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說說中藥西藥

說說中藥西藥

說說中藥西藥

楊思遠 2017.12.31

關注健康的人都會關注葯。但有許多人很糾結,是中藥好還是西藥好?

首先,我要說,什麼葯都不好,不管中藥西藥,都是毒藥。同樣,不管是中藥還是西藥的補品、營養品,都是毒品。最好的選擇是不生病、不吃藥,也不吃補品、營養品。人體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平衡整體,其所需的一切營養,都可從於正常飲食中獲取。任何藥品、補品、營養品都是具有偏性的,其作用都是以自身的偏性去糾正身體的偏性。如果身體健康無病,用了藥品、補品、營養品,反而會導至身體出現偏性,造成疾病。如果不是沒病找病,就不要亂用藥品、補品、營養品。人們常說,是葯三份毒,所謂「毒」就是導致人體的偏性。人蔘、鹿茸、阿膠等,都是人們推崇的貴重藥品、補品、營養品,但如果一個健康人長期服用這些東西,一定會造成嚴重的後果,甚至會因此喪命。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當然,身體出現了問題,生病了,那還是要用藥的,並需要適當用一些補品、營養品。但這完全是醫學範圍的事,需要有針對性地正確運用。在這種性況下,人們就會面臨中藥和西藥的選擇了。治病是中藥好還是西藥好?我的回答是,哪個能治病哪個就是好葯。但如果中藥和西藥都能治病選哪個好?在此做些分析,供參考。

藥品好不好,關鍵看療效。中藥和西藥哪個療效更好呢?這要從中西醫不同的醫學理論來分析。西醫認為,導致人體生病的原因主要是細菌和病毒感染和細胞病變。按著這種理論,西藥基本上可歸類為靶向治療。一個人生病,受到了某種細菌或病毒的感染,西醫就會用特定的抗生素進行對抗治療。單就這一過程來看,西醫西藥目標明確,療效確切快捷。但前提是要經過細菌病毒培養分析,確定了什麼細菌或病毒才能選擇使用有針對性的抗生素。按這種思路治療,假設醫院具有各種抗生素的話,從檢查到治療至少需要3-15天的等待時間。但是,病是不等人的,在這期間病人的病情可能發生各種各樣的變化,感冒可能轉化成肺炎。為避免這種等待和變化,西醫研製出許多越來越厲害的廣譜抗生素,理論上講,幾乎可殺滅各種細菌。於是,病人一住院就可以服用藥物,進入治療過程。但世界上的細菌病毒種類數不勝數,而且不斷變異進化。到目前為止,世界上還沒有一種可以殺滅所有細菌病毒的抗生素。這就使的很多人會使用很多無效的藥物。面對細菌病毒的進化的變異,西醫必須不斷淘汰舊藥,不斷研製新葯。而新葯的研究制是一個漫長而投資巨大的工程,其結果,就是藥物越來越貴。現在患個感冒,動輒就需要花費上千。

藥物越來越貴,對有錢人來說倒不是個問題,重要的是藥物對人體的傷害。作為大自然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體內本來就有名種各樣的細菌和病毒,正是這些細菌和病毒,維持著人體內部菌落的平衡,幫助人體消化食物,輸送營養,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和人體的機能。從理論上講,抗生素是針對特種致病細菌和病毒的,但事實上,至今還沒有哪種抗生素是只針對某種或某幾種致病細菌和病毒的。無差別殺滅是各種抗生素的共同特點。

最能說明問題的例子是,人在發燒時,醫院會首先給病人查血相,以白細胞計數作為使用抗生素的依據。而白細胞本身並不是致病因素,相反,它是人體對致病細菌病毒的應激反應,是人體自身抗擊細菌病毒的戰士,是人體免疫力的重要體現。白細胞在與細菌病毒戰鬥中產生了熱量,並表現為發燒。發燒本身不是病,而是人體與疾病作鬥爭的激烈程度的反映。西醫在治療中,以白細胞計數作為是否使用抗生素和使用多少抗生素的依據,把白細胞這個人體衛士作為敵人,理論上就是站不住腳的。使用抗生素後,人體白細胞計數迅速下降,體溫同步下降,看起來似乎把病治好的,實際上是解除了人體的武裝,造成病人免疫力迅速下降。當然,抗生素在殺滅白細胞的同時,也會殺滅或壓制致病菌,但與此同時也殺滅壓制了大量的有益菌。其結果就是把急病治成慢性病,使得病人病情纏綿、不斷反覆。好在感冒本身有一個自愈過程,過上七八天,自己也會好。但對於癌症之類的重病,這種以殺滅為本的治療方法,其後果往往是不可挽回的。而且用於治療癌症的化放療,本身就會導致癌症,一個健康的人若做幾個療程的放化療也會得癌症。以致癌手段治療癌症,難道不是笑話嗎?

