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頸椎病,別光按摩脖子了,按這個部位輕鬆治!建議趕快收藏!
北京中醫藥大學王西嶺教授
伏案工作使越來越多的人受到了頸椎病的困擾。頸椎病給生活帶來了許多不便,大大降低了人們的健康生活質量。
很多患者會選擇通過按摩方法來治療頸椎病,頸椎病的自我按摩不僅可以預防頸椎病的發病,還可以有效緩解頸椎病的疼痛,有助於身體健康。但是有的患者頸椎痛了就按脖子,自己在家隨便按,結果出了大問題。
因為按摩對於手法的要求很高,一般是不能隨便按的,今天就教大家如何有效按摩?
揉捏頸、肩、手臂
操作:自我按摩時取坐位。拇指張開,其餘四指併攏,虎口相對用力,自枕部開始沿頸椎棘突兩旁的肌肉向下揉捏,至上背部手能摸到之處為止。反覆揉捏3分鐘,然後以相同手法揉捏患側上肢和頸部兩則肌肉及上臂、前臂,反覆交替,邊揉邊捏。在酸痛處,有時可觸及條索狀物,此處常為病變處,可重點捏揉。
手法宜連貫持續,稍微著力,以揉捏處有酸脹感為佳,反覆施術約5分鐘,雙手可交換揉。
功效:本法具有放鬆肌肉、解痙止痛之功效
按揉肩井穴、風池穴
操作:肩井穴位於肩甲區,第7頸椎棘突與肩峰最外側點連線的中點。以一手中指端著力,反覆按揉穴位約2分鐘,以局部感酸脹為宜。然後張開虎口按揉風池穴,兩手拇指端著力,分別置於頸後枕骨粗隆下方凹陷處風他穴,由輕漸重,反覆按揉約2分鐘。
功效:肩井、風池穴為足少陽膽經穴。按揉肩井、風池穴有通經活血的功效。
拍打肩臂
操作:兩手輕握拳,用小魚際一側,輪流拍擊對側肩、臂部,從頸項、肩部至上臂、前臂部,自上而下,反覆輕鬆拍擊約3分鐘。
功效 :本法具有舒筋活血、溫經通絡之功效。
擠提後頸
操作 :兩手五指在頸後交叉相握,抱於後頸部,頭稍向後仰,用掌指和掌根擠提頸椎辣突兩側肌肉。在頸部自上而下,由輕漸重,一擠一松,在反覆擠提的同時,逐漸緩慢、儘力活動頸部,做低頭、抬頭、向左側、向右側轉動。注意:活動盡量放緩,儘可能加大頸部活動範圍。
功效:本法可使頭、頸部周圍組織的血液供應得到改善,調節機體機能,緩解肌肉痙攣,滑利關節,使癥狀減輕。
搖晃頸頂
操作:坐位,在頭頸肌肉比較放鬆的情況下,輕輕緩慢搖晃轉動頸項部,依順時織方向與逆時針方向交替進行約3分鐘。
功效:本法具有放鬆肌肉、滑利關節之功效。
小貼士:自我經穴按摩,每日早晚按照上述方法各做一次,長期堅持可起到放鬆頸部肌肉,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頸椎病癥狀的作用。
凡是頸椎病人,其頸椎附近都有筋結,一般把這些筋結揉散、揉開就能立即緩解,因此很多按摩師在治療頸椎病時,都喜歡用手撥頸椎兩側的筋結,撥完筋後,病人確實能夠明顯感覺整個脖子和後背輕鬆了,頭腦也清醒了許多,有種久違了的神清氣爽之感!
中醫在治療頸椎病時,通常在腳的四、五趾後和三、四趾後各取一個點,又在腳踩與腳跟腱的中點內側與外側各取一個點,分別定名為頸椎1、頸椎2、頸椎3、頸椎4,其實這四個點就是治療頸椎病的最好治療點,點按時用手指各點壓8分鐘即可,在按壓的過程中,會覺得這4個點上的感覺不一樣,有的感覺強烈一些,有的感覺很微弱。那麼,不妨記住感覺最強的那兩個穴,壓完 4個頸椎點後,回過頭來再將感覺最強的那兩個穴再重新按壓一遍。如果再配上耳朵上的頸椎點,效果會更好。
中醫膏貼療法
上面給大家介紹的按摩方法,對於緩解頸部、腰椎疼痛很有效,能夠幫助你遠離頸椎病、腰椎病的痛苦。
無論是腰椎間盤突出、還是頸椎病、肩周炎,臨床中的治療原則都是以保守治療優先。90%以上的人都可以通過保守治療達到康復的目的。
臨床中使用最多且效果顯著的方法是膏貼外敷。當然膏貼的質量參差不齊,所以國家和政府認可的才最有保障。目前傳統中醫中最高的榮譽是被政府授予非物質文化遺產稱號。
傳統膏藥代表——明時通筋骨膏,起源於明代正德年間,在2009年就獲得了這一殊榮,對關節炎、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肩周炎等骨病的根治率在95%以上。前些年常常出現很多人驅車數百里,只為求一貼的盛況。
現在隨著時代的發展,足不出戶就可以購到,很方便。但是國外是比較難以郵寄的。
頸椎日常穴位按摩養護方法
1.對按頭部
做法:雙手拇指分別放在額部兩側的太陽穴處,其餘四指微分開,放在兩側頭部,雙手同時用力做對按揉動20~30次。
功效:清腦明目,振奮精神。
2.拿捏頸肌
做法:將左(右)手上舉置於頸後,拇指放置於同側頸外側,其餘四指放在頸肌對側,雙手用力對合,將頸肌向上提起後放鬆,沿風池穴向下拿捏至大椎穴20~30次。
功效:解痙止痛,調和氣血。
3.按摩百會穴
做法:將中指或食指按於頭頂正中的百會穴,用力由輕到重按揉20~30次。
功效:健腦寧神,益氣固脫。
4.按揉風池穴
做法:兩手拇指分別按在同側風池穴(頸後兩側凹陷處),其餘手指放在頭的兩側,由輕到重按揉20~30次。
功效:疏風散寒,開竅鎮痛。


TAG:按摩 |