儘可能地了解相關資訊。1949年2月3日,載灃在日記中寫道:「正月,北平局部開始和平矣……解放軍入城尚俱安靖。

新中國成立後,各大部委急需房屋作為辦公或者生產基地,很多單位都中意醇親王府。載灃作為社會的一分子,也想為國家做些貢獻。同時,王府原有僕人大量離去,空閑出大批房子,維護費用佔去很大一部分支出。出售王府不但減少開支,還能得到一大筆錢補貼日常開銷。1950年,載灃思考了很長時間,最終下決心把王府出售,賣給「國立高級工業學校」,價錢為九十萬斤小米。 1951年,載灃因多年老病感受風寒,於2月3日病故。【參考資料: 《慈禧外傳》 、《清室外記》、《清史稿》】

(每日漢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漢字 的精彩文章:

清朝最後一位皇帝替身僧,在皇宮裡太能裝了,後來被活活餓死!

TAG:每日漢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