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票房破紀錄,文藝片回春:2017中國電影圈有這十大新現象

票房破紀錄,文藝片回春:2017中國電影圈有這十大新現象

經歷了2016年電影市場的冷卻降溫後,今年下半年開始,行業整體呈現觸底反彈的態勢,喜事不少:全國電影總票房超過500億,銀幕總數量突破5萬塊,《戰狼2》56.8億的票房成績刷新了單片票房新紀錄,文藝佳片和正能量主旋律電影迎來了市場的春天;同時,圈內怪事兒也不少,電影爛怪豆瓣、票房低賴排片,明星尬轉型做導演、尬唱主題曲等。

細數今年中國電影圈出現的新現象,以下十件是最大亮點,你,得知道!

一、《戰狼2》成傳奇 總票房創新高銀幕數躍居世界第一

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數據顯示,截至11月20日,2017中國電影年度票房突破500億元,創歷史新高,觀影人次達到14.48億。預計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將超過550億元,觀影人次將超過15億。到2017年底,我國電影市場預計可達到北美的80%,日本的4倍。

圖片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圖片來源:藝恩資料庫

其他單片紀錄:《戰狼2》僅公映12天,其累積票房已就超過前華語片票房冠軍《美人魚》的33.92億。最終,該片收穫56.8億票房,創造了國內電影單片票房新紀錄;暖心的逆襲!慰安婦紀錄片《二十二》1.7億票房超乎意料。因為其題材的特殊性,收穫一眾自來水及好口碑,排片也完成了從1%到10%的奇蹟般逆勢增長,成為內地首部票房過億的紀錄片。印度片《摔跤吧!爸爸》票房12.99億,是印度電影在內地首次破十億,創下非好萊塢進口片的最高票房紀錄。

2017票房TOP10(圖片來源:貓眼電影)

原因分析:電影票房的大幅增長首先源於銀幕數的持續增長,縣級影院更加普及。隨著院線渠道下沉,三線及以下城市銀幕數建設快速增長,銀幕基數擴張為票房增長提供了基礎性的硬體設施支撐。

2012年--2017年10月熒幕總數及同比增長(圖片來源:網路資料整理)

據統計,2017年上半年全國院線共新增銀幕2584塊,日均新增銀幕14塊,全國電影院銀幕數已達到4.5萬塊,到了年底,這一數字已經增加至5萬塊。目前中國已經超過了美國,成為世界上擁有銀幕數最多的國家,並且還在以較快速度增長。2017年銀幕數量增幅約為19%。

其中3D銀幕數達到43788塊,佔比為87.5%,遠高於北美地區;巨幕數量達到730餘塊;大、中、小城市影院結構布局相對合理,縣級影院銀幕數已達19000餘塊,佔比約為38%。

除了銀幕數增長,推高票房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票房計算範圍的變更。從今年春節檔開始,過去不被計入票房總數的服務費開始計入票房總數。觀眾在票務網站購票過程中,每張電影票需支付網路代售服務費(3元-5元不等,該部分不參與分賬),這使得總票房的統計值要比原來高8%左右。截止2017年12月23日,全年包含服務費的綜合票房為537.7億,分賬票房為504.47億,也就是說全年的電商服務費已超33億元。

如此數額龐大的電商服務費,一方面「湊」高了票房,另一方面也意味著網路購票已日漸成為人們最普遍的購票方式。據統計,2017電商網售平均佔比高達81%,也就是說八成觀眾會選擇通過電商網售購票。

《二十二》劇照

觀眾更加看重口碑,好的片子會因為口碑的持續發酵產生話題,社交平台助力,口口相傳,推動電影票房的增長。《戰狼2》《摔跤吧爸爸》《二十二》都是這一類型。

另外,電商參與影片的投入和宣發,低價補貼電影票吸引觀眾,這樣的情況在各個熱門檔期(如賀歲檔、十一檔)尤為突出。

最後,電影消費群體基礎龐大,人口紅利帶來巨大的市場份額。

二、愛國主旋律影片猛抬頭 軍事題材借勢起飛

歷經《戰狼》、《智取威虎山》等的投石問路之後,以往被觀眾排斥的主旋律電影今年徹底迎來了春天。

從去年十一檔的《湄公河行動》,到今年暑期檔的《戰狼2》、《建軍大業》、《二十二》、十一檔的《空天獵》,主旋律電影在票房和口碑上的表現都不差,甚至可以說是很出色:《湄公河行動》成為去年十一檔的票房冠軍,《戰狼2》帶熱了今年的暑期檔,創下華語片單片的票房紀錄,《二十二》刷新了紀錄片的最高票房,且電影的口碑都不錯。

