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漢魏六朝詩選》第一百三十六首《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

《漢魏六朝詩選》第一百三十六首《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

【篇目】

[作品介紹]

[作者介紹]

[注釋]

[譯文]

[賞析一~~賞析五]

【古風泊客一席談】

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

[齊詩·謝脁】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徒念關山近,終知返路長。

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蒼蒼。

引領見京室,宮雉正相望。

金波麗鳷鵲,玉繩低建章。

驅車鼎門外,思見昭丘陽。

馳暉不可接,何況隔兩鄉?

風雲有鳥路,江漢限無梁。

常恐鷹隼擊,時菊委嚴霜。

寄言罻羅者,寥廓已高翔。

拼音版:

dà jiāng liú rì yè , kè xīn bēi wèi yāng 。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tú niàn guān shān jìn , zhōng zhī fǎn lù cháng 。

徒念關山近,終知返路長。

qiū hé shǔ gěng gěng , hán zhǔ yè cāng cāng 。

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蒼蒼。

yǐn lǐng jiàn jīng shì , gōng zhì zhèng xiāng wàng 。

引領見京室,宮雉正相望。

jīn bō lì zhī què , yù shéng dī jiàn zhāng 。

金波麗鳷鵲,玉繩低建章。

qū chē dǐng mén wài , sī jiàn zhāo qiū yáng 。

驅車鼎門外,思見昭丘陽。

chí huī bù kě jiē , hé kuàng gé liǎng xiāng 。

馳暉不可接,何況隔兩鄉。

fēng yún yǒu niǎo lù , jiāng hàn xiàn wú liáng 。

風雲有鳥路,江漢限無梁。

cháng kǒng yīng sǔn jī , shí jú wěi yán shuāng 。

常恐鷹隼擊,時菊委嚴霜。

jì yán wèi luó zhě , liáo kuò yǐ gāo xiáng 。

寄言罻羅者,寥廓已高翔。

[作品介紹]

《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是南朝詩人謝脁所作的一首五言詩。這首詩描寫了詩人回京都時沿途所見之景和內心感受,表達了對西府舊僚和隨王的留戀之情,同時透露出對奉詔回京的疑懼和對前途的深重憂心。全詩意境雄渾,格調蒼涼。寫景抒情,都圍繞著西府與京都的不同進行,迴環往複。

這首詩是作者自荊州隨王府被召回建業的路上寫的。謝眺當時任隨王府的文學。隨王肖子隆愛好辭賦,謝朓很受他賞識。但由於長史王秀之向齊武帝進了讒言,謝跳便被召還都,因此謝朓心情很不愉快。雖還京邑,他卻不忘西府,於是寫了這首詩贈給西府的同僚,表示留戀不舍的情意。其中「常恐鷹隼擊,時菊委嚴霜,寄言罻羅者,寥廓已高翔」幾句,抒發了對王秀之一流的憤慨情緒。「暫使下都」:大概是指短期奉命做荊州隨王府的文學。「下都」是指荊州,荊州是藩國的都城,所以稱「下都」。新林:在今南京市西南。

[作者介紹]

謝朓(464—499),字玄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附近)人。是南朝的世家豪門子弟。年少時就有文名,又曾出任宣城太守,所以又稱他「謝宣城」。他與同族前輩謝靈運均擅長山水詩,並稱「大小謝」。謝朓先在京城任職,經常出入竟陵王蕭子良的藩邸,為「竟陵八友」之一,享有很高的文學聲譽。後在荊州任隨王蕭子隆幕僚,深受賞愛。永明十一年(493年),謝朓因遭受讒言被召回京師後,逐漸陷入困境。雖然,他的官職不斷提高,從宣城太守做到尚書吏部郎,但由於他的家族和個人的聲譽,從蕭鸞(明帝)篡政,到始安王蕭遙光謀廢東昏侯自立,都曾拉攏他以為羽翼,使他深感危險。最終他還是因為有意泄漏了蕭遙光的陰謀,被誣陷下獄而死,年僅三十六歲。

謝朓和沈約同時,詩也齊名。號稱「永明體」。梁簡文帝曾稱讚他們兩人的詩為「文章之冠冕,述作之楷模。」(見《梁書·庾肩吾傳》)從謝朓現存作品看,他的五言詩確實有新的特色,即:寄情山水,不雜玄言。雖然曾受謝靈運的影響,但內容的深刻和文採的清麗都超過謝靈運。嚴羽《滄浪詩話》說:「謝朓之詩已有全篇似唐人者。」這話說得不錯。今天看來,他的詩對唐代詩人是有較大影響的。謝眺的賦也寫得清麗,對後代也有影響。有《謝宣城集》。

[注釋]

暫使下都:指謝脁因小人密告而奉齊武帝之令由荊州隨王府還都。都、京邑均指南齊都城建康,即今南京。新林:浦名,在今南京西南。西府:指蕭子隆的荊州隨王府。

未央:未盡。

關山:指京城近郊的山。

秋河:秋夜的銀河。耿耿:明亮。

引領:伸頸。

宮雉:宮牆。

金波:月光。麗:附著,照耀。鳷(zhī)鵲:漢觀名,借指金陵宮殿。

玉繩:星名。建章:漢宮名,亦是借指金陵宮殿。

鼎門:相傳周成王定鼎於郟鄏(今河南洛陽西),名南門為定鼎門。這裡借指金陵南門。

昭丘:楚昭王墓。在荊州當陽縣東。陽:太陽。

馳暉:指太陽。

梁:橋樑。

鷹隼(sǔn):兩種猛禽。這裡比喻讒佞邪惡勢力。

委:枯萎,凋零。

罻(wèi)羅者:張設羅網的人。指惡語中傷者。

寥廓:指廣闊的天空。

[譯文]