中醫中藥在醫學上遵循著與西醫西藥完全不同的理論。中藥從來都不是以殺滅為目的的,而是通過調整改善體內環境,使致病因素不能在體內存在,並把它們通過汗、吐、下等渠道送出體外來治療疾病的。舉例來說,某處有一堆拉圾或水坑,孽生了很多蚊蠅,西醫用殺蟲劑進行消殺,看似捷效,但因垃圾水坑仍在,蚊蠅還會滋生。而中醫是通過針灸中藥等手段,把垃圾清除、水坑填平,蚊蠅自然也就徹底清除了。所以中醫講陰陽寒熱,講氣機暢達、活血化瘀等等。以治療感冒為例,中藥代表方劑有桂枝湯、麻黃湯、清消湯等等,使用了幾百上千年,依然有效。不僅有效,而且以中藥治好感冒後,人的精神會比生病前更好,體力更充沛。而西藥治好感冒後,人會很虛弱。在治療其它疾病中,中西藥同樣具有這樣的差異。西醫對此進行研究,說某味中藥對細菌病毒有抑制作用。但中醫從來不會用藥去殺滅抑制細菌病毒,而是用其來調節陰陽同時或發汗或清熱。現在有的中醫也跟著西醫講什麼葯對什麼細菌病毒有殺滅抑制作用,只能說他根本就不懂中醫。

說到中藥,最受人詬病的一點,就是連中醫也說不清它的有效成份是什麼,含量有多少?而且現代醫藥管理者和廣大受現代科學教育成長起來的人們總是以此來質疑中藥。要說明這個問題還真不容易,因為中醫用中藥,用的是它的性味歸經,而不是用它包含的什麼元素或成份。而要講清這個道理,需要完整地闡述中醫理論。但現在沒人願意聽也很少有人能聽懂什麼陰陽五行五運六氣之類的理論,要在一篇文章中說清其中的道理幾乎是不可能的。為此只能舉例說明。

中醫講中藥,只講性味歸經和作用,而不講其成份和元素構成。以水為例,幾千年來,人們一直都不知道水的成份是由兩個氫原子一個氧原子構成的,也就是說不知道水的成份和構成元素。但人們在實踐中知道水能解渴,能澆花草樹木,知道世界上的活物都離不開水。中醫只關注生命,不關注成份,所以只知道水的性味,一是寒,能降溫,二是潤,能解渴。中醫是用水來治病救命的,研究的只是水的性味,運用的都是補水、利水和水的運化輸布的方法,並為此探索創製了各種有效方劑。如果讓中醫對水進行細分,尋找其構成元素的,則非其所長,也不是中醫的職責範圍。但現在人們非要讓中醫講清水的成份及其作用,作為中醫人,我只能說:關我何事?而且真要深入研究下去,水也就不是水了,而是氫和氧,它們有什麼性質?有無毒副作用?給人體注入氫和氧能解渴嗎?再比如鹽及含有鹽的一些藥材如青鹽、戎鹽、海鹽、牡蠣等,中醫只知其味咸,性能軟堅,可用於治療膽結石、腎結石、腫塊等,而不知其成份和元素構成。如果真要深入分析下去,鹽就是氯化鈉,而氯是有劇毒的,吃了會死人的,能不能因此確定鹽具有有害成份和毒副作用,並因此嚴禁中藥使用鹽和牡蠣等藥物呢?這樣說,看似很荒唐,但現在的醫藥管理者就是這樣以所謂的現代科學去衡量和管理中藥的,而許多具有現代科學知識的人也在以此作為判斷和評價中藥的依據。

