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名人傳》-偉大心靈的光芒可照耀萬古

《名人傳》-偉大心靈的光芒可照耀萬古

這本《名人傳》是今年10月份用Kindle閱讀的,共花了8天時間讀完。作者是羅曼羅蘭,譯者傅雷。

《名人傳》寫了三個著名的人物,貝多芬、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此三人都是偉大的藝術家,他們的共同之處是:他們都有著崇高的心靈,痛苦掙扎的思想,對人類萬古的美的一種追求貝多芬耳鳴卻成為偉大的音樂家,靠的是他驚人的天賦、堅強的意志和對音樂的熱愛之情。米開朗基羅是天才的雕塑家、畫家、詩人,他的矛盾的思想貫穿他一生。托爾斯泰是大文豪,他的作品也是他的心靈他的思想的寫照,他崇高的心靈,追求真理和愛的至高理想讓人感懷,他對人類的博愛精神更讓人動容。

貝多芬 米開朗基羅 托爾斯泰

羅曼羅蘭的文筆是極富哲思、極富文採的,他在每部傳記之後對人物的評價的文辭尤其讓人熱血上頭,此三個不同時代的偉大人物,在羅曼羅蘭的筆下,更加生動、真實。他的傳記不是簡單的按時間記流水和事件,他主力於挖掘人物的性格、思想,從人物一生創作的最難撒謊作品去解讀人物。但不知是傅雷先生的翻譯之故,還是原作的原因,很多長句讀來實在有些晦澀難解,但卻也使作品給人以「深刻、高明」的印象,當然其本身確實也是深刻高明的。

《名人傳》讀書筆記

這兩年對藝術似乎有些偏見,覺得無非是虛無、呻吟的,於實際生活用處不大。但讀完《名人傳》後,這種偏見於我有些改觀。音樂家、雕塑家、詩人、作家等等,或許他們並沒有像企業家或商人那樣創造實際的財富,或者如同政治家一般帶領人民走向幸福的康庄大道,但說他們未經實際體驗便能創造出偉大的作品也是不對的。他們也在人世上生活許多年,所看所思所想未必不是真切,況且他們必涉獵於人類偉大思想集成的浩瀚書海中,比起常人在世俗的生活中享樂、掙扎、怨嘆,他們的視野更廣闊、思想更深邃。藝術也好,宗教也好,哲學家也好,思想家也罷,這些東西可使人這種具有思想的動物心有所依,可撫慰人類孤獨的靈魂和指導人類行進的方向,它們是宏觀的綱領,是必須要探討和重視的。如今這發達的物質的經濟社會似乎不能使人更加幸福,或許就是因為我們輕視了哲學、宗教、文學、藝術的緣故吧。

--------------------------------------------------

附上我粗糙的讀書筆記供大家參考:

2017-10-03 《名人傳-貝多芬》-羅曼羅蘭

貝多芬一生命運的主線是痛苦。

痛苦之一:作為以音樂而生的人,二十多歲開始聽力逐漸下降直至失聰。

痛苦之二:高尚道德和人格以及天才的稟賦,與當時社會卑俗的現狀格格不入。

痛苦之三:愛情不得終,親情不遂意,心靈的無限孤寂。

雖然一生貧窮潦倒,卻不以為意,活在自己精神世界的王國,用音樂書寫精神意志之自由。貝多芬的書信充分展露了他的內心,他堅強的意志,他崇高的品格。痛苦的命運卻毫無影響他創造的音樂,或悲壯、或喜悅、或自由、或豪邁……他是一個無比英勇的偉人!