大江日夜奔流不息,騷客內心悲憤不已。

只是想到離京城路程已近,終於明白回西府道路更長。

秋夜星空已泛動微微曙色,水邊寒渚還是那夜色蒼茫。

借曙光伸長脖頸遠望京城,城內宮牆正與我遙遙相望。

月光灑落在宮殿之上,星辰垂掛在宮殿下方。

馳車來到京城南門之外,卻想再看見荊州的太陽。

飛轉的太陽尚不可聚見,何況與眾同僚分隔兩鄉。

風雲之間鳥兒還能展翅飛翔,江漢阻隔卻沒有可走的橋樑。

小鳥兒常怕遭受鷹隼的襲擊,正像那秋菊怕嚴霜摧殘一樣。

告訴那張網捕鳥的小人吧,我已經高飛到寥廓的天上。

賞析

壹/

作者二十七歲時為荊州隨王蕭子隆文學,深受賞識,長史王秀之出於忌恨,常欲羅織罪名加害於他,兩年後,即南朝齊武帝永明十一年(493年)秋,作者因讒言被召回京都。這首詩就是作者在離荊州返京都的途中寄贈在荊州西府的同僚們的。


文學賞析

詩人從旅途中截取了最後一段行程來寫。新林,離詩人此行目的地南齊的京城金陵(今南京市)西南不遠。距目的地將到未到之際,在藝術表現上乃是一個「包含最豐富的時刻」,因為此時詩人的心潮恰值高峰,意最難平。選擇這樣的時刻,有助於詩情的激蕩和集中抒發。題面中的「暫使」二字,已經流露出「疲馬戀故軒」的依依之情;而「贈西府同僚」又明言此詩是呈獻給知己故人的,因而自不妨披肝瀝膽直抒胸臆而無所避忌。

與一般記述行旅的詩作不同。詩人不從交代本事人手,而是劈頭便將洶湧而來的詩情噴薄吐出。首二句如奇峰突起,氣勢非凡。「大江流日夜」寫出了舟行在水天茫茫之際,惟有以江流為伴的旅思,其中不無王命急宣、晝夜兼程的況味。「客心悲未央」則突如其來將無盡的悲感推出。這兩句一寫物象,一寫人情,兩者本不相涉,作者把它們同時組合在詩篇的發端處,卻使之產生了一種張力,一種若無卻有此呼彼應的聯繫。在這裡,滔滔不息的江流構成了「外景」,激蕩不已的客心則構成了「內景」。一內一外互相生髮又互相映襯,突出了詩人風波失所的主要感受,為全篇定下了悲愴的基調。五代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構想和此詩相近,就傳統的表現手法說,李詞用的是「比」,這首詩用的是「興」,「興」較之「比」常具有更直接的感發性和涵詠回味的象徵意蘊。詩一開頭就以壯觀的畫面和強烈的激情形成先聲奪人的磅礴氣勢。

詩的三、四兩句順「悲」字而下,把行程中的千頭萬緒歸結到一點。即身心兩違的思想矛盾和痛苦。按身之所在言,東行至此,離目的地已經日益迫近;就心之所系言,卻反而愈見其遠。地域上的遠近和心理上的距離適好相反,故不因去路多而喜,卻因返路已長而憂,行程未終而歸思已生。作者旨在抒寫鬱結於心的情愫,原非泛泛吟詠一般的旅思。這兩句是維繫全篇之綱,以此為樞紐領起下文。

「秋河曙耿耿」以下六句,圍繞第三句的「關山近」而展開。作者將最後一段旅程次第寫來:由郊外的「寒清」寫到城郭,又由城牆寫到城裡的宮闕,這是位置的移近。隨著蒼茫夜色的隱退、曙色的漸明一切物事由朦朧變為清晰,巍峨的宮殿樓台也在絢爛的月光和星光輝映下呈露出雍容華美的氣象,這又是由光線變化產生的視覺上的貼近感。「金波麗鳷鵲,玉繩低建章」兩句,曾為歷來詩家所激賞,除了對仗的工整,還與取景方式有關。詩人寫的是宮殿的夜景,而其絢麗華貴的氣派競勝於白晝,說明了詩人的獨具慧眼。

「驅車鼎門外」以下六句,圍繞第四句的「返路長」而生髮。「鼎門」和「昭丘」分別用典故代指金陵和荊州。兩者都用春秋時的地名稱代實際處所,以求典雅。在構思上,「驅車」句是寫實承上,「思見」句已是神遊啟下。這兩句一平實,一突兀,實際是以頓挫之筆再次鳴響了身心兩違的主旋律。如果說前面三、四兩句中的「徒念」、」終知」,尚是理念上對事實的無可奈何的默認;那麼,這時的「思見」已是情感上不可遏止的迸發了。接下來四句順流而下,直抒對西府僚友的懷想。人生貴在相知,相聚時尚恐歲月流逝,良辰不再,何況如今遙隔天涯,相見無日。自然界風雲險仄處,尚有鳥道可通。人世間卻每多阻隔而無由相通。在這不無哀惋的慨嘆中自表現出詩人對故友深情綿渺的拳拳之心。

