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容從業者必須知道的22條關於皮膚的知識

美容從業者必須知道的22條關於皮膚的知識

01

學習美容從皮膚開始,我們的皮膚是一個什麼樣的器官?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覆蓋在人體表面,與口腔、鼻腔、尿道口陰道口、肛門等體內管腔表面的黏膜移行連接,構成閉合系統,形成人體的第一道防線。

皮膚在人體生命過程中,發揮機器重要的屏障作用。皮膚的結構分為: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三層,其間含有皮膚附屬器:毛髮與毛囊、皮脂腺、汗腺、指(趾)甲),還有豐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經。

皮膚的總重量約佔體重的5%,如果包含皮下組織可達體重的16%左右。

皮膚面積與身高和體重成正比,成人皮膚表面積有1.2-2.0㎡(平均1.7㎡)。

皮膚厚度也因人而異,與性別、年齡、部位、和職業有差異,成人皮膚厚度0.5-4.0mm(不包括皮下組織),平均為2.0-2.2mm,眼瞼、外陰及乳房等部位最薄,僅為0.5-1.0mm,而枕後、項部、臀部、掌跖比較厚,背部尤其是兩肩胛骨之間最厚。

02

皮膚的組織結構是什麼樣的?

皮膚由表皮、真皮、皮下組織三部分構成。其間含有神經、血管、淋巴管、皮膚附屬器及肌肉。並借皮下組織與深部的筋膜層、腱膜或者骨膜相連接。皮膚的表皮來源於外胚層,是上皮組織,而真皮層來源於中胚層,是結締組織。

03

表皮層的組織結構是什麼樣的?

表皮由內而外可以分為基底層、棘層、顆粒層、透明層和角質層。

基底層又稱為生髮層,是表皮層的最底層,由一層角質形成細胞構成,細胞成立方形或圓柱形,長軸與真皮-表皮交界處垂直。基底細胞分裂,逐漸分化成熟為角質細胞並最終由皮膚表面脫落,這個過程是一個受到精密控制的過程,正常情況下30%的基底細胞處於核分裂期。

在進行相關的美容治療時,只要保留基底層,就可以藉助基底層細胞的增生修復完成表皮的全部修復。

棘層:位於基底層的上方,由4-8層多角變形細胞構成,細胞表面有許多棘狀凸起,相鄰細胞的凸起相互連接,與顆粒層。透明層構成表皮的中間結構,也是皮膚屏障的一部分,防止水分蒸發,還有抵禦紫外線的功能。

顆粒層:位於棘層的上方,皮膚較薄的部位有1-3層,皮膚較厚的掌跖部位可厚達10層,細胞質中有大小不等的透明角質顆粒。

透明層:僅見於掌跖部位。

角質層:位於表皮的最淺層,由5-20層已經死亡的扁平無核角質細胞構成,細胞間質內充滿嗜酸性的角蛋白,角質層上部細胞間橋粒消失或形成殘體,容易脫落。

角質層和皮膚美容關係密切,具有多種美容的相關功能,包括美學功能、屏障功能、防晒功能、保濕功能。

04

表皮有哪些結構與皮膚美容息息相關?

1.皮脂膜:皮脂膜是覆蓋在皮膚表面的一層薄膜,由皮脂、角質層細胞、汗液等組成,弱酸性,構成皮膚的脂質屏障,是皮膚保持健康與美麗的重要結構。

2.皮膚磚牆結構:表皮的結構形式磚牆,因此習慣被稱為磚牆結構。皮脂膜代表牆面的釉質,角質細胞代表磚塊;細胞間的基質、連接代表灰漿。三者構成牢固結構,保證了皮膚屏障功能的完善,具有屏障保護、抗炎、保濕、防晒等功能。當磚牆結構由於各種因素破壞時,皮膚的保護功能會喪失,出現敏感肌膚、特異性皮炎等問題。

3.水通道蛋白:是角質形成細胞之間的一種完整跨膜蛋白通道,與皮膚的創傷癒合和吸收功能相關;天然保濕因子是角質層內能與水結合的低分子量物質的統稱,包括氨基酸、乳酸鹽、尿素等物質,可以防止皮膚水分丟失。

05

基底層在美容皮膚學中具有什麼樣的意義?

