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圖說中國傳統文化專題之十大書法高清長圖名帖

圖說中國傳統文化專題之十大書法高清長圖名帖

中國書法,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字藝術,古老而悠久。在其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湧現出了一批諸如王羲之、王獻之、歐陽詢、蘇軾、趙孟頫等書法巨匠,他們用手中的筆,書寫著中國書法的瑰麗和靈動,《蘭亭序》《仲尼夢奠帖》《祭侄文稿》《草書詩帖》這些千古名篇的創作面世,更是詮釋了中國書法所達到的一個又一個高峰。留傳下來的這些中國傳世書法名帖,雖歷經千百年來的滄桑,但流轉有序。通過那些各具特色的名字題跋和歷代印記,它們極富傳奇的身世與經歷得以展示在世人面前。這些歷史的收藏家、鑒賞家們留下來的跡痕,經過歲月的洗禮,早已同作品融為一體。

《快雪時晴帖》

【作品名稱】快雪時晴帖

【作者名稱】王羲之

【創作時間】東晉

【作品規格】法帖縱23厘米,橫14.8厘米

【作品材質】麻紙墨筆

【收藏現狀】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作品簡介】《快雪時晴帖》是晉朝書法家王羲之的一封書札,其內容是作者寫他在大雪初晴時的愉快心情及對親人的問候。

釋文: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

釋義:王羲之拜上,剛才下了一陣雪,現在天又轉晴了,想必你那裡一切都好吧!那件事情沒能幫上忙,心裡糾結至今。世上很多事情就是這麼無奈。王羲之拜上,山陰張侯親啟。

此帖以圓筆藏鋒為主,起筆與收筆,鉤挑波撇都不露鋒鋩,由橫轉豎也多為圓轉的筆法,結體勻整安穩,顯現氣定神閑,不疾不徐的情態,明代鑒藏家詹景鳳以 「圓勁古雅,意致優閑逸裕,味之深不可測」形容它的特色,並且認為趙孟頫受到這件書跡的影響。不過王羲之內斂沉潛,趙孟頫微有鋒芒外露。

《快雪時晴帖》雖短短二十餘字,卻顯其和諧中妙合造化的意境,於行書中帶有楷書筆意。前後兩次「頓首」作連筆草書,第二行「果為」也作連筆。此書以圓筆藏鋒為主,神態自如,從容不迫,起筆收筆,轉換提按,似山蘊玉,雖不外耀鋒芒而精神內涵,骨力中藏,識者有「圓勁古雅,意致優閑逸裕,味之深不可測」之評。而其平和簡靜,從容中道而以韻勝的書風已成為晉人之書的特色。

王羲之

(303—361年),漢族,字逸少,原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後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是東晉偉大的書法家,被後人尊為「書聖」。他的兒子王獻之書法也很好,人們稱他們兩為"二王",另一個兒子王凝之官至左將軍,因曾任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王會稽」。代表作品有:楷書《樂毅論》、《黃庭經》、草書《十七帖》、行書《姨母帖》、《快雪時晴帖》、《喪亂帖》、行楷《蘭亭集序》等。

《中秋帖》

【作品名稱】中秋帖

【作者名稱】王獻之

【創作時間】東晉

【作品規格】貼文縱27厘米,橫11.9厘米

【作品材質】竹料紙本

【收藏現狀】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作品簡介】

釋文:「中秋不復不得相還,為即甚省如然勝,人何慶等大軍。」

《中秋帖》曾被清高宗弘曆(乾隆皇帝)譽為「三希」之一,意即希世珍寶。行書3行,共22字。帖用竹料紙書寫,這種紙東晉時尚製造不出,約到北宋時方出現。從行筆中可知,所用毛筆是柔軟的無心筆,而晉朝使用的是有心硬筆,吸水性較差,筆的提、按、轉折往往不能靈活自如,常出賊毫,如此帖那種豐潤圓熟、線條連貫、行氣貫通、瀟洒飄逸的效果是寫不出來的。清吳升《大觀錄》云:「此跡書法古厚,黑採氣韻鮮潤,但大似肥婢,雖非鉤填,恐是宋人臨仿。」