隨著這股主旋律飄揚的潮流,軍事題材的影片也借勢起飛,十一檔李晨導演、范冰冰參演的《空天獵》就是受益者,儘管電影質量一般,也在主旋律的熱潮下取得了3.18億的票房成績,明年春節檔博納還將上映《紅海行動》等軍事題材電影。

原因分析:一方面,是觀眾的情懷(或者說「情緒」)加持不自覺拉高了電影的口碑、忽略了質量上的瑕疵,像《二十二》這樣題材本身就承載巨大現實意義的電影,觀眾不會再糾結電影的技法和敘事的表達,或者故事性和藝術性,它的出現就是意義和價值。

另一方面,如《湄公河行動》、《戰狼2》這樣商業向的主旋律電影,接納了市場規律,在人物塑造和情節設置上學習了好萊塢類型片的模式,與傳統意義上的宣傳說教式主旋律電影區別開來,在愛國主義情懷和電影專業化敘事之間,取得了良好的平衡,屬於主旋律與商業片的結合。教條式的說教口吻消失了,取而代之是熱血澎湃的商業化英雄片模式,觀眾樂於接受。

三、《摔跤吧爸爸》《天才槍手》引領批片的春天

今年進入內地的批片數量達到70部,創歷史新紀錄,總票房突破50億(超過了去年的45億再創紀錄)。其中《愛樂之城》票房2.3億元、《刺客信條》票房1.5億元、《一條狗的使命》票房2億元,《摔跤吧爸爸》票房12.99億元、《天才槍手》票房2.7億……這些黑馬電影中,很多來自美國之外的地區:《摔跤吧!爸爸》來自印度、《天才槍手》是泰國電影,《看不見的客人》是純粹的西班牙出品。

批片不僅票房成績突出,質量也頗受觀眾認可,《摔跤吧爸爸》豆瓣評分高達9.1,和《尋夢環遊記》一起成為年度評分最高的作品,與《變形金剛5 》、《新木乃伊》等系列大片的爛口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隨著批片市場的火爆,阿里影業等大公司開始加入內容的爭奪戰中,批片市場越來越僧多肉少,版權費也隨之水漲船高。原來幾十萬美金可以買一堆,現在可能連一部都買不了了。

原因分析:《速度與激情》系列、《變形金剛》系列、《加勒比海盜》系列、《銀河護衛隊》系列、《金剛狼》系列、新《木乃伊》、新《美女與野獸》、《異形:契約》等系列續集片佔據了今年進口片的大半壁江山,大多延續之前的好萊塢風格,老舊的套路難以滿足大眾的口味,很多系列大片也有狗尾續貂強行圈錢的嫌疑,質量良莠不齊。而小眾口碑片在影片的質量、新鮮度都過關的前提下給觀眾帶來了更新穎的體驗,其背後的解讀空間和教育意義都強於爆米花式的無營養爽片。

四、國產文藝佳片頻現 小眾電影逐步獲得市場認可

年度IP之作《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悟空傳》、《奇門遁甲》等的口碑撲街、票房也遠不如預期,終於讓投資人看到「IP+流量」並不是萬能的,沒有好的故事和優質的表演作為基石,就算自帶流量和話題,觀眾也不會再傻乎乎去買單了。

與追逐大製作大IP相反的是,今年國產文藝片里佳作頻現,拉高了今年國產片的整體質量,年度十佳華語片終於不再難選。豆瓣評分過8分的佳片不少:郭柯的《二十二》8.8分、張艾嘉的《相愛相親》8.5分、文晏的《嘉年華》8.5分、梅峰《不成問題的問題》8.2分,還有黃進《一念無明》(7.9分)這樣優質的小眾港片、張揚《岡仁波齊》(7.7分)這樣的藏族題材紀錄電影,都可以算作今年的黑馬。

