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戰場之上哪家強 | 北宋與西夏的軍事實力比較

戰場之上哪家強 | 北宋與西夏的軍事實力比較

原標題:戰場之上哪家強 | 北宋與西夏的軍事實力比較



昨天我們談了北宋與遼國的軍事實力比較,總的結論是:兩國實力相當,誰也吞不了誰。有朋友在文下留言,提到西夏:「宋代在澶淵之盟之後就沒有和遼國的軍事衝突,並沒有一直在打仗。是中國少有的南北不同政權的和平共處模式。宋神宗發兵損失35萬人馬物資,卻動不了西夏的毫毛,偶然因素不能總是成為理由。」

確實,澶淵之盟之後,直至宋金聯合滅遼之前,一百餘年間,宋遼基本上已沒有發生戰爭。倒是西夏,給宋朝造成了非常大的麻煩。在戰場上,西夏很強悍,幾次與宋朝的戰爭,如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熙河之戰、永樂城之戰,都大敗宋師。


不過,西夏畢竟是彈丸之地,整體國力不可跟遼國相提並論,跟宋朝也不是同一檔次。宋夏對峙前期(從宋仁宗朝至神宗朝),戰場上西夏勝多敗少,令宋朝很是頭痛。但西夏也有弱點:經濟落後,嚴重依賴宋朝。



北宋司馬光這麼描述宋夏的經貿關係:「西夏所居氐羌舊壤,地所產者不過羊馬氈毯,其國中用之不盡,其勢必推其餘與他國貿易。其三面皆戎狄,鬻之不售。惟中國者,羊馬氈毯之所輸,而茶彩百貨之所自來也。故其民如嬰兒,而中國乳哺之矣。」 因此,當西夏拒絕臣服於宋王朝、或者挑釁宋王朝時,宋廷便對西夏實行經濟制裁:關閉榷場、停止互市。

宋王朝的經濟制裁可以重創西夏的國民經濟,導致物資嚴重短缺,物價暴漲,財政也因此接近崩潰:「尺布可直數百」,「民間升米百錢」,「國中困於點集,財用不給,牛羊悉賣契丹,飲無茶,一絹之值八九千錢,(民間)相為『十不如』謠怨之」。最後,西夏國主只好遣使求和。西夏的大臣也承認,「國家自青白兩鹽不通互市,膏腴諸壤,浸就式微,兵行無百日之糧,倉儲無三年之蓄,而唯恃西北一區與契丹交易有無,豈所以裕國計乎?」


也因此,在宋夏一百多年的對峙中,宋王朝對西夏的經濟封鎖,通常能夠迫使西夏就範。如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西夏元昊稱帝,翌年,元昊露出不臣之意,宋廷詔「陝西、河東緣邊舊與元昊界互市處,皆禁絕之」,六年後的慶曆四年(1044),元昊上誓表臣服,宋王朝才「置榷場於保安軍及高平寨」,恢復互市。嘉祐二年(1057),元昊之子諒祚擾邊,宋朝「要以違約則罷和市」,隨後罷去榷場,英宗治平初年,西夏「求復榷場」,宋廷不許,治平四年(1067),西夏上章謝罪,乞通和市,「乃復許之」。



宋夏對峙後期(從宋哲宗朝到徽宗朝),西夏在戰場上的優勢也逐漸喪失了。之前宋師在戰場上表現乏善可陳,很大原因是大軍遠征,後勤補給太吃力,而機動的西夏兵則沒有補給的問題。


但後來,宋王朝找到了克敵制勝的戰策、戰術,那便是「進築」加「淺攻」,一寸一寸蠶食西夏,讓西夏人大驚失色:「唱歌作樂地,都被漢家占卻,後何以堪?」 宣和元年(1119)四月,宋師攻克西夏橫山之地,征服西夏指日可待。

可惜,隨後宋朝與崛起於白山黑水間的女真部落結成「海上之盟」,定下聯金滅遼之策,戰略重心轉移至北方,放過了經略西北的歷史機會。歷史窗口從此關閉。北宋自己也引了禍水南下,自取其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們都愛宋朝 的精彩文章:

北宋與遼國,戰場上的實力到底哪家強?

TAG:我們都愛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