「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

2017-10-06 《名人傳-米開朗基羅》-羅曼羅蘭

三天時間看完了米開朗基羅傳,有點囫圇吞棗,對於這麼優秀的作品一次顯然不夠。羅曼羅蘭的頗具文採的文字語言,傅雷先生精絕的翻譯,使得作品讀起來十分有營養。書中米開朗基羅的詩是極富才華的,那是種抽離而直攝心魄的感覺。羅曼羅蘭絕不是流水時間線般地敘述這個天才偉大的一生,顯然他仔細研究過米開朗基羅的作品,並投入極大的熱情和精力來分析這個藝術家的性格、人品、行為模式等。

米開朗基羅重視家族榮譽,整個家族靠著他生活,而他從不向別人所求什麼。他是天賦異稟的藝術大師,一個工作狂,不關心世俗的衣食住行,全身心投入到他的創作中。他很富有,卻過著窮人般節制的生活,從不計算自己有多少金錢。他是懦弱的,他的道德良心時常使自己陷入矛盾,使他陷入懷疑自己、否定自己的痛苦漩渦中。他脆弱多疑,內心極其孤獨,他有柏拉圖式的理想心思。他懦弱,一生大半輩子受教皇驅使,大部分時間為人做建築、繪畫和雕塑,而不敢違逆權貴提出的要求。他的極富責任心和道德感,使他耗盡心力,疲於奔命為教皇工作。他的悲觀厭世、憂鬱懷疑使他大多數時候都鬱鬱寡歡。他的才華的光芒招致旁人的嫉妒和暗算,也使他受到教皇和權貴的保護和尊敬。

這個活了八十多歲的藝術偉人,在矛盾、抑鬱、懷疑、自我糾葛中度過一生,他的生命是痛苦的,然而他的藝術成就是極其偉大的。他是偉大的雕塑家、詩人、畫家,他具有超世之才,他是文藝復興時期一顆照耀歷史萬古長河的光芒閃爍的巨星。

2017-10-07 《名人傳-托爾斯泰》——羅曼羅蘭

托爾斯泰是俄國著名的小說家,大師級人物。他的作品包涵了對國家人民深切的愛,對道德的執著的追求。

他本身又是一個矛盾體,他出生貴族卻體恤下層人民,他關心人的疾苦,社會的階級,道德的淪喪。他一生追求真理,卻陷入思想的矛盾不能自拔。換言之,他在思想上激烈地與自己作對。精神的掙扎使他長時間處於痛苦之中。他到後來有一段時間皈依宗教。

2017-10-08 《名人傳-托爾斯泰》——羅曼羅蘭

托爾斯泰的《藝術論》、《莎士比亞論》等著作反應了他對藝術的看法。他那種追求藝術崇高理想和為全人類著想的博愛精神實在讓人感動。他說藝術不應是一個特權或上層階級所獨有的,也不該由這些階級來決定藝術的標準。他說藝術應當使全人類收益,有利於民眾的團結。

他批判很多藝術家,包括貝多芬、莎士比亞等。他甚至說莎士比亞不是藝術家。他的有些觀點過於偏激或偏頗的原因在於他的藝術修養的欠缺,他沒有好好研究一位畫家的繪畫,或音樂家的作品,就武斷地做出評價。但他對自己的作品也不滿意。或許是因為他有點「憤世嫉俗」,以及懷著他自認為的對人類真理的崇高的目標吧。

2017-10-10 《名人傳-托爾斯泰》——羅曼羅蘭

《名人傳》全書完。托爾斯泰畢生追求的是真理和愛。他對人類的博愛,對人類幸福之道的追求表現在他的作品中,他的書信中。這個文學巨匠一生筆耕不輟,年輕時從過軍,辦過學校,之後似乎一生專事寫作。他一生生活在矛盾思想的痛苦中,他渴望解救痛苦的人類,對下層人民尤其富有同情心,然而他苦於找不到正確的道路,而他也痛恨他自己過著富足生活而人民貧窮受苦。他對家庭的愛和對人類的大愛是矛盾的,他對真理和愛的追求得不到親人的理解,他晚年多次試圖逃離這個家卻未能付諸實踐,他說他是懦弱的。這個偉大的思想家,就這樣在激烈的思想鬥爭中,在追求摸索人類幸福途徑中,痛苦地度過一生。

在去世前,他終於下定決心離開家庭,離開優渥的生活,最終在路途中生病離世。想起茨威格《人類群星閃耀時》中寫了托爾斯泰晚年離家出走的故事,結合這部托爾斯泰傳,更能體會這個偉人矛盾痛苦而又高尚的一生。

托爾斯泰晚年提倡無抵抗主義,並影響了後來的印度聖雄甘地的非暴力學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