純內地出品的小眾片被各大電影節認可,《嘉年華》入圍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暴雪將至》讓段奕宏在東京電影節封帝,《老獸》讓塗們獲得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段奕宏憑藉《暴雪將至》東京電影節封帝

票房上,小眾片亦有所進步。

眾所周知,紀錄片、文藝片的排片率低,已經是行業默認的規則,一些有藝術價值的電影上映往往是有口碑無票房。但2017年,《岡仁波齊》票房破億,《二十二》1.7億,《芳華》接近10億,成馮小剛票房最高的電影,這些都是觀眾的認可創造的奇蹟。尤其是二、三線城市的市場份額增長顯著,這說明國內觀眾欣賞水平的提升,出現了不同領域的觀眾需求缺口。

原因分析:首先是政策上的支持和保障。在電影局指導下,由中國電影資料館牽頭,聯合全國主要院線、網路售票平台等多方力量成立的全國藝術院線放映聯盟,讓非商業向的小眾文藝片有了專門而廣泛的放映空間和長線的放映時間。

此外,一些有想法的青年電影人進入行業內,他們不為迎合市場需求而粗製濫造,例如導演《老獸》的周子陽,導演《一念無明》的黃進,導演《嘉年華》的文晏,導演《暴雪將至》的董越,導演《二十二》的郭柯,他們都是把電影當藝術、當作品去追求、去創作,而不是當商品去販賣。懷著這樣的初心和態度,作品才可能真誠。

當然,觀眾的認可和市場的肯定也給予了文藝片創作者一定的信心,被爛片騙多了之後,觀眾選片更加審慎,對圈錢爛片的容忍度更低,對誠意佳片的接納度更高,各個媒體自媒體評分網站等也起到了推薦引導的作用。

五、高票房電影不再被傳統巨頭壟斷 各類型的新公司成績亮眼

毫不誇張地說,2017年是中國電影行業洗牌的一年,除了影視股「跌跌不休」之外,高票房電影也不再是巨頭公司的專屬。

透過光鮮的大銀幕可以看到,中國的電影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一年上映500多部電影,排名前10位的電影拿走了202.67億元的票房,佔總票房543億元的近四成。

在這些好看的數字背後,站的不再是傳統的華誼、光線、博納等行業巨頭,新興電影發行公司通過參與投資和發行,給重工業大片保底,「逆襲」老牌電影發行公司,躋身一線階梯行列。

今年最受矚目的公司,當屬8億保底《戰狼2》的北京文化,北京文化作為發行方和保底方,憑藉《戰狼2》一部電影,股價一度飆漲53.18%,市值增長了55億,總市值達到150.62億,還出資1000萬參投了《芳華》。此外,成龍耀萊、和和影業等都紛紛搶佔春節檔的電影保底,如保底了票房表現不錯的《功夫瑜伽》《西遊伏妖篇》等。

光線主打的青春系列和小妞電影今年基本不見蹤影,最耀眼的成績是評分不高的《大鬧天竺》;樂視影業也沒有去年紅火,只有小賺的《岡仁波齊》和賠錢的《「吃吃」的愛》、《奇門遁甲》;萬達影業今年投資的影片不少,但主控的項目寥寥無幾,口碑票房表現都不亮眼;華誼兄弟最大的成績在馮小剛的《芳華》。

另外,互聯網巨頭開始搶奪大文娛板塊,與傳統影視公司爭奪份額,阿里影業今年主導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喜歡你》等電影,騰訊影業投資了《二代妖精》、以及騰訊系的貓眼投資《羞羞的鐵拳》等。

在參與電影的投資、製作與發行的同時,互聯網影業公司利用其自身的優勢快速佔領視頻平台和票務平台,(投黑馬>專註於文創領域的眾籌平台)在互聯網巨頭的博弈下,大文娛承擔著「圍魏救趙」的重任:「AT」之爭不僅體現在內容領域,同樣集中在渠道方面:騰訊、光線傳媒支撐的貓眼微影宣布合併,與阿里旗下的淘票票形成兩強對立,雙方戰火由市場份額上升到互聯網宣發,中國的電影市場有了與好萊塢方向不同的新突破。