基底層由未成熟的角質形成細胞構成,具有活躍的分裂能力,負責表皮的生長和更新。所有的表皮細胞從基底層生成並遷移到其他層,直到成為角質層的一部分,最終會在皮膚表面脫落。在基底層還有一種樹突狀細胞——黑色素細胞,黑色素細胞的數量和形態結構決定了皮膚的顏色。

從美容意義上來講,基底層細胞功能是否旺盛決定了整個表皮的功能狀況。

敏感皮膚的治療、皮膚屏障的修復、美白、祛斑等美容手段都是作用於基底層的,所以說基底層的健康程度決定了皮膚的健康程度和美白、祛斑的效果。

06

角質層在美容皮膚學中具有什麼樣的意義?

角質層位於表皮的最外層,主要為非活性的細胞(角質形成細胞),並不斷新成代謝,最終在皮膚表面脫落。

皮膚代謝過慢、角質層水分缺乏等原因會造成角質層在皮膚表面過度堆積,會引髮膚色暗沉、皮膚粗糙、黃、皮膚吸收不良等問題。

在角質形成細胞之間,存在大量的天然保濕因子,擔負著角質層的保濕任務,而角質形成細胞表面的脂質雙層膜結構能是角質層保留住水分。

如果人為的破壞了角質層,皮膚失去角質層的保護作用,一方面對各種刺激的抵禦功能減弱,會引發皮膚炎症、敏感度增高、形成敏感性皮膚或者過敏。另外由於角質層破壞失去保濕功能,經表皮失水率增高,皮膚會變得乾燥、保濕功能減弱、營養流失增加。

07

真皮層的組織結構及在美容皮膚學中具有什麼樣的意義?

真皮由中胚層發育而來,主要由結締組織構成,含有神經、血管、淋巴管、肌肉 以及皮膚附屬器。真皮層的厚度是表皮的15-40倍。真皮結締組織由膠原纖維與彈性纖維,基質以及眾多細胞成分組成。膠原纖維和彈性纖維互相交織埋於基質內。

真皮層一般分為上部的乳頭層和下部的網狀層。在乳頭層上伸的指頭狀乳頭與下伸的皮膚相互交替,如犬牙交錯,形成一個形態和功能上的單位。

真皮屬於不規則的緻密結締組織,以纖維成分為主。膠原纖維和彈力纖維互相交織在一起,豐富的粗大膠原纖維互相交織形成緻密的板層結構,纖維之間有少量基質和細胞成分。

皺紋和鬆弛是因為膠原纖維數量減少或者結構變化而形成。

瘢痕是因為皮膚在床上後,由於大量結締組織增殖和透明變形而形成的。

08

皮膚有哪些附屬器,對皮膚來講具有哪些意義?

皮膚附屬器包含汗腺、皮脂腺、毛髮和甲,均有外胚層分化而來。

汗腺又因為結構和功能不同被分為外泌汗腺和頂泌汗腺。外泌汗腺也稱為小汗腺,可分泌汗液,主要功能是調節體溫,手掌、足底的汗腺分泌還有提高觸覺敏感度以及增加粘附性的作用。

皮脂腺:產生皮脂,具有滋潤和保護皮膚的功能,同時可以和角質層形成皮膚屏障,保護皮膚、防止水分過度蒸發。

毛髮與毛囊:

毛髮是由同心圓形排列的角化的角質形成細胞構成,不同部位的毛髮長度、直徑和顏色不同,由體表可見的毛干、位於皮膚內部的毛根、毛根末端膨大的毛球以及包含在毛球周圍的上皮細胞和結締組織構成的毛囊組成。毛髮呈周期性生長,可分為生長期、退行期和秀智器。毛髮的性狀於遺傳、健康、激素水平、藥物和氣候等因素有關。毛髮的外形與民族、遺傳、營養狀況及相關疾病有關。

皮脂腺:是合成和分泌皮脂的器官,有腺泡和短的導管構成,導管開口於毛囊上不,位於立毛肌和毛囊的夾角之間,立毛肌的收縮可以促進皮脂排泄。

甲:是覆蓋在指(趾)末端伸側的堅硬角質,甲的外露部分稱為甲板,是角化細胞形成的硬角蛋白性狀結構,呈外凸的長方形;近甲跟處的新月形狀淡色區域稱為甲半月;甲板周圍的皮膚稱為甲廓;伸入近端皮膚中的部分稱為甲根;甲板下的皮膚稱為甲床。

甲下真皮富含血管,呈持續性生長。疾病、營養狀況、環境和生活習慣的改變可影響甲的性狀和生長速度。

09

美容皮膚學中關注點最多的皮脂腺其解剖結構和生理功能是什麼樣的?