詩的最後四句以比興手法坦陳了自己對時局和個人安危的思索。「常恐鷹隼擊,時菊委嚴霜」兩句,透露出對風雲詭譎、殺機四伏的政局的巨大隱憂和惶恐心理,是為自己戒,也是為朋友戒。「寄言罻羅者,寥廓已高翔」兩句,典出《喻蜀父老》:「猶鷦鵬之翔乎寥廓之宇,而羅著猶視乎藪澤。」同時亦似暗用曹植《野田黃雀行》詩意,意謂投雀之羅,今已飛摩蒼天矣。這兩句既是告慰於友人,又對讒邪之徒極盡嘲諷之能事,輕蔑之情溢於言表。這四句均以比興手法出之,概括了詩人剛剛經歷的一段難以明言的情事,也表現了詩人向黑暗抗爭的倔強個性。全詩以大江奔流起興,以翱翔寥廓作結,雖寫憂患之感而終不作向隅之泣,遂使詩的境界振拔於萎靡之中,在清俊中自具風骨。清人施補華評述謝脁詩時不獨稱之為「秀氣成采」,且拈出其「骨幹堅強」(《峴佣說詩》)的特徵。證之此詩,可謂允當。


名家點評

元代劉履:「此詩詞實典麗,意亦委折而氣則溢。」(《風雅翼》)

明代謝榛:突然而起,造語雄深,六朝亦不多見。(《四溟詩話》)

明代鍾惺:「引領見京室,宮雉正相望。金波麗媽鵲,玉繩低建章」:似唐人應制詩。又云:起結俱是近體佳境。(《古詩歸》)

明代譚元春:「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千古志士同此感慨。又云:起語難刪,余平平。(《古詩歸》)

明代陸時雍:起四語屬高調,然一唱氣盡,下無餘音。(《古詩鏡》)

明代孫礦:「秋河」六句是關山近;「驅車』』六句是返路長思荊州。「風雲」二句正是隔兩鄉意。收歸斥讒用長卿語意,結甚勁快。又云:此玄暉最有名詩,音調最響,造句最精峭,然而氣格亦漸近唐。首二句昔人謂壓千古,信然。(《文選集評》)

明代胡應麟:楊用修論發端,以玄暉「大江流日夜」為妙絕。(《詩藪》)

清代王夫之:舊稱脫詩「工於發端」,如此發端語寥天孤出,正復宛詣,豈不復絕千古,非但危唱雄聲已也。以危唱雄聲求者,一擊之餘,必得衰颯。千鈞之力,且無以善後,而況其餘哉。太白學此,往往得躓,亦低昂之勢所必然也。「馳暉不可接」得景逼真,千古遂不經人道,亦復無人知賞。(《船山古詩評選》)

清代戴明說:「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勝絕只消蒼渾。(《歷代詩家》)

清代邵長蘅:起結超絕中復綺麗, 自是傑作。(《文選集評》)

清代陳祚明:亦用古詩「遊戲宛洛」余旨,風度宏麗。「大江流日夜」浩然而來,以景中有情故佳。因投外之悲,結懷侶之念,偶來舊闕,企羨昔僚。此時胸中愁緒固有滔滔莽莽,其來無端者。寓目大江,與之俱永。三四言比雖易逢,終歸違遠也。望京一段極寫華壯,以深戀慕之思。「馳暉不可接」亦是名語,此段遙承「終知返路長」句,極言企羨之情,投外必有忌者,故末段雲。然語意超越。(《采菽堂古詩選》)

清代宋徵璧:謝脁工於發端,如「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即為五律起句,亦殊警策。(《抱真堂詩話》)

清代王士禎:或問詩工於發端,如何應之,日:如謝宣城「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漁洋詩話》)

清代沈德潛:一起滔滔莽莽,其來無端,其望京一段,眷戀不已。又云:「秋河」六語,應關山近,「驅車」六語,應返路長。時脁被讒而去,故有末二語,言己翔乎寥廓,羅者無如何也。用長卿「難父老篇」語意。(《古詩源》)

清代詩人方伯海:清而逸,麗而流,敘事中只是脫口而出,滅盡結構痕迹,仍復截截周到,諸謝中當推此君為第一。(《文選集評》)

清代成書:起句俊偉,直欲上邁陳思,通體亦皆雄健。論詩者言體格卑下,動指齊粱,似此詩置之魏人中,豈復能辨?(《古詩存》)

佚名

賞析

貳/

據《南齊書·謝朓傳》載,謝朓曾為隨王蕭子隆文學。蕭子隆雅愛辭賦,謝朓以文才深受賞愛,「流連晤對,不舍日夕」,引起長史王秀之的嫉妒,密以啟聞。於是齊武帝下令:「朓可還都」。這首詩,就是作於謝朓「還都」的途中。詩題中的「都」、「京邑」,均指當時的都城建康(今江蘇南京),分言之是為了避免重複。詩題點明了作詩的具體時間、地點和緣由。從「下都」到「至京邑」,詩人經歷了漫長的征途跋涉,情感上也經歷了由悲而喜的反覆變化的艱難歷程。

詩人這種心理歷程,在詩中明顯表現出了兩次反覆。前十句所寫為第一次情感變化過程,即心境由灰暗轉到見物境而明亮。詩人心境的悲沉,是從荊州西府帶來的。所以,詩的起句劈頭就說:「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把蒼蒼莽莽、日夜奔騰的江水,一種氣象闊大的客觀物象,同悲從中來、無止無息的悲憤心情比照起來,形成鮮明的象徵。滔滔江水,滾滾東流,日夜不息,恰似詩人一腔悲憤之情,無端無極,浩浩蕩蕩。