傳統巨頭今年表現不亮眼,一方面也是遇到了電影小年,明年,博納的《紅海行動》,華誼的《神探狄仁傑》等重磅項目將與觀眾見面,應該能取得不錯成績。

原因分析:大文娛板塊成為互聯網巨頭爭奪的戰場,版權也構成巨頭公司生態建設的重要一環,因此樂於為內容投資。而互聯網公司有雄厚的資金作為背景支撐,成為重要新金主,實力上吊打傳統、結構單一的電影公司;此外,互聯網公司看中了票務和宣發是電影產業在票房之外的另一塊贏利點,無法參與到內容製作與投資的公司也願意在此領域一搏。

六、日本IP取代韓國IP  成改編香餑餑

今年,日本IP突然蜂擁而至,成為電影圈的香餑餑。

翻拍後上映的《嫌疑人X的獻身》《麻煩家族》《追捕》《解憂雜貨店》《夏天19歲的肖像》等均來自日本IP,《妖貓傳》改編自日本小說,以及開機的《悖論13》和網傳立項的《秒速五厘米》真人版,都是引進的日本版權。此外,影視公司今年還在繼續瘋狂購買日本影視IP版權,《問題餐廳》《最完美的離婚》《悠長假期》《情書》等一大波日本經典IP都已售出中國翻拍權。

原因分析:國內好IP所剩無幾,原創內容匱乏,要價離譜,加上與韓國的合拍和翻拍受限,韓國的藝人導演均遭到不同程度的封殺。相比之下,購買日本IP更安全,也更利於控制成本。另外,日本IP在文化上和中國同屬於東方系,且知名度較高,故事性強,讀者多,受眾廣,方便電影的宣傳推廣和被大眾接受。

七、製片方導演手撕影評人  豆瓣成最大背鍋俠

從去年年末的《長城》開始,片方、導演手撕影評人,碰瓷豆瓣成了一些電影圈一大新興怪現象。

今年6月,《李雷和韓梅梅》出品人陳永寧公開叫板豆瓣,認為豆瓣網友給這部電影打 4.2 分是別有用心,還給豆瓣 CEO 阿北發出公開信,稱「《李韓》票房突破三千萬,是同期國產影片的突出代表,李雷和韓梅梅,兩個普通的中國學生,為國產電影的生存與發展努力著,奮鬥著。然而在您領導下的豆瓣評分上,只有可憐的 4.2 分,更有甚者,在處於置頂位置上的評論,始終都是漫罵式的攻擊,一顆星的差評。」

十一檔《縫紉機樂隊》上映前夕,導演大鵬卻跟一位影評人在網上隔空杠了起來,因為大鵬懷疑該影評人還未看片就在豆瓣上給了電影一星差評,並爆料稱其索要刪評費5000元,還在朋友圈揚言要打該影評人,表達自己對差評的憤怒。事後該影評人曬票根證實自己是看過片之後才打的分,且未索要任何錢財時,大鵬方卻選擇了不回應。

同樣是十一檔前夕,電影《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因在豆瓣評分過低,通過官方微博向豆瓣發出交涉函,交涉函中稱「一個青年導演花十二年心血認認真真給中國拍電影,被豆瓣一天毀了」。此外,導演還向各方發函索賠,有媒體分析,若是索賠成功,《逐夢演藝圈》就能完美實現營收翻番。

原因分析:票房不好怪院線,口碑不好懟豆瓣已經成為爛片求生手段,大概除此之外,他們也實在找不到其他更吸睛的宣傳方式了吧……每個創作團隊都不容易,理解導演愛惜自己的作品心切。但與其想方設法「碰瓷」致富,不如還把精力多放在創作上吧!還是那句話,真正的好作品,不怕黑!更不怕

八、明星胡攪電影 尬導尬唱尬不停

今年,首次跨界做電影導演的黃磊、黎明、王寶強、蔡康永分別給我們帶來了評分4.6的《麻煩家族》、評分3.1的《搶紅》、評分3.8的《大鬧天竺》、評分5.5的《「吃吃」的愛》,分別毀掉了他們做演員、做歌手、做主持人樹立起來的形象。

有尬轉型的,還有尬唱主題曲的。《變形金剛5》的主題曲,是張傑唱的;講述文工團故事的《芳華》非要搞個風格完全不搭的嘻哈主題曲……城會玩!

