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器材資訊:日本年度最佳相機回顧精選(1)

器材資訊:日本年度最佳相機回顧精選(1)

1954年,日本相機和光學儀器檢測所(JCII)正式成立,JCII主要負責所有出口攝影器材的質量檢測工作。如果你手中還保留有上世紀80年代或更早生產的日本相機,那麼在這些相機的正面大多會有一個印有「JCII」和「QC」字樣的金黃色橢圓形貼紙。自1984年起,JCII會從前一年發布的所有日本相機中評選出「年度最佳相機」(Camera Grand Prix),「年度最佳相機」是日本照相機行業最權威的獎項之一。今天就帶著大家來回顧一下2002、2003、2004年的三款獲獎機型:佳能EOS-1D、佳能EOS-1Ds、尼康D70。

佳能和尼康在數碼時代的競爭

在1999年以前,專業數碼單反領域幾乎被柯達所壟斷,產品售價大多在1萬美元以上。1999年6月,尼康推出了首款由一個廠商完成機身和電子部分設計的數碼單反D1,不僅在設計理念上跨越了一步,同時也將成本大大降低,讓最終售價控制在6000美元以內。不過,D1的有效像素偏低,只有約274萬。到了2001年2月,尼康發布了D1的改進版D1H和D1X,後者具備約500萬像素。

如果說2001年登場的EOS-1D還只是在感光元件尺寸上超越尼康D1系列(APS-H畫幅對APS-C畫幅),那麼2002年登場的EOS-1Ds就是佳能對尼康的會心一擊。從2002年到2007年,佳能的全畫幅數碼單反產品獨霸市場整整5年,並且劃分出旗艦級的EOS-1Ds和相對普及化的EOS 5D兩個系列。

在進入2000年以後,數碼單反相機逐漸開始在新聞,尤其是體育攝影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秉承EOS-1系列的優良傳統,佳能也在進入新世紀後推出了EOS-1D、EOS-1Ds兩款旗艦機型,可以說正是開啟了佳能EOS-1D系列的輝煌歷史。

而在2003-2004年發布的眾多相機產品中,尼康D70並不是規格最突出的,也不是售價最昂貴的。但是作為一款普及型數碼單反相機,它不僅提供了比前代中高端機型D100更強的性能,同時還彌補了此前產品在啟動速度和連拍速度方面的短板。憑藉在性能、價格、尺寸方面的良好平衡,尼康D70最終獲得2004年Camera Grand Prix大獎。

時年,佳能、尼康可換鏡頭數碼相機產品還不像今天這般豐富。每個品牌都只有屈指可數的幾款產品,像佳能和尼康都是各有4款數碼單反機型,與D70相對應的就是佳能於2003年8月推出的300D。佳能300D率先將數碼單反相機單機身售價拉低到1000美元以內,單鏡頭套機的售價降至1萬人民幣左右。作為回應,尼康也在2004年1月推出了首款普及型數碼單反D70。

在產品命名方面,尼康遠不如佳能清晰。以兩位數產品為例,最先登場的是D70(2004-1),然後是D70S和D50(2005-4),再然後是D80(2006-8)、D40(2006-11)、D40X(2007-3)、D60(2008-1)、D90(2008-8)。2008年以後,兩位數編號用滿,尼康便開始使用4位數編號。

作為尼康兩位數編號機型的封筆之作

D90擁有過硬的質量和良好的口碑

時至今日仍然能夠看到使用這款機型的人

一體化設計的傳承

EOS-1D、EOS-1Ds延續了膠片時代末代旗艦機EOS-1V的機身設計風格,並將機身選配電池手柄改為和尼康F5、D1一樣的機身、豎拍手柄一體化設計。直到今天,佳能、尼康的旗艦級數碼單反仍舊會採用一體化設計,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裝在豎拍手柄里的大型電池可以提供更高的電壓(12V左右,普通數碼單反是7.4V),從而為高速連拍提供有力保障。

簡單來說,你怎麼使用EOS-1V,就可以怎樣使用EOS-1D或是EOS-1Ds。當然,作為數碼單反相機,EOS-1D和EOS-1Ds還是有一些與EOS-1V相區別的地方。首先是採用CF卡保存照片,增加IEEE1394(400Mbps)數據傳輸介面。然後就是在機身型號銘牌上方,有一個白色「小窗戶」。這個部件的作用是感知外界光線,從而控制白平衡——在膠片相機上,白平衡是由膠捲決定的;數碼相機的白平衡則可以像ISO那樣隨意調節。早期相機的測光模塊並不具備白平衡測量功能,所以像佳能EOS-1D、EOS-1Ds,尼康D2系列等早期產品,都有類似的獨立白平衡測量器。

