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素芳教授點刺委中治昏厥患者醫案解析

張素芳教授點刺委中治昏厥患者醫案解析

張素芳教授曾講述其於四十年前以三棱針刺委中穴治療一名深昏迷患者,頗受啟發,現整理於下,以餉同道。

病案

該患者為年過七十的男性,是張素芳教授的鄰居,老人因糖尿病、高血壓等多種病症引發深度昏迷,採用了中西醫治療,患者仍未恢復意識,幾位急症專家均認為患者已無治療意義。

適逢夏季,於是家人拆下門板,將該老人停放於堂屋中間,準備操辦後事。但患者停靈三天,仍鼾聲粗重,患者子女不忍放棄老父,懇請張素芳教授前去一試,張素芳教授診視患者:患者雙目緊閉,口中打鼾,輕拍及呼喚無反應,但手足尚溫。

張素芳教授遂令患者家屬將老人側身,於雙側委中穴消毒後,以三棱針點刺,每側出血大約1毫升,開始血色紫暗粘稠,經擠捏後漸轉鮮紅色,放血過程中患者除眼皮微動外無其他反應。兩小時後,患者的兒子敲開張教授家門,激動地告訴她,其父親已蘇醒,教授趕緊囑其到醫院靜脈點滴以補充液體和營養。

數日後,患者因經濟拮据自行出院。張素芳教授又給該老人針灸數次,老人逐漸恢復,行動自如。老人及家屬萬分感激張素芳教授的救命之恩,也對教授「起死回生」的醫術大為驚嘆,逢人必講張素芳教授的高超醫術。

出於對該醫案的強烈好奇,筆者詳細詢問了張老有關該患者的狀況:老人為工廠退休工人,患有「高血壓病」多年,因經濟條件不佳,未系統治療,平素嗜煙酒,脾氣急燥易怒。

病案解析

根據張老所述,本案發病於夏季,患者年過七十,腎精已衰,雖有「高血壓」但平素無保養,一經發作,病情便急轉直下,很快出現昏迷。其癥狀與《素問·生氣通天論》中所論的「煎厥」證相似。「煎厥」的病機是「陽氣者,煩勞則張,精絕,辟積於夏,使人煎厥」,意思是人體過度煩勞,陽氣就會亢盛而外張,煎灼陰精而使之逐漸耗盡,如此反覆,陽愈盛陰愈虧,到夏季之後,便易使人發生陽盛於上、陰虧於下的陰陽離決證,出現「目盲不可以視,耳閉不可以聽,潰潰乎若壞都,汩汩乎不可止」的急驟昏迷癥狀。

張老追述當時的臨症思路:當時其他醫師雖然對患者進行了各種治療,但大多集中在治療「高血壓」上,未重視老人的全身狀況。張老認為患者陽亢有餘,陰精不足,且大多數老人都有下肢氣血不通的的情況。所以患者出現陽盛於上則鼾重氣粗,陰虧於下而血脈痹阻的「厥證」。

欲解「陰陽離決,上下不並」,其治應遵從「陽氣當隔,隔者當瀉」的原則,急速去菀陳莝,溝通上下,使血脈通暢,陰陽交通。

而之所以選擇委中作為主要治療穴位,其理由有三:下肢氣血最易阻塞的部位,無疑是人之四關的雙膝關節部位, 委中穴位於腘橫紋中點,是針灸四大要穴之一。委中屬足太陽膀胱經,足太陽經為少氣多血之經,最易形成血脈痹阻。委中穴位於足太陽膀胱經兩條支脈的相合處,具有舒筋通絡、散瘀活血的功效。刺委中浮絡出血治療氣滯血瘀證的相關文獻早在《內經》就有記載。

本醫案刺血之後,患者下肢氣血運行漸暢,膀胱經氣血貫通,五臟六腑閉塞的氣機得以疏導,上下陰陽溝通,因而患者很快蘇醒。值得注意的是,委中刺血屬瀉法,本患者有精血虧虛,所以放血量要少。

四十年後的今天,儘管當年的患者早已作古,但聽到張素芳教授講述醫案時,仍不禁感慨中醫學之精妙,嘆服張素芳教授臨證時的巧思,更加意識到加強自身醫學素養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讀醫案,學經典,

本案理論依據來源於

《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我載著浮華三千的喜樂尋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