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英語世界的早期中國哲學研究》出版

《英語世界的早期中國哲學研究》出版

圖1 清華大學丁四新教授等著《英語世界的早期中國哲學研究》 本網記者曾江/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曾江 通訊員夏世華)《詩》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國外學界對中國哲學研究展開了持續深入研究,論著數量和質量不斷提升,研究成果和方法論等都值得重視。清華大學丁四新教授等著《英語世界的早期中國哲學研究》近日由浙江大學出版,引起學界關注。此前我們曾就他主持的2015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出土簡帛四古本《老子》綜合研究」請教,近日我們就《英語世界的早期中國哲學研究》撰寫和出版情況請教了丁四新教授。

丁四新教授主要從事先秦兩漢哲學、出土簡帛思想、儒家哲學與經學的研究。現為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國哲學學科負責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曾任武漢大學哲學學院與國學院二級教授,哲學系主任。丁四新表示,《英語世界的早期中國哲學研究》是一部綜述性的書稿,目的是追蹤英語世界的早期中國哲學的研究。這個項目從2006年起,迄今已屆十年。當時由於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管理方啟動「海外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動態追蹤計劃」,丁四新受邀主持海外中國哲學研究的追蹤項目。丁四新表示,考慮到個人的研究興趣及團隊成員的外語能力,將追蹤的範圍具體劃定在「英語世界的早期中國哲學研究」上,綜述的主題限定在先秦兩漢一段時間內。從總體上看,英語無疑是當代海外中國哲學研究的主導語言。這個項目的目標是具體展示近十年來英語世界特別是英美澳加學界早期中國哲學研究的概況和成績,並為國內中國哲學界提供一定的參考。十年間,在預定的範圍內一共完成了6個相關子題,6篇綜述文章。

據悉,《英語世界的早期中國哲學研究》全書由六章構成,它們是由六篇文章直接編輯而成的。這六章依次為《英語世界的先秦儒學研究》、《英語世界的先秦道家研究》、《英語世界的墨子研究》、《近十年英語世界的名家哲學研究》、《英語世界的秦漢哲學研究》和《英語世界的易學研究》,前五章寫於2006-2010年,末一章則寫於2016年。該書六章曾以文章的形式發表在武漢大學有關單位主編的系列《海外人文社會科學發展年度報告》上,部分文本亦曾發表在《哲學動態》2006年第11、12期,《人文論叢》2010年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版)和《比較哲學與比較文化論叢》第2輯(武漢大學2010年版)上。

關於英語世界的先秦儒學研究,丁四新表示,近年英語世界的先秦儒學研究主要圍繞孔子、孟子和荀子等的思想展開,無論在廣度還是深度方面,都有較大拓展,大體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基於不同思想先見和理論進路,出現了多個風格迥異的《論語》新譯本;其二,對孔子之道、孟荀的人性論、荀子的禮論與正名思想等展開了多角度的深入探討;其三,從現代性的視角,對先秦儒學展開了自由主義、實用主義、全球化、普遍性、德性倫理、環境倫理等的研究。綜合來看,這些研究在問題儀式上更為多元,視角更為多樣,思考細膩,詮釋深入。其局限性體現在對《論語》文本真實性的過度質疑,對新出楚地簡帛中的先秦儒學史料的關注和研究不足等。

道家向來深受歐美學界關注。丁四新介紹說,近年來英語世界的先秦道家研究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首先,出現了多個《老子》的英語譯本、改編本和評註本,簡帛《老子》也納入了研究視野;其次,從不同理論視域對《莊子》展開了細緻的思想解讀;再次,將《老子》、《莊子》置入西方哲學視野中,一方面將其與西方哲學家的思想加以比較,一方面將其與現代西方哲學的新動向密切聯繫起來;最後,老莊「道的哲學」已經被整合到現代西方文化中。從方法論來看,他們的研究更側重於比較研究和哲學詮釋。其不足表現在對漢語世界的相關研究成果關注不夠,對老莊文本的哲學解讀未盡準確等。

此外,從《英語世界的早期中國哲學研究》可以了解到,英語世界的《墨子》研究及墨學研究集中在「十論」和《墨辯》,以及其政治、倫理、宗教思想和邏輯學、認識論等領域。對名家哲學的研究則主要體現在對名家概念的討論,對《公孫龍子》特別是《白馬論》和《指物論》顯示出濃厚的興趣,從語言哲學角度系統研究中國古代名家思想,顯示出語言分析的優勢。對秦漢哲學研究,主要關注秦漢之際早期中國哲學「學派」觀念的創設,《史記》的翻譯與司馬遷的史學思想,秦漢時期的宇宙論與政治文化,馬王堆黃老帛書與《淮南子》的黃老道家思想,董仲舒與漢代儒學等。在易學研究領域,論著數量和質量不斷提升,研究範圍不斷擴大,問題意識更為多元,視角也更為多樣,研究方法從傳教士漢學的宗教路徑和分析心理學路徑轉變到當前重視考證學、比較哲學、比較文化和科學解釋的路徑上來。