這一象徵,把詩人心中巨大的憤懣和不平,表現得氣勢壯闊。所以,雖言悲而不為纖巧柔弱,「極蒼蒼莽莽之致」(沈德潛《說詩晬語》)。「徒念關山近,終知返路長」。山長水遠,千里迢迢,都未能使他擺脫這種悲憤心緒的纏繞,甚至在征途即將結束、都城近郊已經到達之時,耿耿縈迴於心懷的,仍然是荊州西府。那裡,他曾被隨王知遇、賞愛,又曾被小人流言中傷。關山,指建康近郊的山。返路,返回荊州西府的路(廬夫按:作返京之路解意思稍有不同)。「返路長」一句,透露了他對荊州「流連晤對,不舍日歹」生活的無限眷念。但是,當他繼續前進,都城的巨大身影,還是深深吸引了他。但見秋天的夜空,已泛動著微微曙色;而水邊的陸地,還籠罩在寒色蒼茫之中。在夜空的映襯下,遠處城闕,巍峨屹立,耿耿微明之中,連綿宮牆,已是遙遙可見了。天邊的淡月,把那餘輝灑落在宏偉宮殿之上,玉繩星也已悄然低垂,隱隱約約好像斜掛在宮殿下面了。這一切,都是如此的令人神往,詩人不由自主地伸長了脖頸,凝神注目。「引領」,伸長脖子,這二字寫出了詩人對都城「眷戀不已」(沈德潛《古詩源》)的情感。至此,拂曉之際,京城的身影已經淡卻了詩人原來悵然若失的心情,從詩人心底喚起了一種親切、崇高的感情,他把這種感情,都傾注到京城夜景的刻劃和描繪當中去了。以上十句,詩人的心境經歷了一個由黯淡而至明朗的變化過程,而「引領見京室」則是這種情感衍變的楔機。正是從「見京室」以後,詩人的「悲未央」的低沉心境,才像「秋河曙耿耿」的自然景色那樣,稍稍透出了一線明朗之色。

然而,這一線明朗之色很快又被心靈深處的巨大陰影所遮蓋了。他驅車到達建康南門,不由得悲從中來:一進此門,便將供職京師,那荊州城外的楚昭王墓,何時再得重見?建康與荊州,遠隔千山萬水。飛轉的日輪尚且不可兩地相接,更何況詩人與西府同僚人隔兩地呢?他的情緒,旋即又跌入了悲的深谷,卷進了第二次感情糾葛的漩渦之中。接下來六句,詩人別具匠心地引入了小鳥的形象,從三個方面巧為設喻,委婉曲折地表達了自己複雜的心情。首先,他竟羨慕起小鳥來了:天空中雖有疾風惡雲,但畢竟還有小鳥飛行的通道,它可以自由自在,任意飛翔。而自己呢,卻去不得想去的地方,猶如要渡江的人卻困於大川之濱,沒有橋樑勾通。「江漢限無梁」一句,與其說是詩人對自然條件的不滿和埋怨,倒不如說是對讒邪當道、忠良受阻的譴責。正是這些流言蜚語、惡意中傷,在他與西府——能夠充分施展懷抱、發揮才華的地方——之間開掘了一條無形的江漢之水,使他深感壓抑。接著,他仍以小鳥為喻,道出了他在西府所處環境的險惡的一面:「常恐鷹隼擊,時菊委嚴霜。」隼,鷹類,比鷹稍小。委,通「萎」。這兩句的主語仍是小鳥,「時菊」則是喻中之喻。兩句是說,那小鳥時時擔心被惡鷹襲擊而死於非命,猶如秋菊一夜之間受嚴霜摧殘而枯萎。一種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情,通過這兩個比喻,形象地描畫出來了。最後,還是以小鳥為喻,抒寫了脫離奸佞小人包圍之後的愉快心情。罻羅者,張網捕鳥的人,指惡語中傷者如王秀之之流。「寥廓」、「高翔」二語,將詩人內心抑制不住的獲得解放、獲得自由的激動表現得極為生動。

總起來看,詩人「至京邑」的感情是十分複雜的。離開西府,既可悲可憤,又可喜可幸;回到建康,既親切親近,又惶恐不安。所以,他的心態既有大悲,又有大喜,二者交織在一起,中和成一種百感交集的意緒,深深地纏繞著詩人,浸潤在全詩當中。這種情感上的糾葛、轉折和賡續,就像彎彎曲曲的河湖港漢,紆徐委婉,若斷若續,生動地體現了詩人彼時彼地真切的心理歷程。

此詩格調高古蒼涼,起句意境尤為雄渾,所謂「滔滔莽莽,其來無端」(沈德潛《古詩源》),實為不朽之千古名句。此外,詩人還運用借代、化用等筆法,如以鳷鵲、建章等漢代宮觀代指建業都城,「引領見京室」化用潘岳《河陽縣詩》「引領望京室」等等,給寫景造成一種「隔」的感覺,人們必須發揮想像才能領會其意。這更使全詩顯得波瀾曲折,含蓄婉轉,而與詩人的情緒表裡一致,映照生輝。

