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法國進口牛肉又來了,會衝擊中國牛嗎?養殖戶們,別再「自己嚇自己」!

法國進口牛肉又來了,會衝擊中國牛嗎?養殖戶們,別再「自己嚇自己」!

應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邀請,法蘭西共和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於2018年1月8日至10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馬克龍總統是2018年第一位訪華的外國元首,也是中共十九大後到訪中國的第一位歐洲國家元首。

(圖自新華社,記者王曄 攝)

習近平強調,推動新時期中法關係更好更快發展,雙方要開展密切、深入的溝通交流。雙方要不斷培育新的合作增長點,加快推動農業食品、醫療衛生、城市可持續發展、綠色製造、金融等新興領域合作。

劃重點了!

中法經貿合作過去集中在「航空航天、核能和高鐵」這「老三樣」,以後要拓展新興領域,比如:

農 業 食 品

中法兩國農業合作中,哪些最受關注呢?

根據剛剛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法蘭西共和國聯合聲明》:雙方均高度重視法國牛肉輸華的檢驗檢疫問題,將作為未來6個月優先合作的重點,為實現貿易和保障安全作出努力。

牛肉,繼續「牛氣」地出現在我國的農產品進出口貿易中,上升到國家合作層面。大家可能還記得,去年,美國牛肉時隔14年再次進入中國市場就引發熱議。這回,法國牛肉又「洶洶而來」。這些進口牛肉會給中國市場帶來怎樣的影響?會衝擊國內養殖戶的錢袋子嗎?中國鄉村之聲記者採訪有關專家,為您帶來這份獨家分析。

中國市場有哪些國家的牛肉?

他們為什麼都紛紛瞄準中國?

先從法國說起。從上面聲明的表述可以看出,我國對法國牛肉的質量安全非常重視。這是因為在2000年歐洲暴發瘋牛病危機時,為避免瘋牛病蔓延到中國境內,2001年3月我國質檢總局和農業部下令禁止進口和銷售從法國、英國、愛爾蘭等13國引進的牛肉、牛組織、臟器等為原料生產製作的食品。2017年,我國質檢總局聯合農業部發布公告,解除對法國30月齡以下牛的剔骨牛肉禁令。這也是時隔16年後,中國人將可以再次吃上法國進口牛肉。

除了法國、美國,我國還允許加拿大、阿根廷、巴西、烏拉圭、智利、澳大利亞、紐西蘭、蒙古、哥斯大黎加、墨西哥、匈牙利、南非等國家向我國出口牛肉及其可食用副產品的部分或全部種類的產品。

在相關規定中,我國對進口牛肉的要求均有一條——30月齡以下牛。「為了保證食品安全和人們的健康,我國對國外牛肉進口設置了門檻。」國家肉牛氂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曹兵海告訴中國鄉村之聲記者,「一是30月齡以下牛沒有生育過,年齡比較小;二是得瘋牛病的牛大多在三歲以上,年齡限制可以避免暗藏的風險。」

外國的牛為什麼紛紛「把目光投向中國」?

因為中國的市場規模和消費潛力非常大!據商務部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牛肉年消費量已達800萬噸,市場規模高達3600億元。另據農業部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中國是全球牛肉消費需求增長最快的市場。

曹兵海則用「爆炸式增長」來形容我國的牛肉消費。他曾在全國四個城市做過抽樣調查,發現隨著年齡的降低,人對牛肉的消費佔所有肉類消費的比例越來越高。「30歲以下人群的牛肉消費量是40歲以上人群的兩倍,而且對下一代的牛肉消費帶動會更強。國內肉牛產業已經滿足不了國內的牛肉需求了,牛肉進口就在情理之中。」

由此

一個頗受大家關心的問題來了

進口牛肉會對中國牛肉造成衝擊嗎?

對心理的影響,

更甚於對市場的影響!

據卓創資訊監測,2017年的肉牛價格整體處於上漲態勢。卓創資訊市場分析師姬光欣說:「2017年第四季度屬於消費旺季,肉牛價格向好。一公斤能達到26元左右,比三季度漲了3.5%。肉牛價格上漲,就助推了牛肉的市場價格上漲。」

國內的牛肉消費,仍然以國產牛肉為主。進口牛肉即使進入普通老百姓的家庭,在量上也是很少的。」姬光欣表示,「中國對進口牛肉的依存度很低,所以進口牛肉對國內牛肉價格形不成衝擊。因為國內的牛肉和肉牛供應有缺口,屬於供小於求,進口只是彌補了缺口,而且還沒有完全彌補上。」從數量上來看,進口牛肉總量也只有國產牛肉的十分之一。

