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新媽要當心產後子宮脫垂

新媽要當心產後子宮脫垂

正常子宮的位置是前傾前屈的,位於膀胱和直腸之間腹部最下的盆腔內。當支撐子宮的組織受損,子宮便會從正常位置沿著陰道下降,導致子宮頸外口到達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宮全部脫出陰道口外,醫學上把這種情況稱之為子宮脫垂

子宮脫垂是一種生殖伴鄰近器官變位的綜合症,根據其脫垂程度可分為輕度中度重度。輕者會造成腰酸背痛、月經不調、白帶增多,重者還會累及膀胱和直腸,給新媽媽的工作和生活帶來極大影響。

造成產後子宮脫垂的原因

在分娩過程中,如果產婦軟產道及其周圍的盆底組織極度擴張、肌纖維拉長或撕裂、生產時間過長、分娩用力不當或是遭遇難產,都會使子宮盆底肌肉和韌帶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從而導致子宮脫垂。

分娩後,新媽如果不注意休息,頻繁做彎腰或下蹲動作、過早做重體力勞動、經常咳嗽或有習慣性便秘以及長期使用束腹帶,都會使腹壓增加、子宮向下移位,從而導致子宮脫垂。

有些新媽媽產後營養不良或過度肥胖等,也容易引起子宮脫垂。

子宮脫垂癥狀表現

輕度子宮向下移,但仍在陰道內。

多數人沒有不適感,有些人在長期站立或做重體力勞動後,會感到腰酸或有下墜感。

中度子宮頸脫至陰道口外,子宮體仍在陰道內。

出現尿急、尿頻的癥狀,打噴嚏或咳嗽時小便會不由自主地流出。

重度子宮脫出陰道口外。

下腹、陰道有明顯下墜感,行走和勞累時加重,並伴有腰酸背痛。咳嗽、排便或勞動時,陰道內有塊狀物脫出,卧床休息後回縮變小。脫出物不能自行回縮,用手複位後,一站起來也會立即掉出來,影響行動。嚴重者還會導致尿失禁或大便失禁。

子宮脫垂怎麼辦

新媽產後如果發生子宮脫垂,可以選擇手術療法非手術療法兩種方式治療。

一般來說,輕度子宮脫垂的新媽只要平時做好保健護理,提肛鍛煉,必要時採取藥物控制,盆底理療,子宮脫垂癥狀即可得到改善和恢復。

中度子宮脫垂患者,除了提肛鍛煉,可以選擇使用子宮托,同時配合針灸、服用補中益氣的中藥、盆底理療等方式治療,也可以有效改善子宮脫垂。

長期嚴重子宮脫垂藥物治療無效者,手術治療則是最有效的辦法——陰道前後壁修補或切除子宮,同時做好陰道前後壁的修補工作。

子宮脫垂的預防

做好孕期保健

做好孕期保健,及時發現並糾正胎位異常。防止發生胎位性難產是預防子宮脫垂的重要措施之一。

母乳餵養不要過久

哺乳期不能超過兩年,以免哺乳時間過長造成子宮及其盆底支持組織萎縮,引發子宮脫垂。

做好產褥期保健

產後新媽要充分休息,以利於身體恢復。產褥期、哺乳期和經期避免久站、久蹲以及從事重體力的勞動。如蹲在地上擦地、手提重物、挑擔和做上舉動作的工作。

加強營養、增強體質,防治便秘和咳嗽等容易使腹壓增高的疾病。

應注意保持會陰部清潔衛生,以免引起生殖道炎症。

做產後體操

產後要經常變換卧床姿勢,避免經常仰卧,可多做俯卧、胸膝卧位的動作,每日1~2次,每次5~10分鐘,以幫助子宮保持前傾的位置。也可在醫生的指導下做些產後體操來鍛煉腹肌,以及能夠加強盆底肌肉彈性的提肛收縮運動,可每天做收縮、放鬆肛門動作數次,每次連續進行10分鐘。

節制性生活

產後42天內應絕對禁止性生活。過早進行性生活,不僅容易造成新媽子宮感染,還會導致子宮復原緩慢,從而引起子宮脫垂。性生活最好在產後2個月後進行,性生活時也應注意動作輕柔,必要時可使用潤滑劑,防止新媽陰道受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寶寶來了 的精彩文章:

讓寶寶冬天少生病,這些方法很管用

TAG:二寶寶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