佚名

賞析

叄/

永明九年(491年)謝朓作為隨郡王蕭子隆的文學(文學是官名),隨蕭子隆赴荊州。由於蕭子隆十分厚遇謝朓,與謝朓經常「流連唔對,不舍日夕。」引起了長史王秀之的嫉恨,於是密奏武帝。當時齊武帝蕭賾已在病中,突然降敕召謝朓還都,謝朓驚恐不已,他一生經歷了劉宋的政治動亂,又目睹蕭齊帝王病危即將引發的政治波動,作為一介懦弱文人深感仕途險惡且前途未仆。於是在回京的途中寫下這充滿憂懼與凄涼的詩。在詩中詩人以圖貌寫形的方式,在迷茫的客觀物象中寄託了深沉的主觀惆悵意旨,表現了對仕途的憂懼以及對西府生活的眷戀。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開篇就抓住了沿途的典型環境實寫,把自己一腔無盡的悲憤寄寓在日夜奔流不止的滾滾大江中,抒發了自己一江之悲悲未央,一江之淚流日夜的內心情感。這悲傷的氣勢奇崛動人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與南唐後主李煜的「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愁」異代同響。區別是一個是別離之悲,一個是亡國之愁,都是不可逆轉的人生無奈。浮沉於政治漩渦中的謝朓,蕭子隆不但是他的文學摯友,更是他作為一介懦弱文人的得力保護傘,遠離了荊州,失掉了強有力的政治靠山,冷不丁跌入虎狼爭食的京城政治漩渦,在前途未仆中他能不害怕嗎?憂心如焚的他自然會戀戀不捨地懷念西府同僚摯友,無論從情感上還是政治上,他和西府都是不可分割的死黨,如今活生生地把他與西府剝離開,孤獨地被拋在萬水千山外,他怎麼能不悲傷呢?「徒念關山近,終知返路長。」「徒」是「途」的假借,一路上依依不捨,始終放不下荊州,在接近建康城郊的關山後,他覺得越是接近終點越離荊州遙遠,一路失落惆悵的他,在接近終點時,驀然驚覺到再想返回去是遙不可及的事情。「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蒼蒼。」思緒迷濛中,仰望天空微微露出曙光,似乎心中划過一絲亮光,但當他低下頭看到寒流中仍是黑暗的小水洲時,他的心緒又從天上的幻境跌落到迷濛的現實中,於是心中點燃的一絲亮光轉瞬即逝,這裡黎明前的時空實寫,映襯了詩人迷茫中不知何去何從的憂懼心緒,這裡對水渚黎明前的迷濛特寫蘊含著詩人對前途琢磨不透得心靈迷障。「引領見京室,宮雉正相望。金波麗鳷鵲,玉繩低建章。」迷濛中伸長脖子尋覓京城的高低不一的樓舍,發現宮牆正對著自己。宮牆的莊嚴,驚醒夜色中的詩人,那皇權的威嚴,令他不寒而慄,伴君如伴虎,踏入皇城他的命就交給皇帝喜怒哀樂的情緒反應了。皇帝召他回京城是喜是憂他吃不準,即使城門內有虎狼等著他,他也別無選擇非進不可,這時的他沒有任何退路。在他的記憶中,早在劉宋時期,雖然他的母親是帝王之女,但是因為他的兩個伯父謝綜、謝約,以及他父親的舅舅范曄不幸捲入政治案件,在上述親情同時被殺後,他的父母也受到牽連,一度被迫遷離京都。當他將要踏入都城時過往的恐怖在記憶里莫容質疑的再現,雖然時過境遷,但多年前的月光依然一如既往地灑在觀闕上,那一串叫玉繩的星星依然斜掛在高高的宮殿的飛檐下。在驚恐無助中,他凝望著觀闕上殘月餘輝,遊離在宮殿上依稀閃爍的星輝中,倍感蒼涼的他沉浸在是禍是福的恐慌中,於是他無奈的求助於天象,望著隱隱約約的天光,感覺今夜的一切是否平靜無患,並沒有異象出現。於是他又迫切地「驅車鼎門外」可是當他到了南門外後,他的情緒又起了波瀾,「思見昭丘陽」,不由得又想起以楚昭王陵地為南北分界的荊州來,過了昭陵南就是荊州了,這真叫身在建康心懷荊州。但又轉念一想「馳暉不可接,」賓士的太陽神都見不到夜夜守候在天邊的月亮,「何況隔兩鄉。」何況我和荊州的同僚們異地相隔呢?「鼎門」指都城的南門。當他的車到了南門外即將進城時,他眼前浮現的還是昭陵南面的荊州。他難以忘卻的荊州與荊州西府與他朝夕相處的主人,這一切馬上就被象徵皇權威嚴的皇城阻隔了,無奈中他在自我安慰中說,既然天地間賓士的太陽和月亮都不能相見,何況我與蕭子隆以及西府的同僚們分別居住在兩個地方呢?兩鄉指得是荊州和建康。但是詩人還是有些不甘,他說儘管天上翻雲覆雨不時的變換,可從來也沒有阻斷鳥兒的飛行之路,可人世界勾心鬥角的鴻溝卻像長江漢水一樣,始終阻擋著志同道合者的相聚相依,從來就沒有可以逾越的橋樑。人生是多麼的無奈啊,一個充滿智慧的才子,竟然活得連一隻小小的鳥兒都不如。此時詩人又從能飛的鳥類與不能跨逾江漢險阻的人類的對比中,想到鳥類中也和人類一樣,也有險惡者,而自己也和鳥中的懦弱者一樣,「長恐鷹隼擊,時菊委嚴霜。」在如履薄冰的險惡仕途中,時刻擔心兇猛陰險的政敵突然襲擊而死於非命。「嚴霜」點出的是蕭瑟的秋景,隱喻著詩人所處環境的嚴酷,「菊花」是詩人自喻,象徵著高潔的人格。也就是說高尚的人總是防不勝防的被陰險的小人讒言陷害。既然惹不起險惡的害人者,也只好遠走高飛避禍了。所以他說:「寄言罻羅者,寥廓已高翔」,告訴那些設下羅網害我的人們,我已經遠離你們高飛了,天地是寥廓的,我可以飛得遠遠的,決不能讓你們的羅網把我套住,不能讓你們害我的陰謀得逞。「罻羅者」指的是向齊武帝進讒言陷害他的王秀之之流。這也是詩人的自我安慰,其實對於一個被讒言告中了並且皇帝下詔召回的臣下,那真是禍福難測,在沒有得到準確的答案前,戰戰兢兢的畏懼心理是不會解除的。