說起進口牛肉,大家總能立刻想到去年的美國牛肉進口「解禁」。「美國牛肉進口時,人心的恐慌程度遠遠大於美國牛肉對中國肉牛產業、牛肉市場的衝擊程度。」曹兵海感嘆。

圖為去年超市中售賣的美國進口牛肉,價格359元一斤。(中新社 楊珺 攝)

姬光欣坦言,2017年肉牛存欄量變化的重要影響因素,就是養殖戶對美國進口牛肉的「過度擔心」。「2017年解禁美國進口牛肉的消息一發出,很多養殖戶在牛肉還沒有進口到中國之前,就提前將肉牛紛紛出欄,等待和觀望美國牛肉進口的影響,導致整體存欄量有所下降。」

然而,美國牛肉在中國「遇冷」,以每斤200—300多元的價格頓時把中國消費者澆個透心涼。姬光欣說:「看到美國牛肉對中國市場的影響不大,很多養殖戶又有重新進行飼養的打算,但已經接近年末,肉牛補欄在冬季也不是旺季,所以整體補欄的積極性也不高,存欄量增長速度比較緩慢,也就把整個價格再度提升了一個水平。」

2018年肉牛市場行情預測

姬光欣分析認為,與2017年相比,2018年的肉牛價格不會出現明顯回落,預計會出現小幅波動,其影響因素有兩個:

一是存欄量、出欄量逐漸增加,供應量也逐漸增加。2017年養殖戶擔心美國牛肉進口影響而出欄又補欄,其補欄效果在2018年第二季度以後開始顯現。

二是進口因素,雖然對市場的直接影響不明顯,但影響的是養殖戶的心理,可能造成市場出現某一時間段的低谷。

但是整體來看,因為牛肉消費呈現增長趨勢,對價格形成支撐,所以價格變化不會特別明顯。

面對目前的市場,

國內的養殖戶如何「練內功」?

曹兵海認為:「中國的養殖場戶、牧場、企業面臨的共同問題是只重視生產,現在必須要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他給養殖戶們提出兩點建議:

一是不要盲目擴大規模,要進行差異化生產。因為我國的資源和土地承載能力有限,養殖戶要從追求規模到進行差異化生產,從牛種、飼養到延長產業鏈,可以做加工、開餐飲店。

二是用企業的理念來經營,用經營的理念來養牛。養殖戶要聯合起來,成立合作社或企業,抱團發展。

「只要養牛能賺錢,中國的牛產業就越來越強壯。只要我們有差異化,國產牛肉在中國市場的生命力,比其他任何國家都強大。」曹兵海說。

姬光欣提醒肉牛養殖戶,加強養殖管理:「對於自繁自養的肉牛養殖場戶,要提升母牛產子的數量,做好防疫,提高飼料轉化率,縮短出欄的時間段,增加效益。」

評論:

中國人餐桌上的牛肉主要仍是國產

經濟之聲評論員 蔡軍

中國將在半年內對法國牛肉進口完全解禁,釋放出中法貿易轉型升級的信號。中法兩國發展貿易,正在不斷拓展新的領域。法國是養牛業發達的大國,牛肉產量佔了歐盟的五分之一。牛肉是法國出口的新增長點,來平衡中法雙方的貿易。

中國市場的牛肉進口量大約是80萬噸,佔全球牛肉總進口量的十分之一,一直是世界幾大牛肉出口國緊盯的「寶礦」。 目前中國牛肉進口是「三國演義」,巴西、澳大利亞、美國「三足鼎立」。但進口法國牛肉不僅僅是把「三國演義」變成「四國大戰」,而且符合中國貿易新合作方向。巴西、澳大利亞、美國都在太平洋沿岸,這三家份額有大小,但這「JQK」三張牌都是一個花色的。而法國位於「一帶一路」沿線,放開法國牛肉進口,說明中國貿易在「一帶一路」的方向上又譜寫出新篇章。

而對於國產牛肉來說,雖然進口的大國多了,但國產牛肉每年產量在700萬噸以上,是進口數的9倍。而且進口國也有自身的弱點。澳大利亞向中國的牛肉出口在2015年曾達到峰值。不過此後由於乾旱問題,政府限制了養牛數量造成供應下滑,使澳大利亞牛肉價格上漲,對中國的出口就驟降過40%。巴西牛肉曾出現給牛肉注水增重等問題。所以,今後大家餐桌上的牛肉主要還會是國產的。

為你推薦

圖片來源於互聯網

記者、編輯:白晨 // 責編:李沛 // 監製:曹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鄉村之聲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鄉村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