皮脂腺產生的皮質,分泌到皮膚表面與水分(如頂汗腺分泌的汗液)混合乳化形成皮膚表面的皮脂膜。

皮脂腺廣泛分布於掌跖和指趾屈側意外的全身皮膚,頭面部和胸背上部等處因皮脂腺較多,腺體數量可達400-900/平方厘米,稱為皮脂溢出部位。

皮脂腺為全漿分泌腺,即腺體細胞破裂後細胞內成分全部經導管排出,所以青春期後分泌量顯著增多,中年後逐漸減少。

皮脂是多種脂類的混合物,主要含有角鯊烯、蠟脂、甘油三酯和膽固醇。

皮脂分泌主要受激素的影響,包括雄激素、孕激素和腎上腺皮質激素、雌激素等。雄激素可以促進皮脂合成,加快皮脂腺細胞的分裂;生長激素、泌乳素等垂體激素可單獨或者與雄激素髮揮協同作用;雌激素則可以抑制皮脂腺的分泌。異維A酸可以抑制皮脂腺的分泌;螺內酯、環丙孕酮、復方口服避孕藥等因為可以阻斷雄激素而間接抑制皮脂腺分泌。

10

皮下組織在美容中的意義有哪些?

皮下組織又稱為皮下脂肪層,位於真皮層下方,向下與肌膜相連。皮下組織由疏鬆結締組織和脂肪小葉構成,含有血管、淋巴管、神經、外泌汗腺和頂泌汗腺等。皮下組織的厚度隨部位、性別、年齡、營養狀況而異,

皮下組織具有提供皮膚彈性、參與脂肪代謝、糖代謝、貯存能量及內分泌的功能。

皮下組織對皮膚有很重要的支持作用,隨著年齡增長,皮下組織容量減少和脂肪的重新分布,會導致面部皮膚下垂、面部結構凹陷以及大腿和腹部脂肪貯存量增加的現象。

而皮下組織的移動和異位也會引發身材及容貌改變。

11

毛髮的生長周期在脫毛和生髮護理中具有哪些意義?

毛囊呈周期性生長,可分為生長期、退行期和休止期。

生長期:毛球形成並包圍毛囊真皮乳頭層,新的毛干形成並長出皮膚表面,此期可以持續數年。

生長期結束後,毛囊進入退行期,退行期大部分毛囊角質形成細胞進入凋亡狀態,部分黑色素細胞也發生凋亡,黑色素合成停止。

休止期:毛干與毛囊分離,逐漸脫落。2-3個月後,新的毛乳頭出現,逐漸形成毛球,由休止期進入生長期。

目前使用最多的光電脫毛儀器是利用強脈衝光或者激光作用於皮膚,被毛囊內的黑色素選擇性吸收,黑色素吸收光後,會迅速產熱、膨脹,毛囊被破壞。但是出於退行期和休止期的毛囊由於黑色素含量極低或者不含黑色素,不會被破壞,一段時間後會有毛髮生長。這並不表示脫毛失敗,只需要循環幾次就可以完成脫毛。

12

皮膚具有哪些生理功能?

皮膚具有保護功能、吸收功能、感覺功能、分泌和排泄功能、體溫調節功能、代謝功能以及免疫功能、美學功能,被稱為皮膚的八大功能。

13

皮膚的保護功能表現在哪些方面?

皮膚的保護功能體現在四個方面:物理性損傷的防護、化學性損傷的防護、生物性損傷的防護、防止水分電解質流失。

物理性損傷的防護:皮膚對外界的機械力具有一定的盈利,表皮具有一定程度的機械強度,對與機械書上有防護作用,而且受到損傷後具有自我修復能力。皮膚是電的不良導體,對低壓電流具有一定的阻抗里;由於表皮的蛋白質屏障和黑素屏障的存在,可以吸收紫外線,降低紫外線對身體內部的損傷。

化學性損傷的防護:正常的皮膚由於對於滑雪物質有一定的屏障作用,角質層可以阻止一定濃度的電解質的通過,而皮膚表面的氫離子濃度也具有緩衝鹼的能力。

生物損傷的防護:皮脂膜是弱酸性的,具有一定的抑菌功能;角質層定期脫落,會帶走一部分寄生在皮膚表面的微生物;皮膚表面正常急劇的微生物菌群可以競爭性的抑制其他致病菌的定居和生長;皮膚會分泌一種抗菌肽成分,也具有殺傷細菌、病毒和真菌的功能。

防止水、電解質和營養成分的流失:正常皮膚的角質層具有半透膜性質,可以防止體內營養物質、水和電解質的丟失。

14

什麼是皮膚屏障?皮膚屏障具有哪些功能?

