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養血虛及氣虛體質食療方法
調養血虛體質
「氣為血之師」,所以在補血中常配補氣之品,氣血雙補。
血虛常常是由於脾胃虛弱、生化不足、失血過多或七情過度、暗耗陰血等因素所致。在食療上。應堅持氣血雙補的原則,建議常吃當歸、桑椹、枸杞、白芍、龍眼肉、阿膠、首烏、胡蘿蔔、葡萄、豬心、豬蹄、雞肉、羊肉、羊脛骨等。具體的食療方有以下三種,以供參考:
鯽魚補血羹
鯽魚補血羹,具有氣血雙補及養胃的功效。做法是:取鯽魚500克,枸杞子15克,桂圓肉15克,山藥15克,大棗4枚(去核),黃酒100克。將鯽魚切三段,同置碗內,加沸水、黃酒各1杯,蒸3~4小時。服湯吃肉。
龍眼肉粥
龍眼肉粥具有補血健脾、養血安神的功效。做法是:取龍眼肉15克,紅棗3~5枚,粳米100克,同煮。
小貼士:可根據各人食量不同而異,每次用量不宜過多。每日早晚服一兩碗即可,必須熱服。若過多則可引起脘腹脹滿。風寒外感等外感病患者忌用。
當歸羊肉羹
當歸羊肉羹,可溫陽補氣養血。做法是:取當歸25克,黃芪25克,党參25克,羊肉500克,蔥、生薑、料酒、味精適量。同煮,武火燒沸,文火煨爛。飲湯食肉。
小貼士: 陰虛火旺者忌食。
歸參鯽魚羹
歸參鯽魚羹,有補益氣血的功效。做法是:取鯽魚500克,當歸15克,党參15克,鹽、蔥、姜各適量。將當歸、党參用紗布包紮,加水適量,同魚煎煮1小時,撈出藥包,加鹽和蔥、姜等。分頓佐餐食用,喝湯吃魚。
小貼士:外感發熱疾病、腹部脹滿等實症忌用,陰虛發熱慎用。
薯蕷粥
薯蕷粥,可健脾胃,養心氣。做法是:取生薯蕷(山藥)100~150克,白麵粉100~150克,蔥姜各適量,紅糖少許。先將生薯蕷洗凈,颳去外皮,搗爛,同麵粉一起用冷水調成稀糊狀,上火,邊煮邊攪拌,將熟時加人切碎的蔥、姜、紅糖,稍煮一二沸即成。每天早晚各食一小碗,常年均可食用。
小貼士; 此粥需溫熱服食。
參棗米飯
參棗米飯,可補氣養胃。做法是: 取党參10克,大棗20枚,糯米250克,白糖50克,將党參、大棗放在鍋內,加水泡發後,煎煮半小時,撈去党參、大棗,留湯備用。糯米淘凈,加水適量放於碗中燕熱後扣在盤中,把棗擺在上面,再將參棗湯液加白糖攪勻煎成黏什,澆在棗飯上可。
小貼士:濕熱症患者忌食,脾胃虛弱所致的消化不良宜少用。


TAG:氣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