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種柑橘,這9個問題你必須知道!

種柑橘,這9個問題你必須知道!

1

新品種是否都好 ?

新品種是指由育種、選種選育出,經過品種比較試驗和一定範圍的品種區域適應性試驗,又經省(市、自治區)品種委員會審定推出的品種。

新品種與老品種相比較會具有一個或多個優良性狀,如早熟、晚熟性狀,品種的少核、無核性狀,品種的果皮肉色澤性狀,果實大小和形狀性狀,抗寒、抗旱、抗病性狀,果實的優質豐產性狀等,且這類性狀是可遺傳的。

一般而言,新選育出的品種會較原來的品種好,但新品種也會有缺點,如豐產性好,但種子增多;種子變少,但豐產性不如原來的品種等。

所以在了解新品種優良特徵、特性的同時,也要清楚其存在的不足,以利根據種植所需引進合適的新品種,切不可認為新品種都好而盲目引進種植。對待新品種要有積極性,切忌盲目性,要了解其優勢和不足,區域適應性,栽培關鍵技術和注意點,以及市場的前景。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有些苗木商,亂冠新名,拔高宣傳,以假亂真,切忌上當受騙。

2

種植是否都要挖大穴 ?

柑橘是多年生常綠果樹,在南方種植生長期長、休眠期短,所需的肥水相對落葉果樹較多,因此種植時要求挖大穴,或挖溝種植。

通常穴、溝深度與寬度要求達到0.6米以上,土壤熟化培肥後才種植。但若是在土層深厚、肥沃地種植,無需挖穴、開溝,直接種植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平地種植地下水位過高,不利根系生長,易爛根死樹。

3

種植是否以密為好 ?

柑橘種植與品種,所用砧木,種植區域的氣候條件及地形,管理水平、方式等有關。

如生長旺的品種,採用喬化砧;氣溫較高的南亞熱帶氣候區種植,山地種植,管理水平較高,採用機械化管理方式的,較生長勢弱的品種,採用矮化砧木品種。

不同的柑橘種類種植密度不同,種植密度由小到大依次為 :柚類、甜橙類、檸檬來檬類、寬皮柑橘類和金柑屬。

不同的柑橘品種種植密度也不同,如樹冠矮小的金柑(金橘)較樹冠高大的柚種植要密 ;生長勢弱的特早熟溫州蜜柑,較生長勢旺的夏橙種植要密。

隨著人工費用暴漲和機械化程度提高,今後柑橘栽植密度趨向適度稀植。

4

幼樹結果前是否要管理 ?

柑橘種植後前3年稱為幼樹,結果後的3年稱為結果幼樹,進入種植後第七、八年為成年樹結果初期,到第八、九年進入盛果期,盛果期的長短與柑橘種植後的管理水平有關,管理越好,豐產穩產(不出現大小年)盛果期越長,一般長達15年左右,管理不到位,形成大小年會縮短盛果期,提前進入衰老期。

柑橘種植前3年的幼樹管理,是樹體一生最敏感的管理時期,管理好能如期投產,豐產穩產;反之,幼樹不發芽抽梢,遲遲形不成結果的樹冠,不開花結果,還會成為「小老樹」而難使其結果,甚至樹死園毀。因此,因未結果而對幼樹失管、不管不可取,應加強幼樹管理。幼樹管理主要抓肥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治。

肥水管理:一梢兩次肥,確保春、夏、秋梢正常抽生和健壯生長,儘快形成結果的樹冠。

病蟲害防治:病蟲主要做好危害枝葉的病蟲害防治,如病害的炭疽病、瘡痂病、潰瘍病、黃龍病等;蟲害的潛葉蛾、紅蜘蛛、蚜蟲和葉甲等。

5

結果是否越早越好 ?

柑橘種植是為了結果,有的果農讓當年種植即開花的樹結果,這是誤區。

柑橘樹體未長大讓其開花結果會使花果從枝梢中奪取營養而不利樹體長大成冠,甚至形成「小老樹」而遲遲不結果。

即使隻影響枝梢生長和成冠,提前讓幼樹開花結果也是得不償失之舉,不該結果時結果,會影響結果時產量,豐產期推後。

在正常管理的情況下,應採取種後第三年讓幼樹結果。此前應加強幼樹管理,長好枝葉,避免開花結果。疏果不如疏花,疏花不如疏花蕾,在幼樹期一旦現花現蕾要儘早摘除。

6

結果是否越多越好 ?

對單個樹體而言,尤其是作為鮮食的柑橘品種,結果過多會出現如下弊端 :一是出現果實變小,降低果品合格率和優質果率,影響果品銷售、價格和收益。二是結果過多,樹體負擔過重容易出現大小年,甚至隔年結果,影響持續效益。

所以,根據不同品種,樹體大小和營養條件控制好花果量,使其連年適產、豐產才是明智之舉。

應依據不同品種、開花結果情況進行疏枝、疏果、疏花,具體做法:疏除過多的花枝、搖樹落花和按葉果比進行疏果。

小果型品種葉果比20~40:1

特早熟、早熟溫州蜜柑葉果比30~35:1

中晚熟溫州蜜柑葉果比20~25:1

中果型品種葉果比40~60:1

大果型品種,如柚葉果比150~200:1

註:對生長強旺的樹可適當降低葉果比,對生長較弱的樹,可適當增加葉果比。

7

施肥是否越多越好 ?

肥料是柑橘果樹及時結果、優質豐產的基礎,但不是施用越多越好。施肥過多不僅會造成浪費,甚至還會產生肥害,化肥污染土壤,影響柑橘生長環境,而且施肥過多,尤其是氮肥施用過多時會使植株旺長而少結果、不結果,果實成粗皮大果,品質下降而收益減少。

目前,我國柑橘生產中,缺肥和肥料浪費的現象並存,應根據不同品種、不同時期對不同肥料的需求進行測土配方施肥 ;增加有機肥使用量,減少化肥使用量 ;增加磷、鉀肥使用量,減少化肥的氮肥使用量,控制和降低肥料對環境的污染。

8

用農藥是否越多越好 ?

柑橘的病蟲害應採用綠色防控,即採用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生物調控以及科學、合理、安全使用農藥的技術,達到有效控制柑橘病蟲害,確保柑橘生產安全和果品質量安全,促進柑橘生產增產、增效的目的。

農藥使用 :一是嚴禁將不準用的農藥用於柑橘生產,具體可查看果樹禁用農藥清單。二是允許用的農藥要少用,減少用藥次數、濃度和延長最後一次使用離采果的間隔時間;及時用藥,盡量保護天敵和環境,延緩病蟲的抗藥性,減少和控制化學農藥對環境的污染。

9

早采果是否有好的效益 ?

不同柑橘有不同的成熟期,果實成熟後採收才能達到品種固有的色、香、味。果實為趕早、賣好價而早采,其結果會因品質差而失去長久的市場。

目前,為適應激烈競爭的市場,不少柑橘產區根據不同的品種確定統一的開採日期,如贛南臍橙採摘時間最早為11月初,愛媛38一般在10月中下旬開採上市,而清見、春見、不知火、大雅柑等晚熟品種則集中在2~4月,以確保果實品質和市場有好的銷路和信譽。

來源:《科學種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農業種植 的精彩文章:

TAG:農業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