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大宋官窯
最新
01-12
宋代官窯瓷器 ,官瓷代表著漢族陶瓷藝術的最高成就,屬於宋代五大名窯之一, 由官府直接營建。有北宋官窯、南宋官窯之分。
官窯瓷器雖然在宋代瓷器中只佔極少數,但是由於其所處地位和具備的優越條件,使它在當時燒造了一批宮庭所需的高檔瓷器,其高超的燒造技藝和不朽的藝術價值,成為漢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
鑒賞課堂>>>微信公眾號德視寶
收藏百科全書 權威挖掘 深度解析
辨偽存真利器 專家標配 藏家必備
長按複製「DESI-BAO」進行添加關注
對於宋代官窯瓷器的鑒別,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來鑒定:
釉質的差異
宋代官窯器釉質肥厚,酥光寶暈,有玉質感。釉下氣泡顆粒大而明亮,並累疊密集,如史料「聚沫攢珠」之述。釉色以粉青、天青、炒米黃等色為多。
紋片的差異
宋代官窯器的紋片有大小開片兩種,大開片紋痕長而粗壯,有的紋痕在瓷器上自上而下呈經線走向一直到底,如一根牛毛一樣垂披於臀,因此有「牛毛紋」之稱。即使是小開片的瓷器,也不乏有幾條較長較粗的紋痕。紋痕的顏色以鱔血、魚籽黃、墨色、油灰居多,鱔血者為上品。
胎色的差異
宋代官窯器的胎色呈灰黑色或深灰色(紫灰),均色深,故稱「黑胎」,其著名的「紫口鐵足」特徵的形成,完全是由於胎色所致。而雍正的仿宋官窯器,胎色為白色、灰白色和淺灰色,這樣的胎色在器口釉薄處和足根露胎處不可能形成紫口鐵足。
底足的差異
宋代官窯器有滿釉裹足支燒和足根露胎墊燒兩種,前者器底有支釘痕,後者足根露胎為鐵足,足部修胎比較粗糙,底部無款識。雍正仿宋官窯器除了足根施以醬釉以外,其足部修胎十分精細規整。
版權說明
圖文綜合自網路;侵刪!
德視寶--科技改變收藏!


TAG:德視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