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人都說李白瀟洒不落凡塵,這首詩卻說他其實最落魄

人人都說李白瀟洒不落凡塵,這首詩卻說他其實最落魄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樽中月影,或許那才是你的故鄉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出自余光中《尋李白》

整個中國文學史,李白是絕無僅有充滿獨特魅力的詩人,無論生前身後,李白都是名滿天下的人物。讀李白的詩,我們感受到的不僅是文字、韻律之美,更是詩中透出的一種自由逍遙、蓬勃向上的生命精神,那一種鮮亮澄徹、純美至誠的人性魅力,是一種「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人格力量。他一開口,整個大唐,甚至幾千年詩史都為之沉默。

然而李白的人生際遇卻不是那麼順暢,詩名垂於千古,但生前遭遇不幸,漂泊淪落,死後蕭條,墓地簡陋。斯人而有斯遇,每有人憑弔之際,自是感慨萬千。白居易正是這其中的一位。唐德宗貞元十五年(799年),白居易二十八歲,在宣州(今安徽宣城)見到李白的暮,眼前所見令人感慨萬千:墳高三尺,日益摧圮。當即賦詩一首以示哀悼與同情。是為詩篇《李白墓》,詩中寫李白墓地的荒涼,對李白詩文成就表示了由衷的推崇和欽慕,而對其一生潦倒,更寄予了無限的同情。

全詩如下:

李白墓

唐代:白居易

採石江邊李白墳,繞田無限草連雲。

可憐荒壟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

但是詩人多薄命,就中淪落不過君。

詩的開頭兩句寫李白墓地的簡陋和荒涼,通過對李白墓周邊環境的描寫烘托出了一片蕭索悲涼的氣氛。「可憐」兩句說可憐那躺在荒野黃泉下的寒骨,當他活在人世的時候,曾經寫出過驚天動地的詩文。這裡通過「可憐」、「曾有」這樣富有濃厚的感情色彩的詞語,鮮明地展示出了李白詩文的偉大和一代詩仙死後墓地的凄涼這一矛盾,直接地表現出了詩人的悲憤之情。儘管死後凄涼冷漠,但李白是不朽的,他的驚天地泣鬼神的詩文永遠留在人間,永遠為人們所喜愛。

最後兩句提出詩人多薄命,而李白才愈高則命愈薄的問題,表達了詩人對李白起伏坎坷的一生深切的同情和不平,也從側面再次讚頌了李白的偉大。結尾言不盡而意亦不盡,耐人尋味。

全詩用李白傑出的成就,與李白坎坷的命運、死後墓地荒涼和後世文壇的暗淡組成了多重對比,從而賦予了作品驚心動魄的藝術感染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酒琴棋書畫花 的精彩文章:

十句話:我拿餘生與你舉案齊眉,請別讓我皺眉,也別讓我心如死灰

TAG:詩酒琴棋書畫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