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乳癌發病年齡比國外早10年,符合這6個特點的人當心了

中國乳癌發病年齡比國外早10年,符合這6個特點的人當心了

中國乳腺癌增速有點快

年平均增長率為3.5%,美國同期下降0.4%

受訪專家: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 徐兵河

美國南加州大學醫學院乳腺中心主任 盧 敏

日前,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2017年中國腫瘤的現狀和趨勢》報告顯示,乳腺癌發病率位列女性惡性腫瘤之首。英國《獨立報》也指出,2000年至2013年,中國乳腺癌年平均增長率約3.5%,而美國同期下降了0.4%。一系列數據引人深思,在醫療技術不斷進步的今天,為何我們控制不住乳腺癌?

發病年齡比國外早十年

美國南加州大學醫學院乳腺中心主任盧敏在國外從事乳腺癌防治工作近30年。她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北美、北歐和大洋洲是乳腺癌高發地區,以白種女性發病為主;南美、南歐和以色列屬於發病率居中地區;亞洲則是低發地區。比如,美國白種女性一生乳腺癌發病率為13.1%,而亞洲女性乳腺癌發病率為4%~7%。儘管歐美國家乳腺癌發病率高,但死亡率卻很低。美國乳腺癌平均5年生存率為90%,中國只有73.1%。

「中國乳腺癌發病率低於西方國家,增速卻位列世界首位。尤其是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發病率,已接近歐美髮達國家水平。」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徐兵河是國內乳腺癌方面的頂尖專家,他總結了「中國式」乳腺癌的兩大特點。

一是發病年齡早。中國乳癌患者發病高峰年齡在45~55歲,比西方人早10歲。其中,年輕患者相對較多,35歲以下約佔15%。二是就診病期晚。以北京為例,首診1期患者比例只有32%,2期佔52%,3期和4期分別為13%和2%。而西方國家1期患者比例超過50%,大多數患者都能早發現早治療。

六大原因致雌激素紊亂

中國乳腺癌發病率為何居高不下?徐兵河表示,目前,乳腺癌的發病機制還不太清楚,但大量流行病學調查發現,人體的雌激素水平與乳腺癌相關。若雌激素水平持續升高或作用時間延長,對乳腺上皮的刺激就會增強或延長,繼而誘發細胞惡性病變。

「相比20年前,中國女性月經初潮年齡從原來的十四五歲提早到十一二歲,停經年齡卻從40多歲推遲到50多歲,無形中使乳腺細胞暴露在更長時間的雌激素刺激之下。」徐兵河強調,與此同時,雌激素分泌紊亂越來越普遍,主要有以下原因導致。

高脂飲食。吃太多西式快餐、大魚大肉、奶油蛋糕,會導致體內脂肪增加。脂肪里的芳香化酶物質越多,會將女性體內的雄性激素轉化為雌性激素,刺激乳腺細胞過度增生,導致惡性腫瘤。

過量飲酒。女性大量飲酒後,泌乳素的分泌會增加,刺激乳腺細胞,導致增生和癌變。而男性過度飲酒會使肝臟滅活體內雌激素的能力減弱,相對提升了體內雌激素水平,增加了乳癌發生率。

晚婚晚育。生育多個孩子會降低乳腺癌的風險。研究顯示,第一個孩子出生時年齡在35歲及以下的女性通常會從懷孕中獲得保護效應。但許多中國女性因工作壓力不得不晚育。

母乳餵養低。母乳餵養會減少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風險。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對全球中低收入國家評估發現,達到6個月純母乳餵養率為37%,中國僅為20.8%。

壓力過大。壓力會影響各種激素的水平,抑制免疫系統發揮作用。一家權威女性調查機構發現,近95%的職業女性承受著各種壓力,有28%的女性為「不能適應競爭」而擔驚受怕。

缺乏運動。女性的體力活動比前幾代要少。《國際行為營養和體育運動雜誌》刊載研究指出,1991年至2011年,中國成年人體力活動水平下降近一半,女性下降的速度比男性更快。

美國早診早篩減少死亡

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癌症臨床醫生期刊》近期發布了2018年美國癌症發病情況預測報告。報告中提到,1989年至2015年,無論是癌症的發生率還是死亡率,美國都在逐步下滑,其中乳腺癌患者死亡率下降了39%。

在盧敏看來,早診早篩是最為重要的原因。上世紀70年代開始,美國進行大規模的乳腺癌篩查,使大批可能患乳腺癌的病人得到了控制和治療,降低了乳腺癌死亡率。現在,乳腺癌篩查已成為美國的免費篩查項目,無論公立醫院還是私人診所都能進行,醫生也都具有相應影像技術資格。

與美國相比,中國在早篩查、早治療方面比較欠缺。一是篩查普及率。徐兵河說,北京是國內乳腺癌篩查做得最好的城市,35~64歲的北京戶籍女性,每兩年可享受一次免費篩查。但偏遠地區,因為缺乏設備、醫保未覆蓋等原因,乳腺癌篩查的接受度很低。

二是篩查手段。盧敏說,在美國,女性40歲後會做鉬靶檢查,輔助超聲波檢查,高危人群還會做乳腺核磁。但中國女性擔心檢查帶來輻射,或因檢查過疼等原因,拒絕鉬靶檢查。她強調,40歲以後的女性乳房逐漸脂肪化,採用鉬靶檢查能更準確地看到病變,而普通超聲檢查的準確性受限於醫生水平。

三是治療規範。美國有統一的乳腺癌治療標準,通過乳腺外科、內科、整形科等多學科會診,達到綜合、精準治療目的。但中國腫瘤治療缺乏規範性,治療方法千差萬別。患者依從性也差,嫌棄5年的內分泌治療太久,用藥吃吃停停,導致複發、轉移率很高。此外,盧敏還認為,大量的新葯研製與臨床試驗,也使得美國乳腺癌的死亡率低於中國。

加強乳癌篩查是關鍵

在乳腺癌防控方面,美國有不少經驗值得國內借鑒。徐兵河認為,在鼓勵患病者積極治療的同時,遠離可控的誘發因素,能減少乳腺癌發生。

改善不良生活習慣。每天適量補充蔬菜、水果和蛋白質,減少高脂、油炸飲食,保持健康體重(BMI在18.5~24之間),堅持每周4小時的鍛煉,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堅持母乳餵養,避免長期抑鬱、焦慮等不良情緒等。

加強乳腺癌篩查。國家應投入更多,個人也要重視篩查。盧敏強調,月經初潮早、絕經遲,35歲以上未育或35歲以上生育第一胎,有乳腺癌家族史或良性乳腺病史的女性都屬於高危人群,更要警惕乳腺癌。《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範(2017)》建議,40~45歲女性每年一次乳腺鉬靶檢查,緻密型乳腺推薦與B超聯合檢查;45~69歲每1~2年進行一次乳腺鉬靶檢查,緻密型乳腺推薦與B超聯合檢查;70歲以上每2年一次乳腺鉬靶檢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時報 的精彩文章:

新年買了新衣服就OK了嗎?你錯了

TAG:生命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