卷前引首清高宗弘曆行書題「至寶」兩字。前隔水乾隆御題一段。帖正文右上乾隆御題籤「晉王獻之中秋帖」一行。卷後有明董其昌、項元汴,清乾隆題跋,其中附乾隆帝、丁觀鵬繪畫各一段。卷前後及隔水鈐有宋北京「宣和」內府、南宋內府,明項元汴、吳廷,清內府等藏印。

《中秋帖》最大的特點,也就是行氣貫通,一瀉千里。相連屬映帶,有實連和意兩種情況,所謂實連,即一筆寫成,如「不復不得」,意連,即筆畫並不相連,而起止之間,承接分明。當然,實連是此帖的特點。實連的關鍵處在於點畫與點畫之間的承接。上一筆雖然接續下一筆,然而必使此筆寫得圓滿,才能從容而不凌亂。承接交代,或提筆暗過,順帶調整筆鋒,或筆鋒翻折、旋轉,總是筆下發力。轉筆為二王筆法的關鍵,過度輕巧,即中即側而不失其度。後世只知中鋒,改變方向時,不免故為頓挫,那就不是山陰法了。

《伯遠帖》

【作品名稱】伯遠帖

【作者名稱】王珣

【創作時間】東晉

【作品規格】原帖縱25.1厘米,橫17.2厘米

【作品材質】紙本墨筆

【收藏現狀】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作品簡介】

《伯遠帖》是一封問候友人的書信:「珣頓首頓首。伯遠勝業情期,群從之寶。自以羸患,志在優遊;始獲此出,意不剋申,分別如昨,永為疇古。遠隔嶺嶠,不相瞻臨。」短短5行47個字,表達了對友人病況的擔憂,和與友人天各一方的悵惘。此帖結體疏朗,筆順天成,寓雄強於率意之中,瘦勁古秀,董其昌稱其為「洒洒古淡」,與羲之、獻之新體區別明顯。其用筆的使轉頓挫精微之處,是摹本和刻帖難以做到的。

卷前引首有乾隆御書:「江左風華」四大字,上有乾隆御筆一璽。並御題:「唐人真跡已不可多得,況晉人耶!內府所藏右軍快雪帖,大令中秋帖,皆希世之珍。今又得王珣此幅繭紙家風信堪並美!幾余清賞亦臨池一助也。御識。」鈐「乾隆宸翰」、「涵虛朗鑒」二璽。

《蘭亭序》

【作品名稱】蘭亭序/神龍本蘭亭集序

【作者名稱】王羲之

【創作時間】東晉/唐代

【作品規格】縱24.5厘米,橫69.9厘米

【作品材質】紙本

【收藏現狀】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作品簡介】

《蘭亭序》,又名《蘭亭宴集序》、《 蘭亭集序》、《臨河序》、《禊序》等。 三大行書書法帖之一。《蘭亭序》表現了王羲之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作者的氣度、風神、襟懷、情愫,在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現。古人稱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風出袖,明月入懷」,堪稱絕妙的比喻。今天所謂的《蘭亭序》,除了幾種唐摹本外,石刻拓本也極為珍貴。

《蘭亭序》是王羲之行書中最有代表之作,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公元353年,亦即晉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與一群文人雅士會於紹興蘭亭,飲酒賦詩中趁興寫下《蘭亭序》。全序二十八行,共324字。情文並茂,心手合一,氣韻生動,被歷代學書者奉為學習行書的典範。唐太宗李世民視《蘭亭序》為至寶,命人摹臨了許多副本分賜給近臣,最後成了他的殉葬品。較好的摹本有唐馮承素雙鉤摹本,世稱《神龍本蘭亭》,因為是鉤摹本,所以較能保持其本來面目。其他如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的臨本,則多少摻雜了各人自己的筆墨氣韻,與原跡精神難免有差異。《蘭亭序》具有很強的藝術特色。其突出之處就是章法自然,氣韻生動。通觀全文,從容不迫,得心應手,使藝術風格同文字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充分表現了王羲之與朋友聚會時快然自足之情懷。就布局來說,《蘭亭序》採取「縱有行,橫無列」式,每一字,皆大小參差,不求劃一,長短相配,錯落有致,點畫亦皆映帶而生,氣脈順暢。其結構變化微妙,如楷書者卻不呆板,似草書者亦不狂怪,千姿百態,婀娜多姿。用筆十分精到,講究提按分明,收起得當,可謂「得其自然而兼其眾美」。