這首詩格調高古蒼涼,意境雄渾開闊,取景精準且寓意自然貼切,在物象精準的刻畫中惟妙惟肖的熔鑄了深刻的人生感受,既是沿途景物的實寫,更是詩人在返京途中心路歷程的再現,由此可見詩人景物提煉的深厚功底。

佚名

賞析

肆/

永明十一年秋,謝脁從荊州隨王府被召回下都建業時,寫了這首詩。詩歌寫沿途所見之景和內心感受,表達了對西府同僚和隨王的留戀之情,同時透露出對奉召回京的疑懼和對前途的深重憂心。此詩的顯著特色是融情於景。例如詩歌的開頭兩句:「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是寫乘船順江而下的情景因第一句起勢不凡,寫出了一片闊大的境界,一種浩蕩的情思,被後人贊為「妙絕」。第二句直敘心情,悲概之情如同一江秋水滾滾而來。這兩句是寫實景,同時又有比興的妙用,興起一股濃厚的悲涼氣氛,籠罩全詩。再如「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蒼蒼」一句.畫出了一幅氣韻生動的《秋夜江行圖》,詩入內心的凄楚孤寂,都悄悄地融化在畫面中。這首詩採用比興、比喻等手法來抒發憂憤交聚的心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詩中寫道「常恐鷹隼擊,時菊委嚴霜」。前一句把自己喻為飛鳥,把毀謗 中傷他的人比喻為「鷹隼」,生恐遭到暗算。後一句把自己喻為菊花,擔心自己在嚴霜中枯萎。這兩個比喻深刻地表達了詩人恐遭鷹隼之擊、嚴霜之誅的憂懼心情。最後兩句「寄言罻羅者,寥廓已高翔」,則是他的期望。

佚名

賞析

伍/

在李白最著名的詩歌《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中有這樣一句:「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小謝」指的就是謝朓。謝朓樓為謝朓任宣城太守時所建。謝朓在《晚登三山還望京邑》中詠嘆:「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李白則在自己的《金陵城西樓月下吟》中說:「解道澄江凈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足見李白對謝詩的推崇和欣賞。

謝朓,字玄暉,南朝齊時著名的山水詩人,其詩清新俊逸、精警工麗,最符合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美學標準。「他出身高門士族之家,又好學多才,為南齊藩王所重,做過宣城太守,在中央政府任尚書吏部郎時被誣殺,時年36歲。

作為一個詩人,謝朓無疑是成功的,但作為一個政治家,甚至作為一個人,謝朓都顯得很失敗。為求自保,謝朓曾兩次充當告密者出賣親友,最後落得個眾叛親離、身陷囹圄、不得善終的下場。

一個才華橫溢的大詩人,奈何生在一個不能自由詠嘆的時代。

從劉宋王朝第三任皇帝文帝劉義隆殺掉自己的弟弟劉義康開始,我們的歷史開啟了一個手足相殘、親親互害的極盛時期:劉宋時代有太子劉劭弒殺父親文帝劉義隆;劉駿起兵,殺掉哥哥劉劭、劉浚,成為武帝;明帝劉彧盡誅哥哥劉駿二十八個兒子,同時幹掉了自己幾個弟弟……到蕭道成取代劉宋建立南齊,這種殘酷的政治屠殺並沒有得到絲毫改善,仍是一條政治歷史主線。在這些血腥的屠殺中,被裹挾牽連進去的官員、百姓更是數不勝數。

謝朓很不幸,他就生活在政治屠殺極為慘烈的南齊明帝蕭鸞和東昏侯蕭寶卷的時代。

南齊的第五任皇帝明帝蕭鸞是蕭道成的侄子,依靠政變上位,所以,在位期間,對高帝蕭道成和武帝蕭賾的兒孫們大肆揮舞屠刀。蕭道成和蕭賾各有十幾個兒子,幾乎全部被蕭鸞殺害。蕭鸞甚至打算毒殺蕭道成和蕭賾的幾十個孫兒,連襁褓中的嬰兒都不放過。東昏侯蕭寶卷即位後則不斷誅殺功臣高官,弄得整個國家人心惶惶,官員叛亂迭起。

謝朓的第一次告密便發生在蕭鸞大肆誅殺蕭齊皇族的親王們之後。當時,謝朓的岳父王敬則任職大司馬,掌握著全國的軍隊。但他一直憂心忡忡,因為他是高帝蕭道成、武帝蕭賾的舊部。蕭鸞對王敬則表面上禮遇周到,實則滿心戒備。