CP+展會上展出的1D和1Ds

用感光元件區分用戶

在EOS-1D發布時,佳能已經推出了採用自主開發CMOS、具備約600萬有效像素的EOS D6000。會選擇415萬像素,一方面是為了提高高感畫質,另一方面還是為了保證拍攝速度——EOS-1D的最高連拍速度為每秒8張,非常接近EOS-1V搭配PB-E2後的最高連拍速度(每秒9張)。

至於EOS-1Ds,它採用了35.8×23.8mm的35mm全畫幅CMOS,等效係數為1.0x。約1110萬有效像素不僅帶來了更高的解析度,同時也讓商業攝影師獲得了更大畫幅的沖印可能。在當時,新聞、商業攝影分別是專業用戶群中最具代表性的兩類用戶,前者追求高速度,後者追求高像素——佳能EOS-1D、EOS-1Ds分別滿足了它們的要求。直到2010年以後,影樓市場逐漸平民化、廉價化,佳能、尼康才把「高像素」下放至次頂級產品(佳能5D系列、尼康D8x0系列),旗艦機只滿足體育、生態等追求高速度的拍攝者。

1Ds和1D的感光元件規格對比,最右邊的是EOS-D60

反觀尼康D70採用了索尼新一代APS-C畫幅約610萬像素CCD,規格與D100的CCD基本相同,是ICX413AQ或其衍生型號。採用類似規格的CCD數碼單反並不少見,尼康門下有D100、D70/D70S、D40,其他門派則有柯美A7D、A5D,賓得*ist D(DL/DS/DS2)、K100D/K110等。具體到D70上,尼康充分利用了這塊CCD的雙通道數據讀取特性。配合高速圖像處理晶元和新型動態緩存技術,D70大幅提升了開機速度、回放速度以及JPG格式的持續連拍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尼康在介紹D70的畫質時,強調了提高信噪比和擴大動態範圍。在今天,我們越來越關注數碼相機的動態範圍表現。而在12年前,大家對數碼相機的要求還停留在像素、噪點層面。

D70使用的610萬有效像素CCD

EOS-1D和EOS-1Ds的其他區別

除了感光元件外,EOS-1D和EOS-1Ds的區別還包括以下這些。簡單來說,EOS-1Ds在操作和設計上更接近於今天的數碼單反相機。

EOS-1D的感光度是ISO 200-1600,可以擴展到ISO 100和ISO 3200;

EOS-1Ds的感光度是ISO 100-1250,可以擴展到ISO 50。

EOS-1D的最高快門速度是1/16000秒,閃光燈同步速度是1/500秒;

EOS-1Ds的最高快門速度是1/8000秒,閃光燈同步速度是1/250秒。

EOS-1D的長時間曝光降噪是從1/15秒以後開始的。

EOS-1Ds則是從1秒以後開始的。

EOS-1Ds允許用戶通過機內菜單設置自定義設置,而EOS-1D必須藉助電腦。

EOS-1Ds支持FAT32格式,存儲卡容量可以超過2GB。

EOS-1Ds的機身上增加了放大按鍵。

D70的快門機構與鏡頭系統

D70在發布之初,最令人驚訝的指標恐怕是1/8000秒的最高快門速度(以及1/500秒閃光同步速度)。這是以往頂級產品才會具備的規格,近似定位的佳能300D只有1/4000秒的最高快門速度。然而,真相則是1/8000秒是通過電子、機械快門混合作用完成的,並不像頂級單反那樣真實(有一種說法是,D70的機械快門只有1/2000秒的最高快門速度)。而在實際使用中,這種電子、機械混合快門也確實暴露了一些問題。或許是因為這個原因,尼康在D50、D70/D70S後便雪藏了這種混合快門技術。

在今天,佳能、索尼、富士、奧林巴斯等相機新品已廣泛使用電子快門技術,但在12年前,尼康D70的混合快門技術這種做法則非常大膽——不過也給D70用戶帶來了一些困擾。自尼康D70發售後,用戶們便發現特定條件下(主要是較高快門速度時),照片偶爾會出現左右偏色、圖像撕裂、高光溢出、異常色帶等問題。

CP+展會上展出的D70

D70的5點對焦系統

EOS-1D的取景器

在膠片時代,佳能、尼康主流產品均採用35mm規格。進入數碼時代後,兩家廠商經歷一段時間的探索,最終將數碼感光元件的「折衷」尺寸定為APS-C規格。其中,佳能APS-C的實際尺寸約22.4×15mm、等效係數1.6x。尼康APS-C的實際尺寸約23.5×15.7mm、等效係數1.5x。

