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神佑魯朗林海

神佑魯朗林海

神佑魯朗林海

任偉韜

查閱資料獲悉,南迦巴瓦峰被譽為西藏的眾山之神,可見其地位的尊崇。

這座西藏林芝地區最高的山,海拔7782米,為西藏最古老的佛教「雍仲本教」的聖地。其巨大的三角形峰體終年積雪,雲霧繚繞,從不輕易露出真面目,故有「羞女峰」之稱。南迦巴瓦在藏浯中有多種解釋,諸如「雷電如火燃燒」「 直刺天空的長矛」「 天山掉下來的石頭」。地跨熱帶和寒帶的山峰有著異常險峻的地形,山峰至河谷高差達六千米,成為世界罕見的高峰深谷。主峰高聳入雲,常年雲遮霧繞,充滿著神奇的傳說。當地人們相傳天上的眾神時常降臨此山,聚會、煨桑。那高空風造成的旗雲就成為眾神們燃著的桑煙。自古,這座陡峭的山峰就吸引著人類無比的推崇和敬畏。

晴空麗日下的南迦巴瓦峰,是莊嚴聖潔的,是堂堂正正的「雪山之父」。然而,當它隱藏在密雲濃霧中,又顯得詭秘、膽怯。或許正是這個原因,才產生了那個兄弟相殘的離奇傳說。兄弟相殘的傳說,或許跟工布王與吐蕃贊普之間的歷史淵源還有一定聯繫。神話傳說在現代人看來,似乎荒誕不經。實際上,它卻是一個民族獨特經歷和集體記憶的真實反映。實際上,以南迦巴瓦為聖山,最初只是居住於大峽谷內的珞巴人和門巴人的說法。他們對於庇護自己的大山,當然不無溢美之辭地進行神化,把它看作是三界諸神棲息的神宮。而藏族卻對坐落在蠻荒之地的南迦巴瓦並無好感,視其為「魔域」或「白色冷宮」,是白神的塋地!一個看作是神,一個看作是魔。佛苯兩大宗教之間展開了你死我活的爭鬥。

在我們的行程表中,並沒有南迦巴瓦峰一游。然而,不論去哪裡,都會有它的蹤影,好像我的行程就是圍繞著這座聖山開始和結束的。

我們到魯朗林海,也不例外。

西藏之大,迫使我在敘述一個地方時,總要先說它的位置。魯朗林海位於林芝縣魯朗鎮境內,距八一鎮80公里左右的川藏路上,座落在深山老林之中,素有「叫人不想家的」美譽,整個景點如詩如畫,周邊雪山林立,溝內森林蔥籠,林間還有整齊如人工修剪般的草甸,許多民居修建在這山環水復的天上森林,周邊溪流蜿蜒,有成千上萬種野花競相開放,簡直就是人間天堂。我們去的時候,還沒有趕上杜鵑花盛開的情狀,可看著這片威嚴森森的林海。還是能夠想像到,在六月的溫暖季節里,叢叢林海中千花爭艷、奼紫嫣紅。

「魯朗」藏語意為「龍王谷」,是龍王爺居住的地方。區內樹滿青山、河流縱橫,有規模巨大、終年碧綠蒼翠、林木蔥蘢的原始森林。它是一片典型高原山地草甸狹長地帶,長約15公里,平均寬約1公里。兩側青山由低往高分別由灌木叢和茂密的雲杉和松樹組成。中間是整齊劃一的草甸,猶如人工整治一般。草甸中,溪流蜿蜒,頗具林區特色的木籬笆、木板屋、木頭橋及農牧民的村寨星羅棋布、錯落有致,勾畫了一幅恬靜、優美的「富春山居圖」。

我們的參觀點,就是在川藏公路邊的一座木頭橋上,兩側建有幾座木板屋,周圍東側遠方便是三角形錐體的南迦巴瓦峰,終年冰雪覆蓋;南側和西側環山纏繞,山上山下到處都是成片連為一體的林海,彷彿都走不到盡頭。木頭橋選址很講究,下面就是山脊,並非是空的。走在上面邊很踏實。橋的終點是一個圓形木製結構的觀景台。

可能是天色已晚的原因,藏區晝夜溫差帶給身體的不適更嚴重了,最主要是氣喘。巴士車緊追慢趕,在日落之前趕到魯朗林海。遊客可以在氣喘之隙感受林海的壯觀。據導遊梅朵介紹,我們此時的位置在色季拉山口,海拔4700米。

我們走下木頭橋,向縱深走去。

走到觀景台時,抬頭遠望景區深藍的天空。白雲飄飄,時而象賓士的駿馬,時而又恰似高原上的氂牛,時而呼嘯而去,時而又閑庭信步,象少女婀娜多姿,象小伙熱情奔放。看東方,南迦巴瓦峰雲霧繚繞,峰頂時隱時現。梅朵說,因為現在還屬於三月份,雨量較少,晴天時運氣好能夠看到主峰峰頂。倘若是六月以後,見一面主峰的容顏更難。

自東方向南再向西,放眼望去。南迦巴瓦峰下的魯朗林海顯得更加莊重威嚴,使我想起了秦俑排兵布陣的練兵場。

那成千上萬的森林不正是秦朝出土武士俑的形象嘛!看東方,那些高大的油松樹,猶如浩浩蕩蕩的武士俑,配長柄的戈、矛、戟、鉞弓弩等,嚴陣以待,等待軍事首領的檢閱。向南看,巍峨的高山上,分布著兩萬戰車、十萬騎兵,戰車上備有甲士三人,配弓箭、短劍和盾甲步卒。騎兵執劍或弓箭,馬背輔韉,形體高大,頭梳各種髮髻,身披形制不一的鎧甲。再轉向西邊,奴僕、舞樂、儀仗等後勤保障部隊,雜而不亂、有序陳列,並常附有鞍馬、牛車、庖廚用具和家畜等種類。這片神聖的林海,在夕陽的餘暉中,被刻畫的淋漓盡致,每一片樹葉、樹枝以及樹榦,如同高大魁梧、氣宇不凡的將軍,威武剛毅、身經百戰的武官,神情各異、生動傳神的士兵,可謂千樹千面互不雷同,喜怒哀樂各有其情,完全是當年秦軍將士的真實寫照。

亦或是魯朗林海正在經歷熱血沸騰的大戰。此時正是大戰前夕最為安靜的時刻。就等著太陽落幕的一剎那,在黑夜的保護中展開殊死的搏鬥。那些漸漸變得藏綠色的森林,感覺就是一群殺人如麻的絞肉機,一旦啟動,便是驚濤駭浪、橫屍遍野……

我不敢繼續想下去了。

高原的寒氣隨著日落西山而漸漸侵入我的身體,一天之中經歷了「暖、涼、冷」三個階段的變化。可是在色季拉山口,好多攝影愛好者並沒有離去,他們借那點微弱的光線,將攝影機一字排開,支好支架,靜靜地等候南迦巴瓦峰、魯朗林海的最美時刻。他們都穿著厚厚的衝鋒衣,想來是可以禦寒的。

時間過得真快,我們在此已經逗留了很久,已經超出了參觀所規定的時間,可是大家仍然沒有想離去的意思。

導遊梅朵開始催我們上車。她擔心「九轉十八彎」的川藏山路,因為司機師傅趕夜路很危險也很辛苦。

我三步一回身,想要多看一會這片神聖的林地,最後一個上了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懷來文化 的精彩文章:

石是歲月打磨的詩

TAG:懷來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