《仲尼夢奠帖》

【作品名稱】仲尼夢奠帖/夢奠帖並跋文全卷

【作者名稱】歐陽詢

【創作時間】唐代

【作品規格】貼文縱25.5厘米,橫33.6厘米

【作品材質】紙本墨筆

【收藏現狀】遼寧省博物館藏

【作品簡介】

《釋文:「仲尼夢奠,七十有二。周王九齡,俱不滿百。彭祖資以導養。樊重任性,裁過盈數,終歸寂滅。無有得停住者。未有生而不老,老而不死。形歸丘墓,神還所受,痛毒辛酸,何可熟念。善惡報應,如影隨形,必不差二。」

《夢奠帖》共七十八字,無款印。書法筆力蒼勁古茂。曾入南宋內府收藏,鈐有南宋"御府法書"朱文印記兩方,"紹興朱文連珠印記,後經南宋賈似道,元郭天錫,明 項元汴,清高士奇,清內府等遞藏。此帖用墨淡而不濃,且是禿筆疾書,轉折自如,無一筆不妥,無一筆凝滯,上下脈絡映帶清晰,結構穩重沉實,運筆從容,氣韻流暢,體方而筆圓,嫵媚而剛勁,為歐陽詢晚年所書,清勁絕塵,誠屬稀世之珍。

《仲尼夢奠帖》可謂歐體楷書的登峰造極之作,書法筆力蒼勁古茂。元人郭天錫在跋中曰:「此本勁險刻歷,森森然如武庫之戈戟,向背轉折深得二王風氣,世之歐行第一書也。」此帖曾入南宋內府收藏,後經南宋賈似道、元郭天錫、明項元汴、清高士奇、清內府等遞藏。

歐陽詢

(557年一641年),字信本,漢族,唐朝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唐朝著

《祭侄文稿》

【作品名稱】祭侄文稿/祭侄季明文/祭侄贈贊善大夫季明文

【作者名稱】顏真卿

【創作時間】唐代/758年

【作品規格】縱28.3厘米,橫75.5厘米

【作品材質】麻紙墨跡

【收藏現狀】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作品簡介】

釋文:維乾元元年,歲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叔,銀青光祿(大)夫,使持節,蒲州諸軍事,蒲州刺史,上輕車都尉,丹揚縣開國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於亡侄贈贊善大夫季明之靈曰:惟爾挺生,夙標幼德,宗廟瑚璉,階庭玉蘭,每慰人心。方期戩穀,何圖逆賊間釁,稱兵犯順。爾父竭誠,常山作郡,余時受命,亦在平原。仁兄愛我,俾爾傳言,爾既歸止,爰開土門。土門既開,凶威大戚,賊臣不救,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天不悔禍,誰為荼毒?念爾遘殘,百身何贖?嗚呼哀哉! 吾承天澤,移牧河關,泉明比者,再陷常山。攜爾首襯,及茲同還,撫念摧切,震悼心顏。方俟遠日,卜爾幽宅,魂而有知,無嗟久客。嗚呼哀哉!尚饗。

