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民國時期政府收入不穩定,大總統馮國璋賣魚

民國時期政府收入不穩定,大總統馮國璋賣魚

馮國璋當大總統的時候鬧了一個大笑話,這就是「賣魚事件」。據傳,中南海的魚是前代皇家所放養,其中還有一條三尺長的紅魚和一條大鯉魚,上面系著金圈,掛著金牌,一向就不曾為人所捕撈。馮國璋入主中南海後,派人將湖中的魚一網打盡,然後命人在市場上高價賣出,一時間北京各處都在叫賣「總統魚」,而所售之款盡入了馮國璋的私人腰包。當時有人寫了一個對子嘲諷說:「宰相東陵伐木,元首南海賣魚!」

在軍閥混戰時期,民國的大總統也確實不好做,因為各地稅收很少有正常解送中央的,而開口問中央要錢的卻多如牛毛。由於政局不穩,民國政府除了袁世凱時期有兩年做到了收支平衡,其他大部分時間都是靠舉債度日。馮玉祥在他的回憶錄里就曾記載,黎元洪作總統的時候經常抱怨:「唉,總統真不是人當的,這個月我又賠了三萬多!這樣計算,我每年就要賠上三十六萬。長此以往,我實在不能支持了。唉,你們看,這個月,我的煤礦股票和鹽票的利息,差不多都賠貼光了。東也捐款,西也募錢,叫人無法應付。每月進個十萬八萬,僅只捐款一項,就不夠開銷!」

民國政府的收入不穩定,也難免要影響到總統的個人利益。馮國璋做地方大員的時候,對財政上的事情一向敏感,他知道大總統其實是名義好聽,一旦經濟匱乏,沒錢可花,到時的滋味就不好受了。因此,馮國璋在入京代理大總統前特別向段祺瑞提了一個條件,那就是將崇文門監督一職要到自己名下,因為崇文門監督是個肥缺,每個月可以穩定的收到二十萬元商業稅,可供總統府的開支。

但是,一個月區區二十萬的收入固然可以解決總統府的開支,但對於很多國務大事來說是無濟於事的。因此,馮國璋也難免像黎元洪一樣,有時候就要自掏腰包了。據馮國璋的幕僚惲寶惠回憶,為了錢的事情,馮國璋還與多年的老兄弟王士珍鬧過彆扭。

馮國璋從小生活艱辛,因而對錢的事情看得比較重,和袁世凱、段祺瑞這些人比,他算是一個愛財的人。在清末民初時期,正是民族工商業發展迅速的時候,馮國璋和其他同時期的大人物一樣,也利用多年積累的余財進行多方投資,他在自己的老家河間縣詩經村購置了大量地產,又與張謇合辦了佔地數十萬萬畝的鹽墾公司,還在開灤煤礦、啟新洋灰公司、中華匯業銀行等處多有投資。雖然部分投資也有虧損失敗,但總的來說,馮國璋從中還是獲利頗大。

馮國璋經營多種商業也是有原因的,因為他在發達顯貴之後,有些親戚、同鄉、朋友前來投奔,並希望他能安排個差使。馮國璋不好直接拒絕,但又不能給這些人安排官職,因此他通過投資經營一些商業來安排這些人,也算是公私兩分。據說,馮國璋在南京的時候,他軍隊里的後勤供給,比如軍糧、服裝等,大多是由他自己經營的商業來供應。但是,他經營的那些商業大都任用私人,一旦馮國璋失去權勢,難免陷入困境。

馮國璋在1919年去世後,據當時的統計,馮國璋留下的遺產總值大概在300萬元不到,這些錢是馮國璋多年的儲蓄和投資所致,其中也包括了田地、股票等摺合而成。應該說,馮國璋雖喜斂財,倒也無貪贓枉法之名。馮國璋死後,喪事和遺產分配都是委託給老友王士珍來負責,在王士珍的主持下,這些錢都按不同的份額分給了他的子女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演說者 的精彩文章:

中國第一位航海英雄,完成了七下西洋的歷史壯舉,欽封為三寶太監

TAG:歷史演說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