作為人體的第一道防線,表皮用他獨特的分化終產物角質層構成了皮膚屏障。

皮膚屏障一方面為人體提供了一個滲透屏障,可以防止皮膚內的水分和電解質的丟失,讓人體在乾燥的環境中也可以生存,同時對對皮膚進行理化防護、紫外線防護、微生物防護等保護作用。

皮膚屏障的功能主要體現在三點:

對理化刺激的防護:可以緩衝物理和化學刺激,同時角質層可以折射和吸收紫外線,防止紫外線對真皮層的傷害;當遇到低濃度的酸、鹼、電解質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進行緩衝;同時由於角質屏障的作用,對於使用的護膚品和藥物有一定的阻隔作用,讓有效成分緩慢釋放和滲透,降低刺激性。

激素依賴性皮炎、玫瑰痤瘡都有不同程度的皮膚屏障的破壞,所以這類患者在環境輕微刺激下就會出現紅斑、潮紅、刺癢等敏感反應,對外界刺激的抵抗力低下。

對微生物的防護作用:由於角質層的定期脫落,很多附著在皮膚表面的微生物會隨著角質層脫落,減少滋生和大量繁殖的機會;皮脂膜屬於弱酸性,有輕度的抑菌作用,可以降低有害菌的滋生率,同時有抑制細菌的功能;皮膚表面有很多非致病菌,在皮膚表面正常繁殖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繁殖,發揮平衡菌群的作用。

防止水分和電解質流失:皮膚的屏障功能還可以阻止水分和電解質的流失,為身體保持水分。乾燥會導致皮膚皸裂、脫屑,皮膚屏障受損,而皮膚屏障受損後由於保持水分的能力降低,導致經表皮水分丟失增加,皮膚反而會更加乾燥,形成惡性循環。

15

皮膚屏障功能被破壞會出現什麼樣的皮膚問題?

皮膚屏障的功能與皮膚的健康和美容有密切的關係。

當皮膚屏障功能受損後,皮膚不能阻止水分大量的丟失,導致角質層中含水量過低。表現為皮膚乾燥、粗糙、脫屑,有時還伴有皮膚瘙癢。此時皮膚摸起來粗糙不光滑,而且由於皮膚表面不光滑還會增加對光線的散射和折射,使皮膚看起來暗沉沒有光澤。

乾燥皮膚和正常皮膚相比延展性差,容易出現皸裂和脫屑。正常皮膚角質層含水量為15%-25%,如果角質層含水量低於10%皮膚會出現皸裂。

由於皮膚屏障破壞,皮膚抵禦外界理化刺激和微生物入侵的功能降低,表現為皮膚敏感、繼發病毒感染、細菌感染和真菌感染。

敏感、玫瑰痤瘡、激素依賴皮炎都會破壞皮膚屏障功能,繼皮膚屏障破壞後,引發血管、炎症、色素等一系列問題。

16

外用的藥物和護膚品是如何被皮膚吸收的?

皮膚主要通過三種途徑進行吸收:角質層、毛囊皮脂腺和汗管。其中角質層是皮膚吸收的重要途徑,皮膚的吸收能力與角質層的厚度、角質層含水量、單位面積內皮膚附屬器官和藥物的種類、劑型、濃度有關。

17

影響皮膚吸收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皮膚吸收的因素有很多,綜合起來,有如下方面:

角質層厚度和含水量:角質過度堆積會影響皮膚的吸收能力,而角質層不完整的皮膚和角質層過薄的皮膚吸收能力會強於正常皮膚,對於敏感性皮膚使用產品時要注意,其吸收能力要強於正常皮膚;而角質層的水合程度越高,皮膚的吸收能力越強,局部使用護膚品和藥物後如果進行封包,吸收能力可增高,所以在使用精華素和面膜時上面敷軟膜粉可以提升吸收能力。如果皮膚角質層水分含量過低,則會影響有效成分的吸收,這也是在使用精華、乳液、面霜前使用爽膚水的重要原因。

皮膚吸收是有選擇性的,皮膚對於水分的吸收比較弱;對於電解質具有一定的吸收能力;對於糖皮質激素和重金屬具有較好的吸收能力;動物油脂、植物油脂和礦物油脂皮膚具有一定的吸收能力;對於脂溶性物質吸收良好。