《祭侄稿》全稱《祭侄季明文稿》,三大行書書法帖之一。書於唐乾元元年(公元七百五十八年)。麻紙本,行書縱28.2厘米橫75.5厘米,二十三行,每行十一二字不等,共二百三十四字。鈴有「趙氏子昴氏」、「大雅」、「鮮於」、「樞」、「 鮮於樞伯幾父」、「鮮於」等印。曾經宋宣和內府、元張晏、鮮於樞、明吳廷、清徐乾學、王鴻緒、清內府等收藏,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祭侄稿》是顏真卿為祭奠就義於安史之亂的侄子顏季明所作。唐天寶十四年(755),安祿山謀反,平原太守顏真卿聯絡其從兄常山太守顏杲卿起兵討伐叛軍。次年正月,叛軍史思明部攻陷常山,顏杲卿及其少子季明被捕,並先後遇害,顏氏一門被害30餘口。 唐肅宗乾元元年(公元七五八年),顏真卿命人到河北尋訪季明的首骨攜歸,揮淚寫下這篇留芳千古的祭文。

顏真卿

(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別號應方,生於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祖籍琅玡臨沂(今山東臨沂),顏師古五世從孫、顏杲卿從弟,唐代名臣、傑出的書法家。顏真卿書法精妙,擅長行、楷,創「顏體」楷書,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並稱為「楷書四大家」。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被稱為「顏筋柳骨」。善詩文,著作甚富,有《韻海鏡源》、《禮樂集》、《吳興集》、《廬陵集》、《臨川集》,均佚。宋人輯有《顏魯公集》。

《自敘帖》

【作品名稱】自敘帖/狂草自敘帖

【作者名稱】懷素

【創作時間】唐代

【作品規格】縱28.3厘米,橫775厘米

【作品材質】紙本折頁

【收藏現狀】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作品簡介】

《自敘帖》紙本,縱28.3厘米,橫775厘米;126行,共698字。帖前有李東陽篆書引首「藏真自敘」字。原跡現在台灣故宮博物院。

《自敘帖》是懷素晚年草書的代表作。通篇為狂草,筆筆中鋒,如錐劃沙盤,縱橫斜直無往不收;上下呼應如急風驟雨,可以想見當年操觚之時,心手相師,豪情勃發,一氣貫之的情景。明代安岐謂此帖:「墨氣紙色精彩動人,其中縱橫變化發於毫端,奧妙絕倫有不可形容之勢。」

《自敘帖》唐書法僧懷素草書,中華第一草書。內容為自述寫草書的經歷和經驗,和當時士大夫對他書法的品評,即當時的著名人物如顏真卿、戴敘倫等對他的草書的讚頌。《自敘帖》是懷素流傳下來篇幅最長的作品,也是他晚年草書的代表作。明文徵明題:「藏真書如散僧入聖,狂怪處無一點不合 軌範。」明代安岐謂此帖:「墨氣紙色精彩動人,其中縱橫變化發於毫端,奧妙絕倫有不可形容之勢。」紙本,縱28.3厘米,橫775厘米,共126行,698字。書於唐大曆十二年(公元777年)。藏台灣故宮博物院。首六行早損,為宋蘇舜欽補書。帖前有明李東陽篆書引首「藏真自序」四字,後有南唐升元四年(公元940年)邵周、王囗囗 重裝題記。鈐有「建業文房之印」、「佩六相印之裔」、「四代相印」、「許國後裔」、「武鄉之印」、「趙氏藏書」、「秋壑圖書」、「項元汴印」、「安岐之印」、「乾隆」、「宣統鑒賞」等鑒藏印。

懷素

(737-799,一說725-785),字藏真,俗姓錢,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唐代書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稱「草聖」。自幼出家為僧,經禪之暇,愛好書法。與張旭齊名,合稱「顛張狂素」。懷素草書,筆法瘦勁,飛動自然,如驟雨旋風,隨手萬變。他的書法雖率意顛逸,千變萬化,而法度具備。懷素與張旭形成唐代書法雙峰並峙的局面,也是中國草書史上兩座高峰。傳世書法作品有《自敘帖》《苦筍帖》《聖母帖》《論書帖》《小草千文》諸帖。

