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世紀是一個黑暗與停滯的時期嗎?

中世紀是一個黑暗與停滯的時期嗎?

本文由博四教育高博士選編自哈斯金斯的《12世紀文藝復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夏繼果 譯)。哈斯金斯(Charles Homer Haskins ,1870—1937),美國歷史學家,中世紀史研究權威。他在《12世紀文藝復興》一書中指出:「中世紀並非曾經想像的那樣黑暗和靜止,文藝復興也不是那麼光明和突然。」該書的問世動搖了「中世紀黑暗說」,極大地推動了歐洲中世紀史的研究。

推薦老師:高博士

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

法國巴黎高師訪問學者

人文社科圖書編輯,副編審

歐洲中世紀是人類歷史上一個不可忽視的時期,同時也是複雜而又充滿變化的時期。在這一千年的時間中,包含著形形色色的民族、制度以及各種類型的文化,展示著歷史發展的許多過程,蘊涵著現代文明的許多因素的起源。東部和西部、北部和地中海、舊和新、神聖和世俗、理想和現實的對比反差,使該時期充滿活力、色彩和變化,它與古代和現代世界的緊密聯繫確保了它在人類不斷發展的歷史中佔有一席之地。像歷史上的所有偉大時期一樣,中世紀既具連續性又具變化性的特徵。

這種見解與廣為流傳的觀點相衝突。在這些人看來,中世紀是所有一成不變的、停滯的、保守的事物的同義詞。「中世紀的」適用於任何過時的東西,像蕭伯納提醒我們的,以至於前一輩用過的時髦餐具也被稱為「中世紀的」。他們認為,在以後的世紀里,哥特人和汪達爾人的野蠻性擴展開來,甚至波及到哥特人創造性天賦的傑出成就之一的「哥特式」建築;他們還認為,這一時期的愚昧和迷信與文藝復興時期的啟蒙形成對比,卻不可思議地漠視在後一時期中盛行的鍊金術魔法和魔鬼信仰;可以說,「黑暗時代」這一說法被擴展為涵蓋從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到1453年(拜占庭帝國也就是東羅馬帝國滅亡)的所有年份。即使那些明白中世紀不「黑暗」的人也時常認為它是一成不變的,至少從公元800年左右到1300年左右的核心時期是這樣,突出表現在中世紀龐大的封建機制、教會至上主義和經院哲學,而此前和此後則是變化更為快速的時代。這種觀點無視歐洲不同地區間發展的不平衡性、該時期內經濟的巨大變化、東方新知識的流入、中世紀生活和思想潮流的不斷改變。特別是在知識方面,這一觀點忽視拉丁古典著作和法學的中世紀復興、通過吸收古代學問和親身觀測而導致的知識的增長以及這幾個世紀在詩歌和藝術方面的創造性工作。

為了方便起見,人們已習慣於借用「文藝復興」一詞稱這些大變動為加洛林文藝復興、奧托文藝復興、12世紀文藝復興,而這一名詞一度專指15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的確存在過一次義大利文藝復興,不論我們選擇什麼方式稱呼它。但是,至少我們必須承認,偉大的文藝復興並不像所設想的那樣舉世無雙和生死攸關。文化的反差並沒有人文主義者和他們的追隨者所認為的那麼巨大,在中世紀也有多次知識的復興,其影響並沒有為後來的歲月所淹沒,也同樣具有人們熟知的15世紀的大變動所具有的特性。本書選擇其中一次復興作為研究對象,即12世紀文藝復興,也稱作中世紀文藝復興。

這一世紀開始於主教座堂學校的興旺時期,結束於第一批大學在薩萊諾、博洛尼亞、巴黎、蒙彼利埃和牛津的建立。它開始的時候僅有空洞的自由七藝,而在結束的時候已擁有了羅馬法和教會法、新亞里士多德、新歐幾里得和托勒密、希臘和阿拉伯醫生,因此使新哲學和新科學成為可能。它目睹了拉丁古典著作、拉丁散文、拉丁韻文的復興,禮拜儀式戲劇的編排。歷史創作的重新活躍,包括傳記、自傳、宮廷紀事錄、方言歷史和城市編年史,反映了一個富裕時代社會生活的豐富和廣闊。

正像13世紀從12世紀產生,14世紀也從13世紀中產生,因此,在中世紀文藝復興與15世紀文藝復興之間沒有真正的中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四教育 的精彩文章:

TAG:博四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