因為等效係數的緣故,35mm全畫幅標準鏡頭放在APS-C畫幅數碼單反機身上就會變成中長焦鏡頭。早些時候,佳能10D、尼康D100用戶只能選擇EF 17-40mm f/4LUSM、AF 18-35mm f/3.5-4.5D ED這樣的35mm全畫幅超廣角鏡頭作為掛機鏡頭。自從2003年起,佳能、尼康紛紛推出APS-C畫幅專用鏡頭,為需要廣角、超廣角的用戶提供了新選擇。其中,佳能APS-C畫幅專用鏡頭以EF-S作為前綴,而尼康則在鏡頭型號中加入了DX字樣。

尼康第一批DX鏡頭有AF-S DX 17-55mm f/2.8GIF-ED,AF DX 10.5mm f/2.8G ED魚眼,以及AF-S DX 18-70mm f/3.5-4.5G IF-ED。其中,AF-S DX 18-70mm f/3.5-4.5G IF-ED亦作為D70的套裝鏡頭銷售,包含在套機中的價格為300美元。

D70的套機鏡頭AF-SDX 18-70mm f/3.5-4.5G IF-ED

當時高端相機普遍採用的IEEE1394介面,現在這種介面早已難覓蹤跡。

爭奪全畫幅的制高點

佳能發布EOS-1Ds的時候,恰逢數碼單反的一個重要發展節點:全畫幅機型的誕生。

在膠片相機的發展過程中,底片規格是從大到小,最後以36×24mm規格成為主流。比它大的120規格逐漸趨於小眾,比它小的APS等規格也沒有真正流行起來。但在數碼相機的發展過程中,感光元件受技術、成本等因素制約,起初是尺寸較小的——「等效係數」隨之而來,一些35mm膠片單反上的廣角鏡頭,放在早期數碼單反上就變成了標準鏡頭甚至中長焦鏡頭。

最先推出的35mm全畫幅數碼單反的廠商是Contax,它在2001年11月發布了基於N1機身的Contax NDigital。Contax NDigital採用由飛利浦生產的約600萬像素CCD,計劃提供ISO 50-1600的感光度範圍——為什麼要說「計劃」呢?因為ContaxN Digital由於感光元件實際表現欠佳,一直拖延到2002年6月才正式上市,實際產品只提供了ISO 25-400的感光度範圍。並且,說明書上建議使用ISO 25-50進行拍攝,長時間曝光的噪點控制也很不理想。唉,真是可惜了Contax N系統的鏡頭群了。

在Contax NDigital上市後不久,柯達就在Photokina2002上推出了採用35mm全畫幅約1371萬像素CMOS的DCS Pro 14n。DCS Pro 14n基於尼康F80機身開發,採用尼康F卡口。和Contax N Digital的情況類似,DCS Pro 14n也出現了推遲發售和噪點控制不利等問題。索性,DCS Pro 14n在光線充足環境下的表現還算不錯,特別是對人像膚色有很好的還原,抓住了一大批影棚攝影師。

於2002年底上市的佳能EOS-1Ds,實際上是第3款35mm全畫幅數碼單反。但同時,它也是設計最成熟、性能最優秀、價格最親民的。再加上佳能的品牌號召力和市場推動力,市場佔有率很快超越Contax N Digital和柯達DCS Pro 14n。2004年,柯達推出了基於改良CMOS的DCS Pro SLR/n,並且追加了佳能EF卡口版本(基於適馬機身)。但這些舉動都無法阻擋勢頭迅猛的佳能。

2005年3月,Contax NDigital和整個Contax N系統宣告停產。而京瓷(Contax品牌的母公司)也宣布退出消費類相機市場。受Contax NDigital不良表現的影響,賓得最終也放棄發布基於飛利浦同規格CCD和MZ-S機身開發的全畫幅數碼單反。此後10年,賓得用戶都無比盼望PK卡口的全畫幅數碼單反,今年總算是有了些眉目。同在2005年,柯達也宣布停產DCS系列產品。數碼單反的大旗正式交至日系廠商手中。

儘管是一款普及型產品,但D70功能強、性能穩定,這款機型在當年也是很多人像攝影師的工作相機。事實上,尼康的兩位數機型都頗有「神機」風采,從D70開始直到2008年推出的D90,都保持著很高的人氣,並且服役時間超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像攝影 的精彩文章:

帶著一種樸素而真摯的情感凝視

TAG:人像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