《黃州寒食帖》

【作品名稱】寒食帖/黃州寒食詩帖/黃州寒食帖

【作者名稱】蘇軾/蘇東坡/黃庭堅/張演

【創作時間】北宋/宋代

【作品規格】縱34厘米,橫119.5厘米

【作品材質】紙本墨筆

【收藏現狀】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作品簡介】

釋文:一曰:「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卧聞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須已白。」二曰:「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蒙蒙水雲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黃州寒食帖》系三大行書書法帖之一,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蘇軾手跡。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發的人生之嘆。詩寫得蒼涼多情,表達了蘇軾此時惆悵孤獨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而出的。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黃州寒食詩帖》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被稱為「 天下第三行書」,也是蘇軾書法作品中的上乘。正如黃庭堅在此詩後所跋:「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台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

歷代鑒賞家均對《寒食帖》推崇備至,稱道這是一篇曠世神品。南宋初年,張浩的侄孫張演在詩稿後另紙題跋中說:「老仙(指蘇軾)文筆高妙,燦若霄漢、雲霞之麗,山各(指黃庭堅)又發揚蹈歷之,可謂絕代之珍矣」。自此,《黃州寒食二首》詩稿被稱之為「帖」。明代大書畫家 董其昌則在帖後題曰:「餘生平見東坡先生真跡不下三十餘卷,必以此為甲觀」。清代將《寒食帖》收回內府,並列入《三希堂帖》。乾隆十三年(1748年)四月初八日, 乾隆帝親自題跋於帖後「東坡書豪宕秀逸,為顏、楊後一人。此卷乃謫黃州日所書,後有山谷跋,傾倒至極,所謂無意於佳乃佳……」為彰往事,又特書「雪堂餘韻」四字於卷首。

蘇軾

(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台詩案」受誣陷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謚號「文忠」。 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並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蜀素帖》

【作品名稱】蜀素帖/行書蜀素帖/董其昌行書跋文

【作者名稱】米芾/米元章

【創作時間】宋代/1088年

【作品規格】縱27.8厘米,橫270.8厘米

【作品材質】烏絲欄

【收藏現狀】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作品簡介】

米芾《蜀素帖》,亦稱《擬古詩帖》。墨跡絹本,行書。縱29.7厘米,橫284.3厘米;書於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米芾三十八歲時,共書自作各體詩八首,計71行658字,署黻款。書於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米芾三十八歲時(1088年),在蜀素上所書的各體詩八首。

《蜀素帖》書於烏絲欄內,但氣勢絲毫不受局限,率意放縱,用筆俊邁,筆勢飛動,提按轉折挑,曲盡變化。《擬古》二首尚出以行惜,愈到後面愈飛動洒脫,神采超逸。米芾用筆喜"八面出鋒",變化莫測。此帖用筆多變,正側藏露,長短粗細,體態萬千,充分體現了他「刷字」的獨特風格。因蜀素粗糙,書時全力以赴,故董其昌在《蜀素帖》後跋曰:「此卷如獅子搏象,以全力赴之,當為生平合作」。另外,由於絲綢織品不易受墨而出現了較多的枯筆,使通篇墨色有濃有淡,如渴驥奔泉,更覺精彩動人。

《蜀素帖》結構奇險率意,變幻靈動,縮放有效,欹正相生,字形秀麗頎長,風姿翩翩,隨意布勢,不衫不履。用筆縱橫揮灑,洞達跳宕,方圓兼備,剛柔相濟,藏鋒處微露鋒芒,露鋒處亦顯含蓄,垂露收筆處戛然而止,似快刀斫削,懸針收筆處有正有側,或曲或直;提按分明,牽絲勁挺;亦濃亦纖,無乖無戾,亦中亦側,不燥不潤。章法上,緊湊的點畫與大段的空白強烈對比,粗重的筆畫與輕柔的線條交互出現,流利的筆勢與澀滯的筆觸相生相濟,風檣陣馬的動態與沉穩雍容的靜意完美結合,形成了《蜀素帖》獨具一格的章法。總之,率意的筆法,奇詭的結體,中和的布局,一洗晉唐以來和平簡遠的書風,創造出激越痛快、神采奕奕的意境。所以清高士奇曾題詩盛讚此帖:「蜀縑織素鳥絲界,米顛書邁歐虞派。出入魏晉醞天真,風檣陣馬絕痛快」。董其昌在《蜀素帖》後跋曰:「此卷如獅子搏象,以全力赴之,當為生平合作」。

