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年度十大最熱門艾灸知識科普,拯救你的「年終迷茫」!

年度十大最熱門艾灸知識科普,拯救你的「年終迷茫」!

又是一年過去,你是否和艾艾君擁有同樣的想法——學得越多,卻感覺自己知道的越少。

因為啊,知識如同海洋,沒有深入其中的人是並不清楚其深邃與廣博的,只有具有一定知識積累的人,才會更能感覺到自己在知識上的欠缺,這便是所謂的大徹大悟。

此時你心中是不是還留有2017年未曾被解答的問題,久久纏繞在心頭?

艾灸是屬於你的領域,我們總結了年度最值得關注的十大艾灸知識,送給在2018更加充實的你。ppaa2010

年度十大最關注艾灸知識

一、艾煙對人體有危害嗎?

關於艾煙益處和害處目前普遍的觀點是:艾煙通過和人的呼吸道、皮膚接觸產生一定的藥理作用,同時也會產生不良效應。

艾灸療法是祖國傳統醫學的主流療法之一,是中醫護理技術中最常見的一項操作,所產生的艾煙不僅只是艾灸的產物,也是艾灸治療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過呼吸道對艾煙有效成分的吸入而產生的療效,艾煙在清除自由基、抗衰老、抗菌、抗病毒、抗癌、提高免疫力以及改善微循環等諸多方面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良性效應,艾煙廣泛的臨床治療效果是毋庸置疑的。但針對艾煙的治療安全劑量的研究還處於剛剛起步階段,如能對艾煙的藥效濃度、規範有效接觸時間、安全劑量範圍等進行量化,便能使艾煙以最小的不良反應而發揮大治療的效果。

當然,一定濃度的艾煙是安全的,高濃度艾煙和長時間的艾煙下暴露則可能對機體有害。提示臨床上要注意灸療室的空氣流通,防止醫務工作者和患者吸入較高濃度的煙霧,避免或減少產生艾煙的不良影響。

二、哪些人不能艾灸?

過勞、過飽、過飢、酒醉的人不能灸;孕婦慎灸;感覺遲鈍者慎灸如果有人腹內淤堵很重,灸感很難發生,建議先進行臟腑按摩或針刺治療。腹內淤堵很可能造成灸完上火。

三、什麼是灸感?

根據不同的體質,灸感通常有十種表現:酸、麻、脹、痛、癢、冷、熱、風、寒、涼。具體的感覺可能有時像蟻爬,有時像流水,有時像冷風吹,有時忽隱忽現,冷時會有冰凍的感覺,熱時又會讓人全身汗出,還有時會癢到讓人難以忍受。

灸感的出現,除了和人是否處在疾病態有關外,還和另外幾個因素有密切關係,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和被艾灸的人是否屬於經絡敏感體質有關。但如果沒有出現灸感是否就是無用功呢?

當然不是,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所產生的灸感反應也不同,刺激量的蓄積、年齡與性別的差異、個體素質的不同、時間和環境的影響、操作者的態度和信心等,都會對灸感產生影響,但不代表艾灸是沒起作用。

四、灸花是什麼?

灸花是灸法術語,也叫「灸瘡」。是指艾灸熏灼穴位局部後,該處皮膚起水泡後所致的無菌性化膿狀態,是邪氣外排的表現。由於濕氣、寒氣重,經絡不通而造成或大或小的水泡,而邪氣排出體外需要一個通道,灸花就是這個通道。用同樣的火力艾灸的時候,有病灶的地方會比其他的地方敏感,會感覺更熱、更痛、更有刺激性。

艾灸是通過刺激穴位及調經絡來調理身體的,艾灸結束後,由於水泡的存在,對於經絡穴位的刺激還在繼續,助長了艾灸所帶來的作用的效果,這是很好的現象。

五、什麼是三伏灸?

三伏天「灸療」是我國傳統醫學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療法,它是依據中醫學「天人相應」、「冬病夏治」、「春夏養陽」等理論,利用全年中陽氣最盛的三伏天,人們體內陽氣最盛的時機,應用具有溫經散寒補虛助陽的艾灸,來對我們體內的經絡腧穴進行溫熱刺激,從而達到補充氣血,掃除潛藏在體內的寒暑邪的目的。

六、什麼是三九灸?

三九灸是指在冬天的「三九天」進行的艾灸療法。

「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此時陽氣斂藏,氣血不暢,皮膚乾燥,毛孔閉塞,在三九天行艾灸療法,能溫陽益氣,健脾補腎益肺,祛風散寒,使機體陽氣充沛,經脈溫、氣血暢,臟腑器官調和,抗寒能力增強,從而減輕病患的癥狀,減少疾病的發作,為安度寒冷的冬天創造良好的身體環境。

夏天的三伏灸主要為補陰,冬天的三九灸則為補陽,以收「冬病夏治」及「夏病冬治」的效果,這樣整年就能使身體機能陰陽平衡,對身體有非常好的保健作用。

七、女性應該怎麼灸?

衰老性肌膚多屬荷爾蒙代謝障礙所引起,中醫認為是「陰血不足、膚失濡養、淤血阻絡,肌膚失容」。艾灸可滋陰養血、潤燥生津、疏通經絡、濡肌除皺。可常灸百會、陽白、下關。ppaa2010

《黃帝內經》中說:「藏寒生滿病,其治宜灸。」艾灸非常適宜溫經通絡、消瘀散結、補中益氣,是緩解宮寒的好方法。可常灸關元、神闕、命門。

女性體質為陰性,容易因寒涼而血虛。寒邪進入身體後消耗掉女性體內本就不多的陽氣,使得血液循環不暢,臟腑得不到滋潤。而艾草為純陽性,可以迅速補充人體內的陽氣,使之氣血充足,從內至外散發活力與魅力。

八、男性應該怎麼灸?