圖1 清華大學丁四新教授等著《英語世界的早期中國哲學研究》 本網記者曾江/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曾江 通訊員夏世華)《詩》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國外學界對中國哲學研究展開了持續深入研究,論著數量和質量不斷提升,研究成果和方法論等都值得重視。清華大學丁四新教授等著《英語世界的早期中國哲學研究》近日由浙江大學出版,引起學界關注。此前我們曾就他主持的2015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出土簡帛四古本《老子》綜合研究」請教,近日我們就《英語世界的早期中國哲學研究》撰寫和出版情況請教了丁四新教授。

丁四新教授主要從事先秦兩漢哲學、出土簡帛思想、儒家哲學與經學的研究。現為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國哲學學科負責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曾任武漢大學哲學學院與國學院二級教授,哲學系主任。丁四新表示,《英語世界的早期中國哲學研究》是一部綜述性的書稿,目的是追蹤英語世界的早期中國哲學的研究。這個項目從2006年起,迄今已屆十年。當時由於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管理方啟動「海外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動態追蹤計劃」,丁四新受邀主持海外中國哲學研究的追蹤項目。丁四新表示,考慮到個人的研究興趣及團隊成員的外語能力,將追蹤的範圍具體劃定在「英語世界的早期中國哲學研究」上,綜述的主題限定在先秦兩漢一段時間內。從總體上看,英語無疑是當代海外中國哲學研究的主導語言。這個項目的目標是具體展示近十年來英語世界特別是英美澳加學界早期中國哲學研究的概況和成績,並為國內中國哲學界提供一定的參考。十年間,在預定的範圍內一共完成了6個相關子題,6篇綜述文章。

據悉,《英語世界的早期中國哲學研究》全書由六章構成,它們是由六篇文章直接編輯而成的。這六章依次為《英語世界的先秦儒學研究》、《英語世界的先秦道家研究》、《英語世界的墨子研究》、《近十年英語世界的名家哲學研究》、《英語世界的秦漢哲學研究》和《英語世界的易學研究》,前五章寫於2006-2010年,末一章則寫於2016年。該書六章曾以文章的形式發表在武漢大學有關單位主編的系列《海外人文社會科學發展年度報告》上,部分文本亦曾發表在《哲學動態》2006年第11、12期,《人文論叢》2010年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版)和《比較哲學與比較文化論叢》第2輯(武漢大學2010年版)上。

關於英語世界的先秦儒學研究,丁四新表示,近年英語世界的先秦儒學研究主要圍繞孔子、孟子和荀子等的思想展開,無論在廣度還是深度方面,都有較大拓展,大體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基於不同思想先見和理論進路,出現了多個風格迥異的《論語》新譯本;其二,對孔子之道、孟荀的人性論、荀子的禮論與正名思想等展開了多角度的深入探討;其三,從現代性的視角,對先秦儒學展開了自由主義、實用主義、全球化、普遍性、德性倫理、環境倫理等的研究。綜合來看,這些研究在問題儀式上更為多元,視角更為多樣,思考細膩,詮釋深入。其局限性體現在對《論語》文本真實性的過度質疑,對新出楚地簡帛中的先秦儒學史料的關注和研究不足等。

道家向來深受歐美學界關注。丁四新介紹說,近年來英語世界的先秦道家研究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首先,出現了多個《老子》的英語譯本、改編本和評註本,簡帛《老子》也納入了研究視野;其次,從不同理論視域對《莊子》展開了細緻的思想解讀;再次,將《老子》、《莊子》置入西方哲學視野中,一方面將其與西方哲學家的思想加以比較,一方面將其與現代西方哲學的新動向密切聯繫起來;最後,老莊「道的哲學」已經被整合到現代西方文化中。從方法論來看,他們的研究更側重於比較研究和哲學詮釋。其不足表現在對漢語世界的相關研究成果關注不夠,對老莊文本的哲學解讀未盡準確等。

此外,從《英語世界的早期中國哲學研究》可以了解到,英語世界的《墨子》研究及墨學研究集中在「十論」和《墨辯》,以及其政治、倫理、宗教思想和邏輯學、認識論等領域。對名家哲學的研究則主要體現在對名家概念的討論,對《公孫龍子》特別是《白馬論》和《指物論》顯示出濃厚的興趣,從語言哲學角度系統研究中國古代名家思想,顯示出語言分析的優勢。對秦漢哲學研究,主要關注秦漢之際早期中國哲學「學派」觀念的創設,《史記》的翻譯與司馬遷的史學思想,秦漢時期的宇宙論與政治文化,馬王堆黃老帛書與《淮南子》的黃老道家思想,董仲舒與漢代儒學等。在易學研究領域,論著數量和質量不斷提升,研究範圍不斷擴大,問題意識更為多元,視角也更為多樣,研究方法從傳教士漢學的宗教路徑和分析心理學路徑轉變到當前重視考證學、比較哲學、比較文化和科學解釋的路徑上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研析費孝通學術思想的當代價值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