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孫悟空為什麼會被唐僧趕走?

孫悟空為什麼會被唐僧趕走?

1

故事還得從三打白骨精說起。

按理說,孫悟空吸取了前兩次教訓,第三次一棍打死白骨精時,學聰明了些,叫了當方土地、本處山神作證的。可是打死白骨精之後,故事並沒有往悟空預料的方向發展。

唐僧大驚道:「悟空,這個人才死了,怎麼就化作一堆骷髏?」行者道:「他是個潛靈作怪的殭屍,在些迷人敗本;被我打殺,他就現了本相,他那脊樑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唐僧聞說,倒也信了。

如果這個時候再加上土地、山神出來作證,本該就沒什麼事了。

壞就壞是豬八戒在旁邊說:

」師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話兒,故意變化這個模樣,掩你的眼目哩。」

唐僧果然耳軟,又信了他;隨復念起。

說明這唐僧真的是不分是非黑白,念咒就念咒,還說了句:「你在這荒郊野外,一連打死三人,還是無人檢舉,沒有對頭;倘到城市之中,人煙湊集之所,你拿了哭喪棒,一時不知好歹,亂打起人來,撞出大禍,叫我怎的脫身?你回去罷。「

好一個唐僧,好一個假設,首先想到的是悟空闖出禍來,自己脫不了干係。

以悟空的性格,即便闖禍,會讓唐僧受到牽連嗎?

不會。

悟空會亂打起人來嗎?

會。

被趕回花果山就立馬兒把上山來抓猴子猴孫的千名獵戶全部幹掉,這是後話。

2

面對師父的冤枉和責怪,孫悟空是這麼說的。

行者道:「師父錯怪我也。這廝分明是個妖魔,他實有心害你。我倒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卻不認得,反信了那獃子讒言冷語,屢次逐我。

常言道:『事不過三。我若不去,真是個下流無恥之徒。我去!我去!去便罷了,只是你手下無人......』唐僧發怒道:「這潑猴越發無禮!看起來,只你是人,那悟能、悟凈就不是人?」

那大聖一聞此言,他兩個是人,止不住傷情凄慘,對唐僧道聲:「苦啊!你那時節,出了長安,有劉伯欽送你上珞。到兩界山救我出來,投拜你為師。我曾穿古洞,入深林,擒魔捉怪;收八戎,得沙僧,吃盡十辛萬苦。今日昧著惺惺使糊塗,只教我回去,這才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罷,罷,罷!但只是多了那《緊箍兒咒》。」

這裡,孫悟空與唐僧爭論的,其實不僅僅是誰是誰非,誰說了算的問題,還有誰是人才的問題。

二人認識問題的角度不同,存在很大差距。

孫悟空認為:

第一,我對你忠心耿耿。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好。「替你除了害」,你卻不識我一片真心,反而聽信豬八戒的讒言冷語,要趕我走。

第二,八戒、沙僧那點兒本領算啥?能比得了我齊天大聖?他們根本就保護不了你。

第三,這一路上走來,我鎮妖捉怪,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今日你有此二人,就想著要把我趕走,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沒有良心。

在他看來,自己是既有忠心,又有本領的真正人才;八戒、沙僧,只是可以充個人數而已,說不上是人才。沒有自己保護,唐僧到不了西天。

唐僧則認為:

第一,你恣意妄為,分明是在害我,哪裡有忠心可言。

第二,「你這潑猴越發無禮!」妄自尊大,看不起八戒、沙僧。他們的本領未必比你差到哪裡去?

第三,你這麼固執,油鹽不進,沒有你,地球就不轉了不成。我未必真的取不成經?趕你走,是你自作自受,怨不得我。

說到底,這是領導者與人才之間的一種矛盾衝突。

3

就悟空而言,他認為在這個團隊中,論本領論手段,誰能和我比,我是個不可替代的人才,做出了較大的貢獻,應該受到領導的重視。即使有些缺點與毛病,領導也應該容忍。其對領導某些話語聽不進去,並非自己有二心,而是領導的想法與做法,沒有自己亮明。他那樣做,完全是出於對領導的關心與愛護。

但領導卻不是這麼看的。領導認為,你有貢獻不假。但你的本領再大,也要聽我的指揮。畢竟是我在指揮你,不是你指揮我。我如果指揮不了你,說的話等於放屁,別人就會效法,最後我就指揮不了任何人,隊伍不就成了一盤散沙。因此,不聽指揮,就是藐視我的權威,就是不恭與有二心。你連領導都不放在眼裡,還會有誰在你的眼裡?你這麼不聽話,是在害我,是在把我的隊伍往壞路上帶。到底是你個人重要,還是這支隊伍重要。不消說是隊伍重要;是你個人的貢獻大,還是整支隊伍的貢獻大?當然是整支隊伍對事業的貢獻大。不把你這匹害群之馬驅出隊伍,這支隊伍就會因為內部不團結而四分五裂,又怎能繼續前行?

正因孫悟空與唐僧二人,思考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一個站在個人角度,一個站在全體隊伍角度,對問題認識的結果自然就不同了。

要評估他們二人誰更有理,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4

如從個人角度看,估計有很多人會認為孫悟空有更多道理;但如站在領導者的角度,從帶領隊伍全體的大局看,唐僧較為有理。因為唐僧的做法,雖然帶有一定的個人情緒,對孫悟空打殺妖精存在誤解,但其對孫悟空的處置,不是完全沒有道理,更不是意氣用事。

孫悟空考慮的,更多的是個人的待遇,個人的感受,個人的得失。他從來沒有站在唐僧這個領導者的角度思考過問題。他也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所在,總以為自己有理,別人沒有理。假如他能站在師父的角度思考,認識到自己不懂法制、不講策略的不足與由此而生的毛病,虛心接受師父的批評,真切表示出自己的悔悟態度,承認自己的過失,作出不再違反紀律、師命的保證與承諾,也可能唐僧會因此而手下留情,心生原諒而收回自己要將其趕出隊伍的決定。

但是,孫悟空沒有這樣做,而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堅持自己的觀點,與唐僧不斷地爭辯,還說唐僧「昧著惺惺使糊塗」,做過河拆橋事情一類的話。唐僧當然是越想越氣,覺得他這個人無可救藥。在聽孫悟空啰嗦之後,他氣得連緊箍咒都不肯現念,拜他也不肯接受。「即於澗下取水,石上磨墨,寫了一紙貶書,遞於行者」,發誓說:「猴頭!執此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與你相見,我就墮了阿鼻地獄!

阿鼻地獄,就是永受痛苦的無間地獄。唐僧當時能這種毒誓都能說出,可想被悟空頂撞後氣成什麼樣了。

5

團隊意識強調團隊內部各個成員為了團隊的共同利益而緊密協作,從而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整體戰鬥力,最終實現團隊目標。

孫悟空張揚的個性,個人英雄主義,導致任何時候出現問題都不會認錯。團隊出現分歧是很正常的,頂撞領導卻是大忌,不但不利用於問題的解決,還會將自己陷入尷尬的局面,何況他還有「豬」一樣的隊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微語東來 的精彩文章:

如果能回到過去,你最想回到哪一年?

TAG:微語東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