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歷史簡語】01-序章

【歷史簡語】01-序章

今年是2018年。

我的同齡朋友們對2018、1997以及1990之類的年份應是比較熟悉,它們離我們很近,是我們所生活的時代。

上學時,我們都學過歷史地理,粗算下來,也是十幾年前的事了。

那個時候,這兩門課上起來最輕鬆,甚至比生物課還要愜意。也許是我的學習環境比較落後,當年大家對考不好這兩門課習以為常,這其中也包括授課老師。說到底,大家都認為這兩門課不重要。

但奇怪的是,工作以後,凡是我所遇見的知識淵博之人,漫談之中總是要提到歷史地理方面的知識。在酒桌上,談及新疆,有人會以邊塞詩中的「大漠孤煙直」為引,轉而拓展至歷史上與地理上的西域,最後再回歸到「新疆是個好地方,去與不去都嚮往」,大家相視一笑,舉杯互敬。

所以我曾想,為什麼當初最不重要的兩門學科,如今反倒成了展現一個人文化素養的重要媒介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姑且把話題先放到「言談舉止」上。

我們常說,某某人言談舉止很恰當,某某人說話做事不靠譜。談舉止就跑題了,我單說言談。

言談,釋義是說話的內容和態度。

我們身邊很多人除了日常瑣事、八卦奇聞,很少會談及其他。我們知道那並不代表這個人沒文化,主要是場合的問題。沒有哪個人在日常話題中都是詩詞歌賦、稗官野史。當然了,這類人也有,但基本都被大家關到了黑名單中,因為實在太無趣了。所以大家平日里講「關關雎鳩」,至多說到「君子好逑」就會結束,再往下就很少談了。

但是,我們也不總是處在日常生活里,總有需要站出來「講兩句」的時候。這時,我們就發現自己突然「不會說話」了。我們是真的不會說話了嗎?倒也不是,只是覺得自己嘴邊的話都太沒水平了。其實,能意識到自己「書到用時方恨少」,已經為提升自己種下了一顆好種子。

說到「書到用時方恨少」,下面還有一句「事非經過不知難」。奇妙的是,這兩句詩,恰好第一句說的是「內容」,第二句說的是「態度」。

我們說,有些人太難以溝通。更多時候不是說這個人說話做事的內容有多大問題,而是他的態度很奇怪。比如同樣是工作中的集體學習,有人覺得氛圍很好、機會難得,有人則覺得是形式主義、浪費時間。等轉發心靈雞湯的時候,後一類人又愛冒出一句「態度決定命運,細節決定成敗」的感想,話雖乖巧,但實在不敢恭維。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會有疑惑,講言談的「內容」與「態度」,但這與學習歷史又有什麼關係呢?

翻開一本歷史書,我們經常會發現書籍的序里會解釋一個問題——為什麼要學歷史?

如果要說第一反應,大家很可能會想到李世民評魏徵的那段「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不知道有沒有人想過一個問題,歷朝歷代,站在社會頂層的帝王將相,哪個沒有「以史為鏡」過,那為何還是該亡國亡國,該興替興替?

我比較同意一種觀點,那就是歷史會暴露過去的問題,但不一定能規避新出現的問題。唐朝因藩鎮割據的內部矛盾滅亡,宋朝便汲取教訓,削弱地方權利、加強中央集權,結果又因為外敵入侵亡了國。這可算是歷史問題層出不窮的一個典型例子了。

但更多的時候,歷史的問題其實一直在重複。就算到了今天,我們也還是在犯著歷史犯過的錯。事實上,我們很多人都未曾意識到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究竟處在歷史的哪個位置?

對於很多人來說,歷史書涵蓋不到現在,所以此時此刻,就是歷史的終點,似乎我們這個時代站在了歷史書的外面。

這是個極其嚴重的錯誤!

我們看當前的制度與政策,看時代與趨勢。一方面,我們知道自己繞過了歷史上的彎路,另一方面,我們並不清楚新的問題會出現在哪裡。但我們應該要知道,我們所處的時代絕不是人類社會制度最接近完美的時候,它有曲折,有不足,甚至可能隱藏著致命的缺陷。

我們可以選擇無知,也可以選擇不。

如果不把話題放那麼高,我們再回到歷史對於言談方面的影響。以宋朝為例,我們都知道宋詞對於中國文化的影響力。但是宋詞就代表了宋朝嗎?絕然不是。宋朝滅亡前夕,皇帝昏庸無能,代表一國之尊卻苟延殘喘,毫無風骨,受盡屈辱。好不容易出了一個扭轉局面的岳飛,還被嚇破膽、怕出事的皇帝給殺了。說來可笑的是,遼國侵宋多年,當北方金人崛起時,宋朝便與金人達成合約,雙方上下夾攻遼國。結果宋徽宗害怕跟遼國打仗吃虧,幹了件背棄信約的事,在金人攻打遼國時只是舉兵觀望,並未及時發兵。待遼國被金人打得亡國在即之時,才帶著十幾萬宋軍殺氣騰騰奔向燕京。更為可笑的是,宋軍對一個將亡之國的兩次進攻,均以失敗收場,只好再去求助金人,而人家輕而易舉就攻下了城池。往後的屈辱之事,這裡就略過不說了。

講這些,其實是想說明一個問題:如果我們對歷史的了解還局限於以往那點可憐的知識,我們的世界觀就是殘缺的,是以偏概全的。這樣即談不上思想言談有內容,更談不上思考行事有態度。

這,便是我重學歷史,並編寫【歷史簡語】系列文章的動機。

還記得那首中國歷史朝代歌嗎?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兩晉前後延。

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我們說中華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但可能只知道是截至到公元2018年,而不知始於公元前2070年。雖然說中國的文明史年限有很多取法,但個人偏向於從夏朝的起點算起,因為夏朝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這樣算下來也就是四千多年。

【歷史簡語】系列,便從夏朝講起,收至清朝。因為水平有限,做不了考究的大拿,現有知識也來源於書籍或網路,未必全真。所以權當拋磚引玉,只要是能引起大家對歷史的興趣,那這個系列的目的便達到了。

願看到這裡的朋友,我們共同思考,共同進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隨筆四篇 匡天龍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