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罕見的鼻蟻錢

罕見的鼻蟻錢

攬天下百世精品,閱世間眾生萬象

蟻鼻錢是江淮流域楚國流通的貨幣,是從仿製貝轉化而來的。由於楚國的經濟、文化比中原各國落後,鎛、刀、紡輪的使用也較遲,銅鑄幣就沿用了仿製貝的形態。蟻鼻錢的形制,為橢圓形,正面突起,背面磨平,形狀像貝但體積較小。

蟻鼻幣又稱蟻鼻錢、鬼臉錢,是戰國早期(約公元前5世紀)楚國鑄造的一種銅幣。稍具貝形而偏小,大者長1.8厘米、重4克左右,小者長不足1厘米,重1--2克。錢體上尖下圓,面凸背平,尖端常有一孔。錢面陰文多見為"紊"字;此文銘於錢面,看去似一螞蟻歇於鼻尖,故俗稱"蟻鼻錢";也有釋其錢小而喻為蟻鼻錢者。"紊"字詮釋多種,有"昏墊水"、"各六朱"及"五朱"等,至今尚無定論。蟻鼻錢類除銘"紊"外,還有"金"、"君"、"行"、"忻"、"匐"、"貝"、"三"等近十種面文,多為戰國後期各地自行鑄造,未久即有刀、布錢問世,故傳世數量稀少。"忻"、"匐"等多見譜錄,實物罕極。近年來還不斷有新品發現。

中國古代的錢幣有先秦的直刀幣、三國兩晉期間的圓形方孔幣、夏代的貝幣、王莽在朝期間的布幣、董卓製作的無文小錢和戰國期間的秦半兩、蟻鼻錢、垣圜錢、漢五銖等不下幾十種,其中有二十四枚戰國期間的蟻鼻錢是我的獨愛。這些蟻鼻錢形狀橢圓,似貝殼,大的長1.8公分、重約4克,小的長缺乏1公分、重約1.5克。錢體上尖下圓,尖部有一圓孔,面凸背平,活像骷髏,故又稱鬼臉錢。

這些鬼臉錢遠看,深邃的眼眶,消瘦的鼻樑,一張啼哭的大嘴,頗似一個『咒』字;近看,額頭上橫紋道道,五六綹長發披散下來垂在耳際,形成了一幅明顯的鬼臉。此錢的字與臉有機交融,字中有臉,臉中生字,陰陽互生,天衣無縫。

蟻鼻錢,是春秋戰國期間楚國的錢銀,青銅製,孔穿,鑄行於西元前3世紀,盛行於戰國中晚期。其時,楚國的國土並不算太大,後來逐步擴展,蟻鼻錢的流轉規模也隨之擴展,逐步在長江中下游一帶形成了獨立的錢銀系統。後來,秦始皇一致六國,開端推廣秦半兩,蟻鼻錢才逐步退出錢銀舞台。

蟻鼻錢,是古代中國最早的金屬鑄幣,屬稀罕珍品。這些蟻鼻錢,常常讓人想起那些戰火紛飛的時代、那些群雄爭霸的場景,想起那句老話『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2017

深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