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羅振宇才是焦慮的罪魁禍首

羅振宇才是焦慮的罪魁禍首

熬過了24:00,送走了2017,迎來了2018。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有了跨年,一部分人看著跨年晚會,在喧囂娛樂中跨年;一部分人看著羅振宇的「時間的朋友」,在焦慮中跨年。

是的,當我清晨看完羅振宇的「時間的朋友」演講時,字裡行間,都透露著「焦慮」兩字。

而這,是對的嗎?

羅振宇反覆宣揚的兩個字,一個是「快」。他說,吃雞遊戲,幾家巨頭投入重兵研發,不料被斜里殺出的小米,收穫市場首發紅利。一個戰場,從悄無一人到炮火連天,前後不過一周!快,瘋狂地快!

他說,我們這個行業,所有人都在逾越規則,所有人都在離經叛道,就是為了快。所以,有款新遊戲,在極短時間內簽下很多男明星代言,因為沒簽合同,明星照片先用了再說,通過赤裸裸地侵權去拿到先發優勢。

羅振宇反覆宣揚的第二個字,是「大」。大者恆大、強者恆強,騰訊的市值過5000億美元,阿里的市值一度超過亞馬遜,過去,大象會跳舞就不錯了,現在大象在跳街舞。

所以,羅振宇的結論是,一方面,大者越大、強者恆強,我們追不上;另一方面,後面的人逾越規則、離經叛道,可能很快超越我們……你必須不停地奔跑,才能留在原地!

看完之後,心情很是沉重,我恰恰認為,這種「快」和「大」是錯誤的。

「快」恰恰不是中國的機會,而是中國的教訓;「快」恰恰不是互聯網的思維,而是互聯網的黑洞。

為了快,就可以侵權嗎?為了快,豬都可以飛上天嗎?當大群豬們,採用侵權或者抄襲這樣離經叛道的方式,借著風口飛上天,這個行業的災難也就來了。

所以,你看到這幾年,很多行業適合的、不適合的企業一窩蜂擁入,造成魚龍混雜,用戶體驗下降,整個行業陷入不信任,最後毀了這個行業,一地雞毛。

看看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自媒體、微商、互聯網手機、互聯網電視、知識付費、內容創業、新零售……哪個不是?

中國不是因為盲目追求快,所以才犧牲了環保,帶來了霧霾嗎?互聯網手機或者互聯網電視們不是因為盲目追求快,所以才犧牲了品質和創新,現在需要補課嗎?

商業看似很複雜,但是又很簡單,需要踏踏實實地去做產品、做服務、提升用戶體驗,其實沒有捷徑。如果你看看任何行業、任何目標,要實現都有兩條路徑,一條是快的,一條是慢的。無一例外,快的路徑最有誘惑,但快的路徑也是最不能持久的;慢的路徑需要耐得住性子,初期慢,後期卻可以快起來,而且是可持續的快。

很多時候,慢就是快,快就是慢。

看看互聯網手機和互聯網電視,誰開始快,後來卻慢下來,有的甚至轟然倒地?看看中國企業的全球化,貼牌出口,是能迅速創匯,自主品牌的是吃虧,爬坡艱難,但是現在呢、將來呢?閉著眼睛想想,都能知道誰才是中國製造的未來?

「大」也是個陷阱,這個世界,除了「大而強」,還有「小而美」。當BAT們成為水電煤的平台,他們就不能再封閉,而是必須走向開放,走向生態。這時候,中小創業者們迎來的是機會,而不是威脅,在大而強的超級平台下面,小而美的創業機會滿地。

如果沒有騰訊微信的超級平台,很難有創業者可以藉助輕量的小程序逆襲;

如果沒有阿里、京東這樣的超級平台,很難有無數中小商家的電商夢,他們還需要自己去建物流、去拉客;

如果沒有今日頭條、騰訊等超級平台,自媒體也很難如此便捷地去連接自己的內容和用戶,成就個體崛起的時代。

積累是一個慢活兒,沒有什麼捷徑和秘訣可言。一個工作15年的,和一個工作5年的,你可以將他們推到同一個崗位,但是工作5年的即使再有天才,也需要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和教訓。或許表面上兩人都能工作,但其實工作質量大為不同。

羅振宇宣揚焦慮,其中很大的目的是為了推廣知識付費。知識付費的本質就是走捷徑,別人花幾天讀一本書,羅振宇可以讓你10分鐘讀一本書;別人拿到經濟學博士需要好多年,羅振宇可以讓你每天聽幾分鐘的課,就能達到經濟學博士的水平。

這可能嗎?知識,不是速成的,而是需要在閱讀、學習和實踐中,理論結合實踐去悟。別人將饃嚼過之後,餵給你,是省了你咀嚼的時間,但營養已經流失大半。

「互聯網+」也不再是靈丹妙藥,現在大家已經幡然醒悟,「互聯網+」應該是「+互聯網」,只有將自己的基本優勢、產業和實體經濟的基本優勢,加上互聯網這個工具,才能真正走向成功。

「快」是必須的,但是不能逾越了基本的商業規則,不要一味地去追逐熱點、風口,那樣會迷失你自己。

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需要追求「大」,否則大如果是虛胖,不要也罷,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閆躍龍 的精彩文章:

辭職、探秘、遊走、取勢……這是我的2017年

TAG:閆躍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