不同部位的皮膚吸收能力不同,角質層厚度增加,則吸收能力減弱:陰囊>前額>大腿屈側>上臂屈側>前臂>掌跖。角質層破損的部位吸收能力增強,應該注意避免藥物吸收過量引起不良反應。

外界溫度增高時,皮膚血液循環加快,已經透入組織內的物質彌散速度加快,物質不斷的進入血液循環,所以吸收能力加強。所以對於乾性皮膚和油性皮膚進行熱噴或者人為升高皮膚溫度可以加速護膚品的吸收。

超聲波、離子導入儀可以促進護膚品和有效成分的吸收。

18

皮膚的基本類型有哪些?從本質上如何區別?

根據皮膚的水分和油分的分布情況,可以把皮膚分成四種基本類型:

乾性皮膚:皮膚缺水,缺油

油性皮膚:皮膚缺水,多油

中性皮膚:皮膚水油均衡,是最佳皮膚狀態

混合性皮膚:T字部位多油,U字部位缺水,是一種比較矛盾且難於護理的皮膚。

19

乾性皮膚有哪些特徵,護理要點有哪些?

乾性皮膚的皮膚本質是水分含量低而且缺乏油脂的滋潤,乾性皮膚呈現出來的狀態也是所有皮膚類型中最值得關注的

光澤:乾性皮膚沒有光澤,容易起皮屑、發紅。

毛孔:乾性皮膚毛孔緊閉,而45歲以後會因為皮膚彈性降低而出現毛孔粗大的情況。

化妝:乾性皮膚上妝比較難,容易卡粉,但是上妝後妝面維持時間比較久,不容易脫妝。

易發皮膚問題:乾性皮膚是敏感肌膚的前身,容易出現干敏及敏感、紅血絲等問題;乾性皮膚衰老的比同齡人要早一些;而且乾性皮膚也容易罹患黃褐斑等問題。

護理要點:補充水分、滋潤、完善皮膚屏障。

20

油性皮膚有哪些特徵,護理要點有哪些?

油性皮膚比較容易發生在年輕人,一般16-25歲之間比較多見。

光澤:油性皮膚容易泛油光,即使是頻繁洗臉和清潔、吸油,也容易在下午看起來油光滿面。

毛孔:油性皮膚毛孔普遍粗大,容易阻塞,看起來髒兮兮的。

化妝:油性皮膚比較容易上妝,也不會卡粉,但是油性皮膚非常容易脫妝,幾個小時後妝面就會變花,需要重新補妝。

易發皮膚問題:油性皮膚容易出現白頭粉刺、黑頭粉刺及痤瘡等問題,也是脂溢性皮炎的高發皮膚類型。

護理要點:深層清潔,清潤補水,合理控油。

21

混合性皮膚有哪些特徵,護理要點有哪些?

混合性皮膚是指T區泛油而U區偏乾的皮膚類型。

混合性皮膚在T區為油性肌膚表現:毛孔粗大、泛油光、容易脫妝、容易出現白頭粉刺和黑頭粉刺、痤瘡等問題。

U區則為乾性肌膚表現:乾燥、無光澤、脫屑、毛孔緊閉,不容易上妝甚至會出現泛紅敏感等情況。

護理要點:T區深層清潔,用清爽少油的保濕產品;U區溫和清潔,用滋潤保濕的產品進行保濕護理。

22

中性皮膚有哪些特徵,護理要點有哪些?

中性皮膚是皮膚的最佳狀態,一般情況下中性皮膚只是年輕皮膚的一個階段,最終都會轉為油性皮膚或者乾性皮膚。

中性皮膚具有很柔和的光澤感,看起來比較細膩,不容易產生皺紋,也不會有明顯瑕疵。

中性皮膚的毛孔是細膩的,既不像油性皮膚一樣的粗大,也不會像乾性皮膚一樣緊閉。

中性皮膚容易上妝,妝面會比較自然清新,也不容易脫妝。

中性皮膚是最健康的皮膚狀態,發生皮膚問題的幾率比較低。

護理要點:中性皮膚是最佳的皮膚狀態,但是不是最終的皮膚狀態,所以中性皮膚的護理以補水保濕為主,保濕可以選擇清爽不油膩的乳液或者滋潤度不高的面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皮膚 的精彩文章:

塗塗護膚老師:冬天,皮膚干還長痘痘,為什麼?

TAG:皮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