米芾

(1051-1107),初名黻,後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為芊,時人號海岳外史,又號鬻熊後人、火正後人。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祖籍山西,然遷居湖北襄陽,後曾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能詩文,擅書畫,精鑒別,書畫自成一家,創立了「米點山水」。集書畫家、鑒定家、收藏家於一身。其個性怪異,舉止顛狂,遇石稱「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稱「米顛」。宋徽宗詔為書畫學博士,又稱「米襄陽」、「米南宮」。

《草書千字文》

【作品名稱】草書千字文

【作者名稱】宋徽宗/趙佶

【創作時間】宋代/1112年

【作品規格】縱31.5厘米,橫117.2厘米

【作品材質】描金雲龍箋

【收藏現狀】遼寧博物館藏

【作品簡介】

《草書千字文》是宋徽宗趙佶傳世的狂草作品,是中國傳世十大名帖之一。寫在一張整幅描金雲龍箋上。是趙佶四十歲時的精意作品,筆勢奔放流暢,變幻莫測,一氣呵成,頗為壯觀。是繼 張旭、懷素之後的傑作。今藏遼寧省博物館。

它是難得一見的徽宗草書長卷,以用筆、結體的熟稔精妙乃至書寫意境而論,與懷素相比,委實伯仲難分。這卷筆翰飛舞的墨跡,書於全長三餘丈的整幅描金雲龍箋之上。其底文的精工圖案,是由宮中畫師就紙面一筆筆描繪而出,與徽宗的墨寶可謂相得益彰,共同成就了這篇空前絕後的曠世傑作!被譽為「天下一人絕世墨寶」。

宋徽宗,趙佶

北宋第八代皇帝(1082—1135),河北琢縣人,是著名的書畫家。他的書與畫均可彪炳史冊,其書,首創「瘦金書」體;其畫尤好花鳥,並自成「院體」,充滿盎然富貴之氣。趙佶倡導文藝,使承繼五代舊制的「翰林圖畫院」又營運了一百多年。在政治上趙佶昏庸無能,是北宋最荒淫腐朽的皇帝。在位25年,國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終年54歲,葬於今浙江省紹興縣永佑陵。

《前後赤壁賦》

【作品名稱】前後赤壁賦/行書前赤壁賦與後赤壁賦合卷

【作者名稱】趙孟頫

【創作時間】元代/1301年

【作品規格】縱27.2厘米,橫366厘米

【作品材質】紙本墨筆

【收藏現狀】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作品簡介】

趙孟頫《前後赤壁賦》,紙本,縱二七點二厘米,橫一一點一厘米。款署大德五年,趙時年四十八歲,正值精力、體力頂峰期。其字點畫精到,結體周密,行筆勁健酣暢,唐棣跋云:「東坡二賦,松雪要每一書之,負出諸書之右,故深得晉人書法。晚年行筆圓熟,度越唐人,乃知早會用意之深如此。」

《前後赤壁賦》是元代書法家趙孟頫的楷書奇珍。元代書法,從總體上來說是一個復古為創新的時代,元代諸家以唐人楷書法為基礎,極力規模二晉,形成了一代風氣。元世祖忽必烈統一中國後,以其雄才大略,廣交有才識的漢人,從各方面發現人才,并力圖恢復舊有的體制而略更張,儘管他在文化與思想上比較開放,但在軍政、財權和殿試錄用人才等方面即對漢人嚴加限制,於是有識之士既不能在仕途上謀取功利,仍轉趨於文藝,在書法領域中趙孟頫就是一個最為傑出的代表人物。

趙孟頫

(公元1254-1322年)字子昂,自號松雪道人,湖州人,官至翰林學士。書畫詩文,篆隸正草,可謂無所不能。書法主張恢復二王法規,書風清麗圓潤,深得二王神韻氣格,對後世影響很大。學習趙字,須注意運筆的提按頓挫,切忌油滑平拖,即使在圓轉之處也要施全身之力,以腕運筆,寫出行書線條的內涵和骨力。