公元498年,蕭鸞病危,任命光祿大夫張瓖為平東將軍,密置軍隊,暗防王敬則。王敬則知悉後,自然非常震驚憤怒,私下對親人說:東面只有自己,「平東」就是要平我王敬則。東方可不是那麼容易就平得了的,自己絕對不會乖乖接受皇帝御賜的毒酒。

身為女婿,謝朓竟然將岳父大人的話密報給朝廷。王敬則只得起兵反抗。蕭鸞當即下令誅殺了王家在中央任職的數名子弟,連正在徐州前線與北魏軍隊作戰的王敬則長子王元遷也被殺。最終王敬則兵敗身死。

作為對謝朓告密的犒賞,蕭鸞擢升他為尚書吏部郎,但謝朓數度上疏辭讓。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謝朓並非為了升官發財才充當告密者,而是因為當時嚴酷的政治環境扭曲了人倫。一個昨天門前還車馬塞道的顯宦之家,今天就可能舉家屠滅。這樣的政治大清洗,謝朓的父母就曾經歷過,對謝朓的一生影響深遠。

《後漢書》的作者范曄生活在南朝劉宋時期,因為涉入彭城王劉義康謀反案,而被宋文帝劉義隆誅殺。范曄即是謝朓的舅公。受此案牽連,謝朓的幾位伯父也被處死。謝朓的父親能倖免,全賴母親是劉義隆之女。謝朓生活的時代,政治生態更為險惡。所以,謝朓所為,不過是為自保。

王敬則兵敗身死後,謝朓的妻子時常身懷利刃,打算殺掉謝朓,為自己的父兄報仇。謝朓從此無顏跟妻子見面。

蕭鸞死後,即位的是太子蕭寶卷,即歷史上臭名昭著的東昏侯。始安王蕭遙光打算廢黜暴君,自己取而代之。於是,聯合右僕射江祏、侍中江祀密謀,並希望將謝朓拉入自己的陣營。謝朓再度走上了告密者的道路。但這一次,謝朓的「告密」告得既不聰明更不成功。他沒有直接將蕭遙光等人的圖謀告訴皇帝蕭寶卷,而是先告訴了太子右衛率左興盛。左興盛不敢向上檢舉,謝朓又去警告蕭寶卷的舅舅劉暄。沒想到,劉暄跟蕭遙光、江祏是一夥的。於是,謝朓被逮捕,死在獄中。

今天我們再看這段歷史和謝朓其人,也許只能感慨,南朝時期的政治生態太過血腥殘酷。皇帝們為了權力的穩定和安全,總想著如何消滅反對者,甚至只是潛在的反對者。謝朓並不是一個天生卑劣的告密者,只是為惡劣的政治生態環境所迫。他的第二次告密,不像是告密,而更像是希望能置身事外,不願與陰謀反叛者為伍,不願捲入任何政治鬥爭之中,恐懼成為政治清洗、屠殺的犧牲品。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徒念關山近,終知返路長。

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蒼蒼。

引領見京室,宮雉正相望。

金波麗鳷鵲,玉繩低建章。

驅車鼎門外,思見昭丘陽。

馳暉不可接,何況隔兩鄉?

風雲有鳥路,江漢限無梁。

常恐鷹隼擊,時菊委嚴霜。

寄言罻羅者,寥廓已高翔。

這首《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是南齊武帝永明十一年秋,謝朓從荊州被召回建業時所寫。詩歌表達了對同僚的留戀之情,同時透露出對奉召回京的疑懼和對前途的深重憂慮。「永明」是齊武帝蕭賾的年號。永明年間是南齊王朝唯一政治清明的時期。蕭賾在永明十一年去世,這以後,南齊政治血雨腥風,僅僅八年便徹底敗亡。

「常恐鷹隼擊,時菊委嚴霜」。謝朓一生與憂懼相伴,以致倫常扭曲。在寫下這首詩六年後,他終究還是沒能逃過殘酷的政治屠刀。

佚名

《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 [齊詩·謝脁]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大江日夜奔流不息,騷客內心悲憤不已。

未央:未盡。

徒念關山近,終知返路長。

只是想到離京城路程已近,終於明白回西府道路更長。

關山:指京城近郊的山。

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蒼蒼。

秋夜星空已泛動微微曙色,水邊寒渚還是那夜色蒼茫。

秋河:秋夜的銀河。耿耿:明亮。

引領見京室,宮雉正相望。

借曙光伸長脖頸遠望京城,城內宮牆正與我遙遙相望。

引領:伸頸。宮雉:宮牆。

金波麗鳷鵲,玉繩低建章。

月光灑落在宮殿之上,星辰垂掛在宮殿下方。

金波:月光。麗:附著,照耀。鳷(zhī)鵲:漢觀名,借指金陵宮殿。玉繩:星名。建章:漢宮名,亦是借指金陵宮殿。

驅車鼎門外,思見昭丘陽。

馳車來到京城南門之外,卻想再看見荊州的太陽。

鼎門:相傳周成王定鼎於郟鄏(今河南洛陽西),名南門為定鼎門。這裡借指金陵南門。昭丘:楚昭王墓。在荊州當陽縣東。陽:太陽。

馳暉不可接,何況隔兩鄉?

