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第十五期:家長怎樣面對孩子的作業「拖拉症」

第十五期:家長怎樣面對孩子的作業「拖拉症」

哈菲少兒 × 付麗旻

【麗言旻語】

付老師通過分享陪伴孩子成長的小故事

把親子溝通中的智慧生動地傳達給讀者

為哈爸哈媽們提供專業的家庭教育指導

專欄定期於每周三更新

付麗旻

上海市特級教師、德育特級教師、上海市中小學班主任帶頭人工作室主持人、上海市十佳班主任、普陀區班主任工作室帶頭人、付麗旻工作室主持人、上海師範大學德育實踐基地導師、《班主任》雜誌2017年第四期封面人物、2009,2010兩屆全國思想道德建設成果展評一等獎、2010年評為第九屆全國思想道德建設先進教師、第二屆長三角班主任基本功大賽中高中組一等獎。

家長怎樣面對孩子的作業「拖拉症」

系列欄目第15

作者丨付麗旻

大多數有學齡兒童的家長都會有一個煩惱:孩子每天回家寫作業拖拖拉拉,遲遲不能進入狀態,而且家長催促多了會激起孩子更大的逆反,家庭時不時會瀰漫著火藥味。面對孩子的作業拖拉症,家長有沒有有想過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正確歸因,是尋找方法、正確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小學階段作業量正常的情況下,孩子產生作業拖拉可以從這樣幾個角度考慮問題的癥結: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內心動力的激發、外部支持系統的完善。

培養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的培養需要家長花點心思,並且因人而異。我六歲的時候進入小學讀書,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認真寫作業,有幾次沒帶鑰匙,就趴在外面的窗台上寫字,然後哄妹妹玩。其實那時候我心裡有一個隱憂,擔心父母讓我暫時不去讀書在家裡帶妹妹。那時候妹妹很小,而且堅決不肯去幼兒園,後來她又生了一場非常兇險的大病,打針的時候已經不會哭了,父母實在是沒辦法,我就成了輟學兒童,結束了一個月的小學生生活,安心在家裡帶妹妹。我後來是自學並自己找校長通過考試跳級,用四年的時間完成了我的小學教育,我還記得爸媽知道這件事時候的驚愕表情。

那段在家裡帶妹妹的時間,恰恰是我學習興趣培養的關鍵期。我記得媽媽給我買了塑料的數字玩具,妹妹睡著的時候,我就自己拿著玩,爸媽下班的時候,我會跟他們顯擺一下我自己學會的加減法。長大後父母跟我說過,一直覺得對我有愧疚心理,那麼小的孩子就必須承擔家庭責任,還耽誤了正常上學的時間,所以對我一直都是當做大人看待的,會尊重我的想法,哪怕很忙也會耐心解答我所有的問題。

慢慢地,數字遊戲已經不能滿足我的求知慾,我開始在家裡尋找一切有字的東西,第一個被我利用的就是哥哥的舊課本。每一個字都有拼音,我會經常拿著那些字去問爸媽,他們基本就是隨口告訴我怎麼讀,我當時覺得文字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充滿了渴望和好奇,所以再次上學後簡直是如魚得水,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就開始看柳青先生的《創業史》,一本字典,一本本厚厚的小說就被我啃完了。

早教?別盲目!

中國有一個成語「欲速則不達」,我的學習興趣來自延遲滿足,沒能跟小夥伴們一起上學,看著別人每天背著小書包充滿了艷羨,所以一旦得到機會後,非常珍惜,而且之前的鋪墊會形成爆發力和跨越的能力。而現在過度的早教讓孩子失去了很多童年的樂趣,其實從一開始傷害的就是孩子寶貴的學習興趣。

看到這裡家長們可能覺得有無數的委屈:我們也不想這樣啊,可是別的孩子都去上早教班了,我們也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啊。我想說的是,孩子的起跑線究竟在哪兒?什麼才是真正的早教?早教要完成的任務是什麼?如果這些問題沒有想清楚,盲目跟風進入一些機構進行那些收費高、名目繁多的所謂早教是可怕的選擇,就像是還沒懂孩子身體是否缺乏某種微量元素,就胡亂給孩子吃各種補品一樣可怕。

過度、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早教的第二個危害就是反覆的刺激和重複性訓練,不僅孩子的學習效率會大打折扣,而且孩子慢慢就習慣了被灌輸,而不是自己主動去獲得知識和技能,這也是後來的如果不補課加餐、正常的學校教育沒辦法學會的重要原因。

興趣培養的手段很多,埋伏筆、不經意的感受美好而心向神往、持續性關注並學會欣賞、感受其中的不同之處都值得家長嘗試。其實這些方法都是讓孩子領略知識、技能本身的魅力。獎勵手段的選擇也很重要,給積分、小紅花、買獎品這些外在的刺激,會產生短暫的積極效應,但是很難長期維繫,所以治本之策還是指導孩子領略所學東西內涵的美。

