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攝影師,你真的了解太陽光嗎?

攝影師,你真的了解太陽光嗎?

我是極影AdventureX成員—Miller姚明來

這是我2018年的第一篇文章,在文章的開篇,在新年的伊始,感謝所有支持我和我們團隊的朋友!

極影AdventureX,原創不息,探索不止!

2018,keep walking!

這篇文章,我將對太陽光進行深析!

地球是行星,行星是不會發光的。我們看到的光都是太陽的反射光,所以,一切都要先從太陽光說起。

太陽光是一種電磁波,由不可見光和可見光構成。可見光指的是人類肉眼可以看到的光線:紅橙黃綠青藍紫這七色光。而不可見光是肉眼看不到的光線包括紫外線和紅外線。

1666年,英國的科學家薩克 ·牛頓做了人類首次用三稜鏡分離太陽光束的色散實驗,太陽光透過稜鏡發散出紅橙黃綠青藍紫這7種色彩。

證明了太陽的可見光是由紅橙黃綠青藍紫這七種單色光組成的複色光

光的波長大小順序按照紅>橙>黃>綠>青>藍>紫排列,某種光的波長越長,在同種介質中的折射率也就越小。可見,紅橙光的波長最長,折射率也最小。

地球周圍包著一層很厚的大氣,我們是在這層厚厚的大氣的底部看太陽。大氣里含有無數的氣體分子、灰塵和小水滴。這些「小東西」會散射太陽光,它們把一部分太陽光散射開來,或者乾脆把它擋回去

清晨和傍晚,太陽光是斜射在地面上的,它通過的大氣層比平常時候厚得多。由於瑞利散射的作用,即散射能力與光波波長的四次方成反比,波長愈短的電磁波,散射愈強。在太陽的七色光中,黃、綠、青、藍、紫這幾種波長較短的受到大氣分子的散射影響比較大,大部分都向四面八方散射掉了,但是波長最長的紅橙色光會衝破大氣中的障礙物,仍舊射到地面上。

所以,此時,太陽的光線就是紅橙色。而在中午太陽高度比較大,陽光穿過大氣的距離就比較短,這樣大部分單色光都能到達地面,所以越接近正午的太陽光就越白。

而這種視覺上的冷暖有一個定義,叫做「色溫」(K值)

如果一個物體燃燒起來,首先火焰是紅色的,隨著溫度升高然後變成了橙黃色,接著變成白色,最後呢,藍色出現了。蘇格蘭數學家和物理學家lord kelvin在1848年通過這個實驗創立了開氏溫標(Kelvin temperature scale)。

開氏溫標用K(kelvin的縮寫)單位來表示溫度,越低的數值表示越「紅」,越高的數值表示越「藍」。紅和藍並不是光線本身顏色,只是表明光譜中的紅或藍成分較多。

所以,清晨傍晚太陽光線色彩偏向橙紅,色溫低;越接近正午色溫便越高。色溫的高低於該色彩視覺上的冷暖呈反相關。

清晨傍晚是攝影的黃金時段,不僅因為低角度的太陽可以塑造勾勒出景物的層次感,更有那迷人的低色溫光線讓畫面呈現出夢幻的色調。

第一階段:太陽在地平線以下

地球繞著太陽周而復始地轉動,這才有了人肉眼中太陽在天空中不同高度和方位的變化。人們概念中的「日出」「日落」,指的是太陽從地平線躍出和落下的過程。而在此之前以及之後的一小段時間,雖然我們看不到太陽,但太陽輻射的一部分光線依然可以照射到包裹著地球的大氣層。這就是為什麼太陽已經下山了,而天空中依然有彩霞的原因。

這個階段,太陽光線呈現出最低的色溫,能夠穿透進大氣層的僅僅是那些波長最長的紅光。而此時被照射到的僅僅是大氣中漂浮著的高空雲。就是我們描述中的「殘陽如血」的火燒雲。這個階段,地面是毫無光線的。所以通常用地景+火燒雲的拍攝組合。

這張是我拍攝於巴音布魯克的九曲日落。當時太陽落於地平線以下不久,而天空的大戲才剛剛揭幕。

拍攝注意:如果太陽的方位毫無遮擋,這個階段會持續20分鐘左右,如果天空中有非常好形態的高空雲,那麼就能看到壯觀的火燒雲。所以,太陽落山以後,即使沒有光線,也可以根據西方的雲量進行預判,適時的等待有可能收穫一張意想不到的照片。PS:這個階段的拍攝方法對地景的要求極高,經典的作品通常是優秀的地景結合漫天燃燒的雲霞。