《草書詩帖》

【作品名稱】草書詩帖

【作者名稱】祝允明

【創作時間】明代

【作品規格】縱36.1厘米,橫1147.5厘米

【作品材質】紙本墨筆

【收藏現狀】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作品簡介】

釋文:

箜篌引

置酒高殿上,親交從我游。中廚辦豐膳,烹羊宰肥牛。

秦箏何慷慨,齊瑟和且柔。陽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謳。

樂飲過三爵,緩帶傾庶羞。主稱千金壽,賓奉萬年酬。

久要不可忘,薄終義所尤。謙謙君子德,磬折欲何求?

驚風飄白日,光景馳西流。盛時不再來,百年忽我遒。

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先民誰不死,知命復何憂?

美女篇

美女妖且閑,採桑歧路間。柔條紛冉冉,落葉何翩翩。

攘袖見素手,皓腕約金環。頭上金爵釵,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體,珊瑚間木難。羅衣何飄颻,輕裾隨風還。

顧盼遺光彩,長嘯氣若蘭。行徒用息駕,休者以忘餐。

借問女安居,乃在城南端。青樓臨大路,高門結重關。

容華耀朝日,誰不希令顏?媒氏何所營?玉帛不時安。

佳人慕高義,求賢良獨難。眾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觀?

盛年處房室,中夜起長嘆。

白馬篇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並遊俠兒。

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邊城多警急,胡瞄數遷移。

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驅蹈匈奴,左顧陵鮮卑。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

名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名都篇

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寶劍直千金,被服麗且鮮。

鬥雞東郊道,走馬長楸間。馳騁未能半,雙兔過我前。

攬弓捷鳴鏑,長驅上南山。左挽因右發,一縱兩禽連。

余巧未及展,仰手接飛鳶。觀者咸稱善,眾工歸我妍。

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膾鯉雋胎鰕,炮鱉炙熊蹯。

鳴儔嘯匹侶,列坐竟長筵。連翩擊鞠壤,巧捷惟萬端。

白日西南馳,光景不可攀。雲散還城邑,清晨復來還。

冬日烈風下寫此,神在千五百年前,不知知者誰也。枝山。

此帖書曹植《樂府》四首,又稱《手卷曹植詩四首》又名《箜篌引》。《手卷曹植詩四首》是祝允明草書成就的最傑出代表。作品狂而不亂,情濃勢足,激躍奔發,氣度不凡。其將字中妍媸和巧麗的筆畫起收動作幅度縮短,增加行筆過程中的飽滿度和厚實感。使人在視覺上既感到樸拙、沉勁而又不失流麗多姿。祝允明在這一卷後自識「冬日烈風下寫此,神在千五百年前,不知知者誰也」,道出了他意在追摹漢人,以及對自己作品的自負。是祝允明的代表作品。

祝允明

生於明英宗天順四年(一四六),卒於明世宗嘉靖五年(一五二六),字希哲,江蘇長洲(吳縣)人,因他的右手多生一手指,故自稱枝指生,又號枝山。祝允明生於宦胄之家,為書香門第,外祖父徐有貞、祖父祝顥、岳父李應楨皆飽學之士,又精於書法,在這種家庭的熏陶下相傳祝允明五歲便能作徑尺大字,九歲能詩,稍長便博覽群書,為文多奇氣,因其性疏放不拘禮節,又好飲酒,放浪形骸,故在仕途上並不得志,弘治五年舉於鄉,正德九年五十五歲時出知廣東興寧縣知府,嘉靖元年轉任應天府通判,未幾辭歸故里並構築懷星堂,與同郡文人唐寅、文徵明、 徐禎卿交善,人稱 吳中四才子,終年六十七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逸書院 的精彩文章:

中國第一個用飛機撒書法廣告並發明磨墨機的人是誰?

TAG:雲逸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