其實這對家長是一個非常高的要求,第一需要花費精力和時間,在陪伴的過程中完成,第二需要自己的持續充電。如果家長不愛學習,怎麼要求孩子?隨著孩子的成長,家庭文化氛圍的熏陶非常重要。

培養學習習慣

學習習慣的培養需要從生活習慣的培養入手,這個問題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有探討過(點擊此處,即可回顧)。但是也需要父母和老師的耐心指導,而且不能操之過急,教育其實就是等待的藝術,這種等待不是無為,而是有所為有所不為。

維克多讀小學一年級第一學期的時候,老師當時有一個評語:自理能力差。表現就是書包整理的不整齊,寫字速度慢,質量差,鞋帶經常系的亂七八糟。看到這個評語的時候,我沒有緊張,我有兩個依據證明我的孩子並不差:

第一個是理論依據:

通常意義上男孩的能力形成要比女孩晚兩年左右,包括動手能力,包括肌肉發育,因此男孩寫字比較慢,而且從美觀的角度跟女孩也有很大差距。所以我們經常看到小學階段深受老師好評的女孩子居多。如果忽視了這種差異性,用同樣的標準要求不同的孩子,其實就會為後來的持續教育埋下隱患。

我沒有讓維克多提早上學,他是滿七周歲才去讀一年級的,在國外的教育中,讓男孩晚一點上學,是母親送給兒子的一份禮物。心智成熟度略微提高,動手能力稍微增強,就不會因為無法彌補的差異性產生「我就是不如別人,就是比別人差」的自動負性想法。這種自動負性想法一旦形成,孩子就會變得退縮和膽怯,懶散,因為他心中有一個判斷,我就是不如別人,那麼就是努力也沒什麼用。

男孩的作業拖拉除了學習興趣之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他要面對的是每天都讓他有挫敗感的一件事,寫的不好看父母要批評,第二天老師還要批評。如果我們換位思考,這樣的情境,即使是成年人,也會產生消極倦怠和惰性,那麼不願意進入狀態是多麼水到渠成的一件事情。

第二個依據是事實依據:

從孩子上學我就在觀察其他的孩子和家長,維克多是真正的「零基礎」進入小學一年級的,別的孩子入學的時候已經可以用漢語拼音寫留言條,可是他只是在學前班學習了字母,還沒辦法把兩個字母拼在一起,但是經過短暫的一個月的學習,他已經很從容面對拼音了。

還有就是其他家長几乎包辦了所有的事情,老師看到的分類整齊的書包,其實很多並不是孩子自己動手的結果。最初的一兩個月非常辛苦,除了學習本身的壓力,還有就是周圍人對我這種教育方式的質疑:為什麼不提前教孩子呢?為什麼不幫助孩子整理呢?記得我當時跟維克多說,你學會的每一個字,每一件事都是自己努力學會的,這個本身就很棒,所以上課要用心。

其實單純的鼓勵作用不大,必須同時教會孩子方法,這個觀點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說過。需要有配套措施跟孩子一起面對困難,而不是單純地鼓勵或者高壓。當時我們給他買了一個寓教於樂的工具「咪咪拼音寶」,每天下班回到家裡,就跟他一起玩,在遊戲中孩子很快熟悉了拼音規則,而且很有成就感,慢慢跨越了障礙,不僅學會了知識,而且還學會了應用。

之前還有一個「數學寶」,我們也是跟他一起玩,而且還要有一個需要他指導和幫助的共同學習夥伴來襯托、激勵他,爸爸一直很樂於扮演這個角色,小維克多經常痛心疾首地跟我說:「爸爸怎麼那麼不用心,連續幾次都錯了,都把拼音寶裡面的貓咪給氣哭了。」我問他:「貓咪被爸爸氣哭了怎麼辦呢?」維克多說我:「要非常認真每一次都拼寫對,這樣貓咪就開心了,還有我還要教爸爸,讓他少錯點。」

其實我想說的是,孩子作業拖拉的第二個原因就是我們在鼓勵、在鞭策,甚至通過吼叫、打罵的高壓,但是並沒有給相關的輔助手段和外部的心理支持,那麼所有的壓力還是需要孩子自己去承受,甚至家長還給了新的的壓力,那麼,孩子產生逃避心理再正常不過了。這也為逐漸長大後的親子溝通障礙做足了鋪墊,孩子其實一直都覺得家長並不理解他,沒有給到他需要的支持,家長給的物質上的滿足其實不一定都是孩子最需要的。

親愛的讀者,如果你之前看過維克多書桌的故事,相信你會理解,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其實需要很多策略,家庭的文化氛圍、父母的言傳身教,包括父母進行家庭教育的方法,這些都屬於孩子的外部支持系統。有的朋友可能會質疑,如果真的必須具備這麼多因素才能形成好習慣,那麼以前的寒門貴子怎麼解釋呢?就好比我在前面說的「延遲滿足」吧,也同樣能激發內心的動力,珍惜自己能夠學習的機會。