第二階段:太陽在地平線附近

以日出為例(日落同理),隨著太陽越升越高,太陽離地平線也越來越近,這時候越來越低的景物可以被太陽照射到。可能是天空中掠過的一架飛機,也可能是漂浮著的一些中低空雲。當太陽升至地平線以及地平線以上,這個過程就是我們所說的日出了。這個階段,地平線上的一些高點會被陸續照亮,比如高聳的山峰。這也是很多經典大片拍攝的時間段。

這個階段,太陽光線的色溫會逐漸升高。越來越多的橙色光線混合著紅光能夠穿透大氣層反饋到我們的視覺神經。這時我們眼中的太陽光呈現出明紅色或者橙紅色。

上圖是我拍攝於夏特雪山的日落。太陽位置位於地平線附近。高海拔的雪峰還能夠接受到太陽的光線,這就是傳說中「日照金山」的時間段

拍攝注意:這個階段會持續10幾分鐘左右,地面的高點陸續接受到了橙紅色的光線,是拍攝山峰+前景這種經典構圖的很好的時機。但是同時光比也很大,建議用包圍曝光或者gnd濾鏡控制光比

第三階段:太陽距地平線兩小時內

此時的太陽光,摻雜著很多較高色溫的單色光。陽光呈現出暖黃色,金黃色。

雖然光線強度略高,但依然是拍攝的黃金時段,這個階段,我拍攝出了很多優秀的逆光作品。

以上兩圖來自於去年喀喇崑崙區域的徒步旅行。暖黃的光線更大面積的照到了地景,一些前景逆光的作品均出自這個時間段。

拍攝注意:如果拍攝地地勢開闊平坦,這個階段會持續兩小時左右。如果你拍攝的區域是低洼的山谷,可能光線早就沒了。所以要提前熟悉地勢對拍攝時間進行預判。如果你的腳下有漂亮的野花,那麼在此時選擇逆光拍攝就再好不過了,你能捕捉到那些迷人的輪廓光。

第四階段:剩下的時間段

太陽距地平線兩小時開外的所有時間,此時太陽入射角越來越接近直角。這意味著有更多波長較短的冷光射入大氣層,光線越接近正午就越白。此時的太陽光強烈而且景物投射出的陰影粗短。要盡量避免在這個時間段的拍攝。

但是,All light is good light,無論光線條件如何糟糕,往往,一張好的作品欠缺的永遠是你內心的想法。所以,不要停止在這個時間段的探索,或許你不經意的一瞥,就能成就一張經典的作品。

這張作品拍攝於拍米爾高原的下午,一個被風暴席捲的濕地。雖然那時的光線比較平而且白。但漫天的雲層為我遮蔽了大部分的光線,天空只留了一點點的窗口,陽光射在了遠方的山坡上。

拍攝注意:這個時間段佔據著一天內的大部分時間,最理想的狀況是多雲天,一部分的光線會被雲層擋住,而另外一部分光線則會穿透雲層間隙形成局域光,使原本很平的場景有明暗的對比。如果是大晴天,通常很少用廣角,可以通過長焦捕捉一些局部細節。

經常,我看到一些拙劣的風光作品:第2或者第3階段的地景+第1階段的雲。這種一般有兩種情況:

1.拿火燒雲合成圖片,但是地景的光線已經露出了馬腳。

2.後期太貪心,將天空的雲往紅色調整,這樣只會畫蛇添足讓照片顯的怪異不真實。這一點甚至連一些很有資歷的風光攝影師也犯過這樣的錯誤。

需要記住的是,無論後期如何調整,也不能違背自然現象和規律。

本來這篇文章的結尾我想做個2017姍姍來遲的年終總結,突然發現拍的照片還有一堆沒修出來,為了顯得不那麼草率,於是做了一個我寫的文章的集合放在文末,希望大家溫故知新,2018,我會繼續為大家帶來高質量的文章和精彩的作品!

我是極影AdventureX成員—Miller姚明來

極影AdventureX

極限挑戰

極致影像

極客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Thomas看看世界 的精彩文章:

探索極致風光之美-托馬斯的2017攝影照片精選

TAG:Thomas看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