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朝的強弩不過能射50步遠,為什麼戰國時期的強弩卻能射600步?

明朝的強弩不過能射50步遠,為什麼戰國時期的強弩卻能射600步?

戰國策.韓策一中說:天下之強弓勁弩,皆自韓出。溪子、少府、時力、距來,皆射六百步之外。

而天工開物里卻說:「凡弓箭強者行二百餘步,弩箭最強者五十步而止,即過咫尺,不能穿魯縞矣。然其行疾則十倍於弓,而入物之深亦倍之。」

明朝的強弩不過能射50步遠,而戰國時期的強弩卻能射600步。難道是中國人越來越蠢,技術水平逐年下降,或者戰國時代的中國獲得了外星科技。

根本就不存在這些瞎想,甚至可以說戰國弩如此強大之說,本身就是捕風捉影的產物。在歷代的以訛傳訛中,被人不斷抄錄。目前,根據出土文物的復原來看,戰國時代大部分單兵使用的弩,都是非常原始的木弩。也就是說弩臂本身都是用木頭製作的。對比下早早開始出現,並不斷升級的複合弓來。弩在射程、射速與威力反面,都沒有什麼優勢可言。

但由於焚書坑儒與秦末漢初的大戰亂,很多先秦時代的典籍記錄都已經早早遺失。所以,後人在翻看先秦內容時,經常會接觸到的材料都是當年縱橫家們的語錄。這些人的主要職責是在列國之間搞訛詐外交,靠三寸不爛之舌來威逼利誘對手。因而,他們總是習慣於誇大各種數字,你吹一下,我就要加倍吹回來。

在冷兵器時代,弓弩是最主要的兵器,所謂「軍器三十有六,而弓為稱首;武藝一十有八,而弓為第一」。我國著名的文物考古專家孫機先生說:「世界上最早將弓弩裝備正規軍,並使之在戰場上發揮重要作用的國家是中國。」弩其實是弓的一種,通常用足蹶開張,所以只能由步兵使用。弩箭的射程比弓箭遠多了,「然張遲,難以應卒,臨敵不過三發、四發,而短兵已接」。

可以這樣說,弩是遠射程的打擊武器,但是它的射速很慢,在中國的歷史上將弩大規模應用蛇就是宋朝。由於在建國之初北方馬場的大量的缺失,宋朝軍隊缺乏馬匹,在宋朝很難看到萬馬奔騰的鐵騎,多是以步兵為主,因此就需要剋制騎兵的武器,神機弩等為代表的威力大的弩大規模的裝備軍隊,成為了宋軍的一大特色。

宋朝軍器監中專門開設弓弩院,院中工匠達一千零四十二人。宋朝軍民在借鑒了秦朝的大風弩、三國時期的諸葛弩以及南北朝床弩的基礎上研發了踏張弩和腰弩,分別藉助了由雙足或腰足提供張力,更大程度上積蓄了弩箭的勢能。從《武經總要》前集卷13的記載看,宋朝的弓有黃樺弓、黑漆弓等四種,箭有點銅箭、鐵骨麗錐箭等十多種,弩有床子弩、踏張弩、腰弩、黑漆弩、跳鐙弩等等。

宋神宗時,宋朝軍民研發出了一種名垂史冊的神臂弓。神臂弓其實也是一種弩,但只用一人發射,射程卻遠及二百四十多步,約合372米以上,「仍透穿榆木,沒半簳」,可謂勁利霸道。因為神臂弓不笨重輕便,易於使用,「施於軍事,實有奇功」,因此成了歷史上最經典的弩具,同時也是宋朝的獨門利器。更可怕的是,在神臂弓的基礎上,韓世忠又製造出神臂弓的加強升級版——克敵弓!克敵弓「一人挽之,而射可及三百六十步」,約合558米,可以貫穿重甲,「每射鐵馬,一發應弦而倒」。

要知道,現代的軍用戰鬥手槍,有效射程也不過才五十米,而防身用的小手槍有效射程不會超過三十米。所以,克敵弓的殺傷力可謂驚人。宋朝科學家沈括因此說,宋朝「器仗鎧胄,極今古之工巧,武備之盛,前世未有其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沉淪為夢 的精彩文章:

從《尋夢環遊記》反思傳統文化的現代藝術表現

TAG:沉淪為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