飛轉的太陽尚不可聚見,何況與眾同僚分隔兩鄉。

馳暉:指太陽。

風雲有鳥路,江漢限無梁。

風雲之間鳥兒還能展翅飛翔,江漢阻隔卻沒有可走的橋樑。

梁:橋樑。

常恐鷹隼擊,時菊委嚴霜。

小鳥兒常怕遭受鷹隼的襲擊,正像那秋菊怕嚴霜摧殘一樣。

鷹隼(sǔn):兩種猛禽。這裡比喻讒佞邪惡勢力。委:枯萎,凋零。

寄言罻羅者,寥廓已高翔。

告訴那張網捕鳥的小人吧,我已經高飛到寥廓的天上。

罻(wèi)羅者:張設羅網的人。指惡語中傷者。寥廓:指廣闊的天空。

《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這首詩是詩人為荊州隨王蕭子隆文學,時因讒言被召回京都,在離荊州返京都的途中寄贈在荊州西府的同僚們的。

本詩可以分為四段:

第一段:內心悲憤。從首句到「終知返路長」。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大江日夜奔流不息,騷客內心悲憤不已。

客,度娘解釋為騷客,泊客以為,當異鄉客。

奔波的異鄉客內心的悲憤猶如這日夜奔流不息的長江。

起首就是這樣一句詩文,奠定了詩文整體的氛圍基調。

徒念關山近,終知返路長。」只是想到離京城路程已近,終於明白回西府道路更長。

京城建康是詩人的故鄉,本來外任回家鄉,應該是件高興的事。但是,詩人在此卻說,「終知返路長」。矛盾的心情當中,由此可見,詩人對於荊州西府的感情。

第二段:京都憂懼。從「秋河曙耿耿」到「玉繩低建章」。

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蒼蒼。引領見京室,宮雉正相望。金波麗鳷鵲,玉繩低建章。」秋夜星空已泛動微微曙色,水邊寒渚還是那夜色蒼茫。借曙光伸長脖頸遠望京城,城內宮牆正與我遙遙相望。月光灑落在宮殿之上,星辰垂掛在宮殿下方。

詩人的目光由近及遠。

還記得嗎?上篇詩人的《晚登三山還望京邑》,離開京都外任宣城,還望京邑,目光是由遠及近。但,無論是本詩的由近及遠,還是上篇的由遠及近,圍繞的中心都是皇宮。

在詩人當中,皇宮,是決定詩人政治命運的核心所在。

第三段:西府眷戀。「驅車鼎門外」到「江漢限無梁」。

驅車鼎門外,思見昭丘陽。」馳車來到京城南門之外,卻想再看見荊州的太陽。

昭丘:楚昭王墓。在荊州當陽縣東。

離京都越來越近,詩人卻越想念荊州。

馳暉不可接,何況隔兩鄉?」飛轉的太陽尚不可聚見,何況與眾同僚分隔兩鄉。

想念荊州,其實是想念荊州的同僚。

風雲有鳥路,江漢限無梁。」風雲之間鳥兒還能展翅飛翔,江漢阻隔卻沒有可走的橋樑。

詩人的悲傷在於,在齊武帝受讒的情況下,自己再也無可能回到荊州隨王的身邊了。

第四段:憤慨被饞。「常恐鷹隼擊」到末句。

常恐鷹隼擊,時菊委嚴霜。」小鳥兒常怕遭受鷹隼的襲擊,正像那秋菊怕嚴霜摧殘一樣。

鷹隼、嚴霜代指讒言者,詩人以鳥、秋菊自喻。

寄言罻羅者,寥廓已高翔。」告訴那張網捕鳥的小人吧,我已經高飛到寥廓的天上。

對惡語中傷者的蔑視。

但可惜,幾年後,詩人最後還是慘死於這類人手中。

《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 ,這首詩描寫了詩人因受讒被迫回京都,近京都時所見之景和內心感受,表達了對西府舊僚和隨王的留戀之情,對奉詔回京的憂懼和對前途的深重憂心,更有對受讒被中傷的憤慨。

點擊輯期圖標,暢遊古詩文世界。

《古風泊客》第二輯《詩經》

《古風泊客》第三輯《楚辭》

《古風泊客》第四輯《樂府詩集》

《古風泊客》第五輯《古詩十九首》

《漢魏六朝詩選》

漢魏六朝是我國古代詩歌逐漸成熟的重要時期,這一段時間既有采自民間的樂府詩,也有文人創作的五言、七言詩;既有南方清麗婉約的詩歌,也有北方的鏗鏘之聲。本書選錄詩約300首,分為九部分:漢詩、魏詩、晉詩、宋詩、齊詩、梁詩、陳詩、北朝詩、隋詩;分4卷,漢詩一卷,魏晉詩一卷,宋齊詩一卷,梁、陳、北朝、隋詩合為一卷。全面的反映了當時各個朝代各詩人的不同風格和內容。余冠英突出了各時期的風格和代表作家,詳加註釋,是讀者了解漢魏六朝詩歌的入門必備之冊,既可以作為專業人士的備用資料,也可以作為文學愛好者收藏典籍。

作者:項籍等

編訂:余冠英

成書時間:1958年

《古風泊客》第六輯《漢魏六朝詩選》

漢魏六朝詩選136

心 ? 養性?品生活

這世上有三樣東西是別人搶不走的:

一是吃進胃裡的食物,二是藏在心中的夢想,三是讀進大腦的書。

古風泊客 ┃ 也許是最有深度的古文賞析微刊

作者簡介: 徐建老師,此處省略無數字…… (作者屬低調之士,囑咐省略簡介)

本文已經過作者授權,其他平台轉載,請註明出處:古風泊客(czgfpk)

編輯:近蘭寒舍(ydfqyw)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近蘭寒舍 的精彩文章:

胃經大藥房-近蘭寒舍經絡養生篇

TAG:近蘭寒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