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水稻紋枯病的綜合防治措施

水稻紋枯病的綜合防治措施

水稻紋枯病的綜合防治措施

水稻紋枯病的防治, 應採用以農業防治為主的策略, 選用抗病水稻品種、加強田間水漿管理、控氮增磷鉀等。在此基礎上開展及時有效的藥劑防治, 以控制水稻紋枯病的發生及危害。

1 適時擱田, 控制氮肥

擱田可以有效控制水稻的無效分櫱, 防止水稻過早封行, 降低水稻株間濕度, 促進稻株健壯生長, 有效減輕水稻紋枯病的危害程度。生產上應將擱田作為防治紋枯病、促進水稻高產和防止水稻倒伏的重要措施來抓, 按照「苗到不等時, 時到不等苗」的要求實施。

擱田時, 一是要做到適時早擱, 水稻莖櫱數達到等穗苗的80%時就要立即開始擱田;二是要做到主動擱田, 要將水稻田間積水排干, 最好能抽溝擱田, 同時疏通「外三溝」, 使水能排得掉、降得下, 保證擱田效果;三是要做到因苗、因田制宜, 苗數多、肥料足的田塊要重擱, 苗數少、肥力差的田塊要輕擱;四是要做到多次擱田, 第1次要擱到田撐得住腳、田面裂「芝麻縫」, 復水之後繼續擱, 直至白根泛起、葉片挺起、葉色褪淡。

根據土壤類型、作物的生育特性和需肥規律, 推廣水稻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遵循「以土定產、以產定肥、因缺補缺、有機無機相結合、氮磷鉀平衡施用」的原則。推薦使用專用配方肥, 注意氮、磷、鉀三要素的比例, 增施鉀肥、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 切忌偏施氮肥, 以防水稻植株徒長和提早封行。

2 及早用藥, 以葯控病

防治水稻紋枯病, 關鍵是要早用藥, 並注意使用持效期較長的農藥品種。田間水稻生長郁蔽、高溫高濕的條件下紋枯病容易發生。

紋枯病在水稻分櫱盛期其病情主要在株間或稻叢間呈橫向水平擴展, 主要是使病株率或病叢率增加;水稻進入孕穗抽穗期, 其病情是自下而上的垂直擴展, 病害的嚴重度增加, 危害程度加重。應在水稻分櫱盛期發現病株後及早用藥。與此同時, 水稻封行前噴葯, 藥液更易噴淋到水稻植株基部的紋枯病發病部位,防效好。因此, 提倡水稻封行前噴葯防治, 以提高紋枯病防治效果。分櫱盛期紋枯病病穴率達15%即施藥防治。

井岡黴素是目前生產上防治水稻紋枯病的主要葯種。經多年使用, 紋枯病菌對井岡黴素的抗性並不是非常突出, 但需適當增加用藥量。近年來水稻紋枯病發生重, 需要頻繁使用井岡黴素, 以提高防效。因此, 應選用持效期較長的藥劑。為提高防治紋枯病的持效期和效果, 生產上可採用以井岡黴素與藥劑 (枯草芽孢桿菌、蠟質芽孢桿菌、烯唑醇、丙環唑、戊唑醇、己唑醇、咪鮮胺等) 的復配劑。

3 增加藥液, 確保防效

紋枯病多發生在水稻莖稈基部和中下部, 若是噴施的藥液量少, 則藥液噴淋不到發病部位, 且防治紋枯病的藥劑品種內吸性能較差。因此, 在防治方法上十分強調採用高藥液量的粗噴霧。只有這樣, 才能使藥液從水稻上部葉片流向水稻中下部, 使藥液充分與發病部位接觸, 並維持較長的時間, 以提高防治效果。

注意:藥劑防治紋枯病應做到藥液量充足, 噴葯均勻, 確保藥液能達到發病部位, 以提高藥劑防治效果, 要求粗噴霧, 噴施藥液量為750kg/hm。

凱瑞農化諮詢友情提示

此篇文章僅供參考,請農民朋友們根據自己所在地區環境,結合當地土壤和氣候等條件,選擇科學種植及管理方法。我們會持續提供更多的農資信息,感謝您的關注!

聯繫我們

電話:18703851750

QQ:2587071907

微信:kairuinong

官網:www.kairuinong.cn>

郵箱:2587071907@qq.com

了解更多農化咨訊和農業技術請關注公眾號「凱瑞農化咨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甜菜我的最愛 的精彩文章:

冬季養雞:呼吸道疾病的治療管理要點

TAG:甜菜我的最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