前一段時間社會上炒的熱火滔天的馬兜鈴酸事件就是這樣。因為國外研究指出含馬兜鈴酸可能造成腎衰竭,所以許多人主張中醫不得使用含有馬兜玲酸的中藥材,並以此作為攻擊中醫藥的利器。但是,我們要問一問,什麼是馬兜鈴酸?查後才知道「馬兜鈴酸是提純晶化西藥。這類有機化合物天然存在於諸如馬兜鈴屬及細辛屬等馬兜鈴科植物中。此外,依靠吸食這類植物生存的蝴蝶體內也有馬兜鈴酸。」哈哈,原來兜鈴酸是提純晶化西藥而不是中藥,而且就象氯天然存在於鹽中一樣,這類有機化合物天然存在於諸如馬兜鈴屬及細辛屬等馬兜鈴科植物中!象吃了鹽的人體中含有氯一樣,依靠吸食這類植物生存的蝴蝶體內也有馬兜鈴酸!這是不是有點搞笑啊?!

中醫理論認為,馬兜鈴屬的中草藥具有利尿、抗感染、消炎、抗蛇毒和抗癌等功效,因而被廣泛地用於各種中藥材中,其中最常見的就是龍膽瀉肝丸。但有誰見過因病吃龍膽瀉肝丸導致腎壞死和肝癌的?又有誰沒病長期服用龍膽瀉肝丸?如果是沒病長期服用龍膽瀉肝丸致病,那又怪誰呢?葯是用來治病的,不是用來當食物的,而且前面已經說過,就是補品、營養品也是不可亂用的。

中藥的最大特點是復方,幾種、十幾種,甚至幾十種藥材按治病需要配伍組成方劑,其成份極其複雜,中醫說不清其中的成份,也不想去說清。而西藥講的是提純,總是要從自然界中提取某種有效成份去治病,自然界中找不到就人工合成。現在絕大部分西藥是人工合成的。那麼復方和提純或人工合成的西藥哪個更安全?哪個更有效?

還是舉例說明吧。中國藥學家屠呦呦因發現青蒿素獲得諾貝爾獎,人們都為此感到高興。上個世紀60年代,瘧原蟲對奎寧類藥物已經產生了抗藥性,嚴重影響到治療效果。屠呦呦受中國典籍《肘後備急方》啟發,成功提取出的青蒿素。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能迅速消滅人體內瘧原蟲,對惡性瘧疾有很好的治療效果。被譽為"拯救2億人口"的發現。雖然屠呦呦是受中國典籍《肘後備急方》啟發提取青蒿素的,但青蒿素並不是中藥,而是從複合花序植物黃花蒿莖葉中提取的有過氧基團的倍半萜內酯藥物(C15H22O5),是純粹的西藥。青蒿素髮現之後,對治療惡性瘧疾取得了很好的治療效果。但和其他提純藥物一樣,很快產生了抗藥性。為此,周總理親自指示有關研究機構,開展抗青蒿素瘧原蟲研究。但幾十年過去了,研究又回到了原點,只有《肘後備急方》中原有的方劑才能治療抗青蒿素瘧原蟲疾病!中藥的復方雖然味道不好,但製備簡單,療效確切,還不會產生抗藥性。這就是中藥的神奇之處。

近些年來,一些研究機構沿著西醫的思路,通過提純、濃縮,創造了很多西式中藥,如參芪注射液、丹參注射液等,有些取得了一定療效,但絕大多數療效遠不及中藥湯劑,而且由口服藥變成注射液,使用中很容易產生過敏反映,安全性也遠不如中藥湯劑。雖然現代科學為中藥的發展開闢了新的途徑,但至今還沒有找到替代中藥傳統方劑的安全有效的辦法。

創新固然重要,但沒有繼承也不可產生有效的創新。傳統中藥製劑分為丸、丹、膏、散、湯等多種類型,雖然表面上看只是製備方法的差別,但實際上每一種劑型都是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摸索出來的,都有其特有的功效,是很難以其它方法取代的。比如,大黃沖服可治上焦炎症、清上焦之熱,煎服則治中下焦炎症、清中下焦之熱,而且在方劑中多要求後下,久煎則無效。芒硝、阿膠、膠飴等則只可烊化不可煎服等等,皆因不同的製備方法則會使藥性發生變化。因此,在中藥劑型的創新方面,必須以保持其應有的藥性為本。現在有些顆粒沖劑基本保持了原有的藥性和療效,值得借鑒,但並不是所有湯劑都能製成沖劑,更不是所有的方劑都可製成注射液。總而言之一句話,中藥講究的是性味而不是成份、元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外星人就在地球上的證據 有些可能你都親眼見到過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