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醫學與哲學的斷想 醫學的本源與回歸(1)

關於醫學與哲學的斷想 醫學的本源與回歸(1)

現代醫學過分地強調技術,愈來愈遠離人性化,與人文本性相去甚遠。臨床醫生蛻變為控制儀器、解讀報告的純科學家,心智板結,現代醫學從交談的藝術變成了沉默的技術,醫患之間本應是人與人的故事變成了人與機器的故事。

哲學始源於醫學,醫學歸隱於哲學

自從有人類開始,便有了對自身和自然的探索。在理性還未得到充分發展之前,人類試圖用神話和原始宗教的思維方式去解釋自身和自然的現象。對生死的恐懼,幻化為了對鬼神的敬畏;對病痛的疑惑,轉變成了對巫術的追求。從起源上看,宗教是醫學的母體。「醫學隨著人類痛苦的最初表達和減輕痛苦的最初願望而誕生」。而為了解釋人、自然發生的各種現象進行的辛勤探索而成為了哲學。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是關於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關係的思考。在某方面來說,哲學起源於醫學。

另一方面,醫學又歸隱於哲學。早期充當「醫生」角色的是巫師和神職人員,他們被認為具有能夠驅除病魔的神奇力量。隨著時間的推移,基於哲學的發展,醫學逐漸從巫和神的幻念中解脫出來,「醫生」的角色逐漸由哲學家所替代,如畢達哥拉斯、恩培多可勒,他們既是哲學家,又是醫生。同時,「醫學的語言」也逐漸用「哲學的語言」表達,如《老子》中提到「萬物負陰而抱陽」,老子認為萬物皆是陰陽結合,自然之道就是陰陽調和,這一思想被應用在《黃帝內經》中,提出陰陽調和是養生的關鍵。

哲學理念指導醫學實踐,醫學實踐影響哲學理念

醫學和哲學是類似的,亞里士多德在其著述中常常提到哲學家和醫生的工作有很多相似之處,哲學家和醫生關注的對象雖然不同——一個是靈魂,一個是身體,卻都要時刻對兩者進行悉心照料。醫學和哲學也是一體的,希波克拉底曾經提到「醫學沒有哲學的普遍真理不行,哲學沒有提供給它的醫學事實也不行」。

一方面,哲學家認識、關心靈魂,以此指導醫學實踐。《莊子》中提到「天地也,萬物之父母也」,認為天人合一、身心合一,這一思想滲透在中國古代醫學的整體觀中,人的形與神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研究病痛,首先著眼於局部引起整體變化的情況。其次,哲學也指導醫學發展。在西方,希波克拉底受泰勒斯「水是萬物之本」的哲學思想影響,提出了「體液」是生物有機體的本原,為醫學對人體的認識提供了基礎。此外,哲學指導醫學實踐還體現在其對價值的規範,哲學是醫學價值的守望者。古有醫者,應常懷「惻隱之心」,視「天復地載,萬物悉備,莫貴於人」,知「醫乃生死所系,責任匪輕,不可因其貧富而我為厚薄」。優秀的醫者是醫德和仁術的結合體,擁有超越世俗的愛人之心,「哪兒有人類之愛,哪兒也就有醫學之愛」,正如希波克拉底所言,醫生除了具備豐富淵博的醫學知識以外,「還應當具有優秀哲學家的一切品質:利他主義、熱心、謙虛」。

另一方面,醫學也為哲學提供了事實基礎。既是哲學家又是醫生的恩培多克勒,在醫學實踐中發現並提出了「四元素說」(即水、土、火、氣);受其影響的希波克拉底提出了「四體液說」,即血液、黏液、黃膽汁、黑膽汁,並為其後兩千多年裡的病理學提供了基礎。

哲學理念的偏頗,醫學實踐的弊端

不難看出,早期中西方醫學與哲學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是經驗醫學,都重視整體與和諧的觀點,在醫學倫理觀上,都確立了醫生的道德思想。但是,在不同的文化土壤中,孕育出不同的中國古代醫學與西方醫學。中國美學追求心與物、意與境、神與形、情與景的相融相合,以人與自然、再現與表現、現實與理想的和諧統一,相互整合為最高的審美境界。所謂心身統一,主客合一。而自歐洲自然科學開端,西方醫學逐漸喪失整體論指導,接受笛卡爾的心身二元論,主客二分。從14世紀開始,伴隨西方醫學開始追求實驗科學改造,現代醫學的價值取向發生了變化。從基於「以人為本」的價值逐步轉變為以「唯技術論」的價值,系統論轉為還原論,將人體化解為組織、器官、細胞、基因等微細結構。對中國醫學而言,自近現代以來,西方醫學的技術異化、市場經濟的衝擊與醫學人文精神的失落也引發了大量以往醫務工作者未曾碰到過的難題。

早在20世紀初,卓越的醫學教育家威廉·奧斯勒就非常尖銳地、切中要害地指出,醫學實踐的弊端在於「歷史洞察的貧乏,科學與人文的斷裂,技術進步與人道主義的疏離」。時至今日,可以說這三條「軟肋」,愈加孱弱,並困惑著現代醫學及醫療的發展與改革。

一方面,部分非醫療因素的驅動造成技術扭曲。「技術至上」「技術經濟化」,讓「醫學技術」成為醫學的代名詞,醫學概念化、醫學追求浮躁化。而「技術至上」又導致了臨床醫療的唯「客觀」是瞻。過度依賴儀器結果,忽視臨床經驗、患者病史。林巧稚大夫訪美歸來曾經有這樣的感概:「那裡的醫療技術很發達,但我擔心這些儀器設備可能成為醫生和病人的障礙」。

其次,高效的現代檢查技術和技術流程,會導致辯證統一的缺失。缺乏整體觀念和系統認識,分科過細,有助於深入,但也易造成分離。活生生的作為整體的人,可能被分割成流水線上的一個個部件。

另外,醫學人文精神失落。林巧稚大夫曾說過,「醫生要永遠走到病人床邊去,做面對面的工作,要看病人,而且要把檢查結果和自己的經驗結合起來,然後做出診斷」。現代醫學過分地強調技術,愈來愈遠離人性化,與人文本性相去甚遠。臨床醫生蛻變為控制儀器、解讀報告的純科學家,心智板結,現代醫學從交談的藝術變成了沉默的技術,醫患之間本應是人與人的故事變成了人與機器的故事。

轉自:科學技術哲學

作者:何政星、郎景和

來源:中華婦產科雜誌2016年第12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風濕界 的精彩文章:

肚子痛竟然是狼瘡作祟——淺談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消化道病變

TAG:風濕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