關於學習能力

孩子的學習能力是可以習得的,以後我會有專門的文章來談學習能力培養的問題,其實在前面的很多文章中也有涉及,需要時間,更需要父母放棄急功近利的教育理念,不拘泥於每次考試的分數,而是真的指導孩子學會學習。

內心動力也很重要

維克多從學前班開始練習毛筆字,最初不捨得買宣紙給他練字,我就找一些寫過字的紙張,自己動手在反面幫他畫出米字格,讓他練慣用。經常就是他在那裡寫字,我在旁邊認真地畫格子。每周會給他一張宣紙寫好了交給老師,我最初以為他只會珍惜那張宣紙,可是後來他的書法老師跟我說,孩子說每一張紙上的格子都是媽媽辛辛苦苦畫出來的,所以必須好好寫字。

讓孩子自我規劃

另一個心理因素是家長需要了解的,我們往往要求孩子回到家裡第一件事就是去寫作業,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剛剛回到家裡,你的上司就打電話要求你馬上加班,不給你喘息的機會,一兩次還好,如果每天都是這樣,我估計你至少要在心裡罵他一百遍了。

同樣的道理,孩子剛剛放學回家,不僅身體上需要稍微放鬆,情緒上也需要一個緩衝和調整,這個時間段很敏感,如果溝通重要的問題也需要選擇避開。跟孩子做一個契約,他可以休息一下,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然後再去寫作業,最初家長可以通過觀察孩子正常完成作業的時間,給他略微寬鬆的時間完成,然後安排一些親子互動的遊戲,如果沒有及時完成作業,那麼後面的親子互動時間就被壓縮了,慢慢調整,孩子會逐步提高效率,也會有一定的自我規劃。

所謂規劃產生的前提,就是對未來有期待,好多孩子的規劃都是父母制定的,都是父母自己的期待,所以執行的時候打折扣,甚至無效就很正常了。一旦學會自我規劃,產生的動力會不可估量。我曾經說,在維克多小時候我花費了很多心思,在他進入初二之後,我只負責兩件事,就是吃飽和穿暖,好的習慣養成了,不僅能規劃好每一天,還能著眼規劃自己的未來和自己的人生,那麼家長就算解放了。這也需要責任意識的培養,我在下期文章中會跟讀者聊這個話題。

讓孩子擁有最好的家庭教育

學而優則仕是千百年來中國的文化傳統,今天的中高考制度儘管不完善,但是還是最客觀的選拔人才的途徑;就業的壓力、慘烈的社會競爭,這些東西都沉甸甸的壓在每個家長的心頭,所以就會緊張、焦慮,然後轉嫁壓力,希望孩子遙遙領先,希望孩子成績優秀,有一個好前程。這些想法可以理解,但不是有這個想法就一定能實現。

從多元智能的角度來說,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都有自己獨特的長處和優點,了解孩子的特點,因材施教,也是家庭教育的重點。就比如老師上課,有些孩子屬於聽覺型的,有的孩子屬於視覺型的,還有的孩子屬於觸覺型的,視覺型的孩子一般最容易得到老師的好感,因為他的目光始終都會跟老師有交流,聽覺型的孩子最初會被誤認為是開小差,因為他基本不會有眼光跟老師交流,觸覺型孩子最委屈,往往會被當做調皮搗蛋處罰。

教育應該充滿人文關懷,應該尊重每個個體生命的差異,很難保證每個孩子都遇到最好的老師,但是如果我們努力,每個孩子至少可以擁有最適合自己的家庭教育、擁有最好的父母。父母通過生活細節和孩子在家裡學習細節的觀察、記錄才能進行正確歸因和判斷,並找到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指導方法,再好的靈丹妙藥第一需要對症,第二需要持之以恆。改變孩子的前提是改變自己,這就是跟孩子一起成長。

小哈有感

孩子做作業拖拉是讓無數家長頭疼的問題,每每發現孩子作業效率低,往往會認為孩子是故意拖延、是因為懶、因為貪玩才耽誤了正經事,由此心中惱火,認為孩子出了問題。但其實,這樣一股腦兒責怪孩子的行為,才是「不自省」的表現。

要知道,拖延行為的本身就是孩子在用行動告訴你:我不樂意做這件事。當孩子產生這樣的心理時,催促或是硬逼都只會適得其反,作為父母,更應該去想——孩子為什麼不樂意做這件事?回想一下,是不是沒有與孩子換位思考過?是不是干涉過多讓孩子失去了自我規劃?是不是會把自己的焦慮情緒傳染給孩子?......

如果是,相信付老師本期文章會對你有所啟發。

想從根本解決孩子拖沓的問題,還是要了解孩子的想法,這樣才能靈活處理由課業引發的一系列問題、而不僅僅是作業。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是唯有給予適合孩子的、而不是自認為正確的,才能更好地解決成長路上的問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本期徵集

應對孩子作業拖拉,你有什麼妙法呢?歡迎在留言區與我們分享!

親愛的讀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哈菲少兒MBA 的精彩文章:

TAG:哈菲少兒MB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