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曾在這一領域獨佔鰲頭的美國,竟被中國拉下水了?

曾在這一領域獨佔鰲頭的美國,竟被中國拉下水了?

1917年,它作為一種新型裝備橫空出世。100年後,當它遇上智能後,就催生出了一種可「改變未來戰場遊戲規則」的顛覆性力量——智能無人機集群技術。

不過,放眼當今世界,目前能玩的起卻只有中美兩軍事大國。

2015年,美國海軍實現了50架固定翼無人機集群飛行的紀錄,一時間風光無兩,各國只有「眼紅」的份。

這50架無人機按照主從模式飛行,利用無線自組織網路進行信息交互和共享。與以往每架飛機需要一個操作員不同,該項目通過集群地面控制站實現了同時對50架無人機的控制,將控制權逐漸轉移至飛行器,使無人機實現自主飛行和決策,以減輕操控人員的壓力。

但這風頭僅浪了一年便被咱們狠狠地給掐滅了!2016年11月,中國第一個固定翼無人機集群飛行試驗以67架飛機的數量打破了美國的紀錄。自此,中美雙方正式拉開了「智能無人機集群技術霸主」之爭。

2017年1月,挫敗的美軍捲土重來,使用了3架F/A-18超級大黃蜂戰機在空中釋放了103架「山鶉」微型偵察無人機,不僅能連續飛行半小時之久,還能自主執行情報搜集和監控任務。

不過,很遺憾的是,這103架的記錄不到半年,就再次被中國刷新、超越!2017年6月,中國電科成功完成了119架固定翼無人機集群飛行試驗。

試驗中,119架小型固定翼無人機成功演示了密集彈射起飛、空中集結、多目標分組、編隊合圍、集群行動等動作。而這也標誌著中國在智能無人機集群領域的又一突破,並奠定了中國在該領域的領先地位。

當中國第一次刷新美國無人機集群記錄的時候,美國軍方著名的蘭德智庫就曾預言:解放軍空軍部隊在未來針對美軍航母的戰鬥中,將施展大型無人機群攻擊戰術。

當時很多人包括美軍都嗤之以鼻,覺得過於看得起中國了。但是,直到2017年6月10日的那天,119架小型固定翼無人機集群在藍天中翱翔時,他們真的緊張了。

那麼這項技術究竟有什麼魔力能吸引著中美雙方寸步不讓?

「暗中觀察」。一般微小型無人機均具有很強的隱蔽性,能夠輕易突破敵方防空體系,可以運用攜帶的各型模塊化的偵察探測設備,悄悄潛入對方防護嚴密的區域進行抵近偵察,並通過蜂群間的數據鏈,將情報接力傳回,為作戰提供可靠的情報保障。

例如:在2017年7月,一架消費級無人機曾悄無聲息的降落在英國的「伊麗莎白」號航母上;

在2017年8月伊朗無人機又曾先後2次逼近「尼米茲」號航母,而最近的一次離航母竟然只隔了300米.....

「誘騙干擾」。試想一下,如果你想入侵敵方防護嚴密的上空,卻只能選擇隱身轟炸機或戰鬥機強行進入,那麼這很可能會造成嚴重的損失。但是,如若選擇成本極低的小型無人機去引誘敵方,一來損失不大,二來還能吸引敵方放空火力,消耗敵方防空火力。

不僅如此,無人機群還能攜帶電子干擾設備,可以對敵方的預警雷達、制導武器進行電子干擾、壓制、欺騙等能為空中突擊提供靠譜的掩護。

「協同作戰」。當遇到複雜、高風險區域目標時,可利用大量無人機攜帶更多、各類型的感測器及導彈,組成前沿作戰編隊,而有人駕駛機則可從後方對其控制,以此對目標進行打擊。

「多種角色」。無人機群可根據任務需求,擔任不同的角色。如:在一個無人機群內,一部分無人機負責偵察探測、信息處理,一部分則負責導彈火力,形成一個察打一體的編隊。亦或是,若干個無人機群是察,若干個是攻,那麼就能組成一個大型突擊編隊。

「集群攻擊」。試想一下,如若有一隻蜜蜂扎你,你可能不怕,那如果變成兩隻、三隻.....上百隻呢?而無人機群正是如此,充分運用複眼戰術,對敵方進行全方位、多家度的高飽和攻擊,以廉價的成本,較小的代價實現突破敵防線從而實現作戰目的。

也正是因為,所以美國才會瘋狂研究智能無人機集群技術。而中國,則更不能落下!

但正所謂,陰陽兩生,相生相剋。雖然無人機集群,具有智能化、無人化、自主化等技術優勢;具有小型化、數量多、成本低的作戰優勢,但同時也存在機動能力弱、防護能力弱、網路信號弱等問題。

因此,中美雙方之間的這場博弈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不過,目前以中國在該領域的技術來看,我們是領先於美國的。在未來,希望咱們的智能無人機集群能夠制霸藍天,成為世界之首!

朗普:我不難過...我一點都不難過中國在這方面比我們更勝一籌!

來源:中國軍網|參考消息

圖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編輯:小迷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占豪 的精彩文章:

加拿大向WTO投訴美國!美國卻高喊:中國將成最大贏家

TAG:占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