男性往往專註於工作和事業,無暇顧忌自己的健康問題,勞累過度、飲酒、抽煙、熬夜、飲食不規律等都會給身體的健康埋下隱患。

經常疲乏勞累、無精打采灸神闕、足三里、百會,可以補充人體氣血,壯元補氣,起到消除疲勞,恢復人體活力和精力的作用。

腎虛精虧、脫髮嚴重常灸關元、三陰交、湧泉、腰陽關能培補元氣、回陽救逆、補虛益損。

前列腺炎、尿頻尿急常灸志室、秩邊、陽陵泉;心悸氣短、腸胃不適常灸內關、沖陽、巨闕。

九、老人應該怎麼灸?

隨著年齡老化,人體臟腑功能也逐漸衰退,「年過半百,氣血自半」,元氣、宗氣、衛氣的虛損,以及氣的推動、溫煦、防禦、固攝和氣化功能的減退,導致機體的功能活動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

艾灸能夠活躍臟腑功能,旺盛新陳代謝,產生抗體及免疫力,所以長期施行保健灸法,能使人身心舒暢、精力充沛。同時,人之陰陽與生俱來,須得到後天的不斷補養、充實,才能維持長久。艾灸能有效扶助陽氣,保持體內陰陽平衡,延緩體內器臟衰竭,從而達到延年益壽、強身壯體的效果。

小兒的生理特點是脾胃薄弱,筋骨未堅,對疾病的抵抗力較差。常常容易患肺系和脾胃的疾患,如傷風、感冒、發熱、咳嗽、哮喘、腹泄、消化不良等。《玉龍歌》曾記載:「忽然咳嗽腰背疼,身柱由來灸便輕。」

身柱穴屬督脈,通於腦髓,有補益肺氣、止咳平喘、健腦益智、防病強身的作用。灸身柱穴對於孩子感冒、支氣管炎、百日咳、肺炎、肺結核、哮喘、驚風、發育不良等,均有較好的防治作用。天樞穴屬胃經,又是大腸的募穴,是調理腸胃的好幫手。艾灸它可以促進腸胃蠕動、增強胃動力,是調理小兒胃腸病的大穴。

兒童皮膚嬌嫩,3歲以上兒童適宜艾灸,且艾灸時間不宜過長,以免灼傷皮膚 。

艾灸注意事項十問十答

1.艾灸後可以洗澡嗎?

艾灸後三小時之內都不宜接觸涼水,也最好不要洗澡。因為艾灸後身體處於溫熱外放的狀態,寒氣濕氣都容易趁隙而入,得不償失。艾灸後應該注意避風保暖。

2.艾灸可以每天做嗎?

可以,只要自覺舒服就可以每日施灸。

3.艾灸開始前和結束後,是否需要多喝熱水?

聽從身體的感覺,不渴不喝。

4.艾灸可以灸臉嗎?有什麼禁忌?

艾灸唯一不能灸的部位是眼球,其他部位都可以灸。如果灸的過程中出現心慌、心悸等,停灸或者改灸遠端(腿腳或手)。

5.體質熱的人是不是不能灸?

艾灸具有雙向調節功能,經過熱的傳導,來調整身體的寒熱虛實。熱症施灸,《類經》說「因其勢而解之、散之、升之、揚之,如開起窗,如揭起被,皆謂之發」,艾火施灸可以使血管擴張,血流加速,腠理宣通,從而達到「火郁發之」的散熱退熱祛邪外出的目的,所以稱「火有拔山之力,開門驅邪之功」。所以,大家不必害怕,我們身體的功能很神奇,正氣內生,寒熱之邪自然出矣。所以熱性之人可灸!

6.灸後出現口乾舌燥怎麼辦?

很多人艾灸後會出現口乾舌燥,這也是艾灸的一種反應,這種現象表明正在調整,陽不勝陰。

7.什麼情況下不能灸?

極度疲勞,過飢、過飽、大汗淋漓、情緒不穩;

某些傳染病、高熱、昏迷、抽風期間,或身體極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無自制能力的人如病患者等忌灸。

8.灸時飲食注意什麼?

宜清淡,忌辛辣,忌生冷。

9.灸後上火怎麼辦?

灸後上火表現為口乾舌燥,牙齦紅腫,頭暈等,秋冬季節艾灸後更為易於上火。艾灸擅長的是補陽,灸後體內陰陽暫時被打破,陽氣上延,即表現為上火的癥狀,一般為正常現象,注意以下幾點——

適當控制艾灸的火力和時間,可以根據自身體質虛寒的程度,靈活掌握艾灸的時間。

灸前灸後多喝溫開水,艾灸屬火,可加速新陳代謝和體液循環,適當補充水分很重要,以溫開水為宜。

若有上火的感覺,可以灸下湧泉、太溪、或者鹽水泡腳,以引火下行,並注意飲食清淡。

10.灸後反應為什麼會頭暈耳鳴眩暈?

有的反應會出現頭暈耳鳴,眩暈的,遇到這樣的反應,可以停下來休息幾日。如果這種反應遲遲不過,在大椎點刺放血或者刮痧,這種反應會慢慢消失,有的人會反覆這種反應2—3次後,慢慢適應。

⊙註:本公眾號為中醫健康知識交流共享平台。文章僅供學習參考,如涉及用藥療方,請在執業醫生指導下進行。

本文部分資料和圖片來源於網路,供交流學習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艾灸 的精彩文章:

癌症病人最好用艾灸協助

TAG:艾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