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讓文物活起來I三秦大地陝西 Part2

讓文物活起來I三秦大地陝西 Part2

今天就讓我們

一起去看看

陝西歷史博物館裡的

那些寶藏與故事~

01

唐獸首瑪瑙杯

獸首瑪瑙杯,唐代酒器

1970年在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

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該杯高6.5厘米,長15.6厘米,口徑5.9厘米

瑪瑙杯選材精良,巧妙利用玉料

的俏色紋理雕琢而成

杯體為角狀獸首形,獸雙角為杯柄

嘴部鑲金帽,眼、耳、鼻皆刻劃細微精確

唐獸首瑪瑙杯從選材、設計到工藝,都可稱為唐代玉雕藝術的精品,是至今所見的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

是唐代玉器做工最精湛的一件,

也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產物。

文物價值

陝西是文物大省,該省的博物館有很多國寶級文物,獸首瑪瑙杯就是其中一個。它又叫獸首牛角杯,不僅是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更是國之重寶。

細微處刻畫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是至今所見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其選材、設計和工藝都及其完美,是唐代玉器作工最精湛的一件,在中國是絕無僅有的。

唐獸首牛角杯全名為鑲金獸首瑪瑙杯,但並不知道它是由什麼材料製作的,它是海內外孤品,在全世界甚至找不到製作它的同類材料。雖然獸首牛角杯在唐代文物群中出土,但並不一定是唐代的產品,而應該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收藏品。獸首牛角杯是國家不允許出境展覽的極重要文物之一。

這件國之重寶,象徵著財富和權力,是一件高貴的藝術品,同時它也很可能是中西亞某國進奉唐朝的國禮,意義非同一般,是在東西方文明碰撞的火花中誕生的一件重要文物。

唐代三彩載樂駱駝俑

02

1959年出土於陝西省西安市西郊中堡村唐墓,通高58厘米,長41厘米。

造型新穎浪漫。駝背部架一平台,鋪方格紋長毯,上有樂舞俑8個,7男樂俑1女舞俑。樂俑環坐平台四周,分別執笛、箜篌、琵琶、笙、簫、拍板、排簫唐代三彩載樂駱駝俑7種樂器,在全神貫注地演奏,女舞俑婷婷玉立於7個樂俑中間,輕拂長袖,邊歌邊舞。這組樂舞俑是典型的盛唐時期的作品,舞樂者均穿著漢族衣冠,使用的卻大都是從西域傳入的樂器,表現的是流行於開元、天寶時期的「胡部新聲」即胡漢文化融合後的新舞樂。釉色鮮明亮麗,協調自然。堪稱唐三彩中的極品。

唐三彩駱駝載樂俑雖經地下埋葬一千三百多年,出土時仍光彩奪目。它是唯一一件被評定為國寶級文物的唐三彩。西安地區出土的大量唐代表現樂舞藝術的陶俑與眾多的文獻資料一起,為人們再現了當時震撼人心的樂舞之聲。它穿越時空,久久回蕩在歷史的各個角落裡。

01

西漢鎏金銀竹節銅熏爐

Z

F

A

YG

HISTORY

E

O

B

C

向上滑動閱覽

1981年出土於陝西省興平市茂陵東側從葬坑。

通高58厘米,口徑9厘米。

銅爐系博山爐形式。由爐體、長柄、底座分鑄鉚合而成,通體鎏金鋈銀,精雕細鏤,是一件至為罕見的藝術精品。

爐口外側和圈足外側刻有銘文,記其原為未央宮物,後歸陽信家,應是漢武帝賜給陽信長公主及其丈夫大將軍衛青的賞物。

熏爐的底座上透雕著兩條蟠龍,兩條龍昂首張口咬住竹柄。竹節形的柄分為五節,節上還刻著竹葉,柄的上端有三條蟠龍將熏爐托起。熏爐為博山形,爐體下部雕飾蟠龍紋,底色鎏銀,龍身鎏金,爐體上部浮雕四條金龍,龍首回顧,龍身從波濤中騰出,線條流暢,造型奇妙。整件熏爐被分為三個裝飾區域,共有九條龍裝點其間。"九"在我國古代象徵最高數字,是皇權的一種體現。爐蓋口外側刻銘文一周三十五字:"內者未央尚卧金黃塗竹節熏爐一具並重十斤十二兩四年內官造五年十月輸第初三"。底座圈足外側刻銘文三十二字:"內者未央尚卧金黃塗竹節熏爐一具並重十一斤四年寺工造五年十月輸第初四"。

我國自古就有熏香的習俗,戰國時人們就在室內放置各種熏爐,一方面凈化環境,另一方面人們認為裊裊香煙就像進入了飄渺的仙境。這件竹節熏爐的爐蓋形似多層山巒,雲霧縹緲,再加以金銀勾勒,宛如一副秀美的山景。青煙裊裊飄出,繚繞爐體,造成了一種山景朦朧,群山靈動的效果,彷彿是傳說中的上"博山"。西漢時,封建帝王為了求得長生不老之術,大都信奉方士神仙之說,博山爐就是在這種風氣影響下產生的,並在漢代廣為流行。

END

讓文物活起來

讓歷史有趣起來~

以愛與青春為名,

陪你一路成長。

不失初心,不忘初衷

本期編輯 屈靜雅

責任編輯 黃嘉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