王凱擔任《銀翼殺手2049》首席內容推薦官

但最讓人不能理解的,是XX推薦官。《銀翼殺手2049》,王凱是首席內容推薦官;《王牌特工2:黃金圈》的中國推廣大使是王俊凱,《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的中國大使是鹿晗,更搞笑的是《蜘蛛俠:英雄歸來》有個「中國區嘻哈大使「---PG ONE!這些明星除了流量,跟電影本身有任何實質性關係嗎?

原因分析:大概他們想當然都以為流量=票房?

奉勸一句,熱點不要亂貼,流量並非萬能,人氣也不是票房靈藥。弄巧成拙,尷尬你我他。

九、內地票倉拯救好萊塢爛片   高分佳片卻受市場冷落

隨著中國電影市場越來越壯大,不少好萊塢大片在中國內地的票房成績,竟然比它們在本土北美地區票房還高,甚至有些電影在北美表現平庸,但由於中國觀眾的全力「拯救」,全球票房成績反而很出色。內地票倉,成了好萊塢爛片的天堂。

今年,《速度與激情8》、《生化危機5》《極限特工2》《變形金剛5》等電影在中國的票房都超過美國本土,這些在北美口碑平庸,票房一般的電影,在中國市場得到了熱烈反響,有的好萊塢製片公司直言有的電影就是專門為中國觀眾拍攝的。

與好萊塢爛片在中國票房爆倉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高分佳片在內地並不受重視,比如《銀翼殺手2049》在內地的票房只有七千多萬,《降臨》勉強破億,《敦刻爾克》、《異形·契約》的票房表現也一般。

原因分析:北美觀眾已經逐漸厭倦了無腦爆米花大片,但簡單粗暴看特效的商業大片還是深得國內觀眾的喜愛,足夠的感官刺激比讓人思考動腦的佳片更能戳到他們的G點,「去電影是為了放鬆,生活已經夠糟心了」是他們說服自己的理由。

圖片來自網路

十、《電影產業促進法》正式實施

今年3月1日,《電影產業促進法》正式實施。

相較於以往的電影條例,《電影產業促進法》是我國首部真正意義上的電影法。《促進法》從2003年開始起草,到《草案》的一審二審三審,再到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歷時14年。

意義:1、簡化審批流程。《電影產業促進法》正式實施後,對於內地製片人、導演來說,審批流程將大大簡化。一方面,電影製片單位審批、攝製電影片(單片)許可證審批均被取消,鼓勵更多的企業和個人投入電影產業,企業拍電影的門檻將進一步降低,且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另一方面,無論是電影劇本備案還是影片審查,都從國務院電影主管部門下放到省一級電影主管部門。為了防止各地審查管理和審查結果在標準與尺度上把握不一致,《電影產業促進法》在下放審批許可權的同時,規範了電影審查標準的制定和公開的程序,還設置了出現爭議的情況下再審的條款。

2、嚴打偷瞞票房。在《電影產業促進法》正式實施之前,缺乏規範的電影市場亂象頻生,「偷票房,買票房,瞞票房」害人不淺現在,《電影產業促進法》對「貼片廣告」「偷漏瞞報票房」提出了明確的懲戒措施,多家偷漏瞞報票房的影院被公示並處罰。

3、規範藝人行為。《電影產業促進法》首次把「德藝雙馨」寫入法律,要求從業人員提高自律。對於之前明星吸毒嫖娼這些行為,受到的懲罰更多的是道德層面問題的話,那麼「促進法」之後,再有踩紅線、越雷區的電影人和電影作品,將會受到相當嚴厲的處罰,甚至斷送職業生涯。

此外,《電影產業促進法》要求全國影院每年國產電影放映時間不得少於三分之二的規定,也被業界認為是未來放開進口配額限制後的最後一道國產片保護牆。

還有沒有從法律上明確規定分級、但影院有了自主分級提示的自覺,也算一種進步。比如今年《金剛狼3》、《異形:契約》等影片都標註了未成年需要陪同觀看的提醒。

希望明年一切都越來越好,作為觀眾的我們,能有更多好電影可以看。

(文章來源於:影吹斯汀摘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樂黑馬醬 的精彩文章:

「燃」向影視+系列化開發,達達影業如何切入網劇市場?

TAG:娛樂黑馬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